赵国也是战国七雄中实力较强的 赵国和秦国竞争中为何会落败
时间:2021-05-12 15:48:00 阅读:(134)
今天星空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秦国和赵国,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古代中国的历史到了公元前260年初的时候,名存实亡的大周王朝境内,号称的所谓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事实上,只剩下赵国和秦国,还有实力争霸天下。剩下的东方五国,其实,自保都有些无能为力了。
首先是韩国,已经快被秦国打废了,如果不是考虑到赵和魏在旁边看着,准备出手,恐怕,这个时候,韩国就该灭国了。无独有偶,同样情况的,还有燕国,快被赵国打得灭国了,如果不是赵国考虑到,未来跟秦国冲突时,需要齐国的粮草物资,魏国和楚国的兵支援一下,恐怕,燕国当时就不存国了。
至于齐,几乎被东方五国灭国一次,仅剩三城,虽然后来复国,但实力已经不容许了。楚国,虽然号称沃野千里,但人少地薄实力不行啊。魏国,原来战国初期的霸主,自从迁都后就一代不如一代,彻底沦为战国末期的二流强国,搞搞偷袭,正面打,不敢了。
一、秦赵一个想法,另外五国可不这么想。
而且,当时事实上,秦赵两国互相牵制,我不让你灭韩国,你不让我灭燕国。尤其是赵国,毕竟其时天下五分综合实力,秦已占据五分之三略弱,赵国占据五分之一,剩下东方五国占据五分之一强。秦赵如果真正开打,赵国还需借助东方五国的实力,共同制衡秦国,以图此消彼长。
但,这是秦赵两国的想法,齐楚燕韩魏并不这么想,这东方五国恨不得秦赵之间马上大战一场,搞个两败俱伤,这样,大家一起回到战国初期,从头再来,多好。显然,历史的车轮,也没让这东方五国顺了心。
齐楚燕韩魏这五国,为了让秦赵往死里打,可是费了很大的力气,各种“使坏”,当然,这种坏,站在五国角度上,是好。果然,最后因为对上党地区十几座城池的争夺,秦赵最终开始了逐鹿天下的秦赵决战之第一战长平之战。
显然,这个时候,赵国没想到,秦国突然就开战了,当时的赵孝成王,真以为秦昭襄王会忍,不就十几座城吗?何况,本来是韩国的,赵国拿下,不顺理成章吗?如果秦国忍了,哪怕给几年的时间,赵国梳理一下关系,在粮草、兵力上准备好,再来一场长平之战,那么,十之八九秦国会大败,皆时,统一天下的,就是他赵孝成王了。
可惜,秦昭襄王一点儿也不傻,事实上,他要比赵孝成王更强,更懂运筹帷幄,一个字“打”。于是,历史车轮就滚滚向前,秦统一东方六国,周失其鹿,秦人得之。
二、长平之战后,其实是秦赵站在了同一水平线上。
我们回过头来看,如果让你处在战国七雄赵国的位置,你将如何扫灭六国,一统天下?当然,首先是把强秦击败。而赵国战败,秦国战胜的关键核心,又是什么呢?
当然,历史是不可以假设的,也无法改写历史,但是,我们研讨历史,却可以用假设的思维方式来阐述新的历史观的价值,由此可以知兴衰得失之规律。
在这个基础上,那么,战国七雄赵国在三场跟秦国决定的战争:长平之战、邯郸之战和番吾之战上,当然是有可能统一另外六国,并击败秦国的,虽然不敢说百分百,但秦赵谁成为天下共主,却尚未可知。
我在这篇文章开头已经论述过,本质上,战国末年的大周王朝七大诸侯国天下,强国只有秦国和赵国,所以有强秦和蛮赵两称,其他东方五国,都不足为俱。赵国,只是比秦国略弱,是唯一有实力,与秦国决战,并征战天下的国家。
我们在以往的研究中,总是觉得,不管是人力、物质和国土,赵国明显弱于秦国,所以,赵国必败。可我却认为,这三个因素,并不是赵国惨败的最重要原因,而只是次要因素。
长平之战,虽然赵国败了,秦国也是惨胜啊,而且,还被韩魏联军偷袭,损失的兵马,并不比赵国少多少。秦赵双方,其实后来是站到了同一起跑线上。而长平之战结束后,齐国确实给了赵国不少粮草,楚魏也出兵帮忙了,这也是赵国能够打赢第二场秦赵决战——邯郸之战的根本原因。
三、赵国本是有实力争天下的,可惜王权之争太激烈。
但后来,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后,秦国王权得到进一步巩固,至少,退一万步讲,吕不韦、秦太后和嫪毐,虽然争权夺势,但这种争斗,只限在王宫内,对秦国本身的运营和实力,没有影响。
而在赵国,这种王权的争斗,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就开始了。赵武灵王装得太大了,而且,不顾嫡长子制,一味溺爱幼子,正当壮年,准备大展宏图之时,就把王位传给了幼子,说自己要专心打仗,结果,赵武灵王自己在沙丘之乱中,被自己器重的大臣和将军给活活饿死了,王权之后也一路大弱。
之后,虽然赵国历代大王,都还算贤明,没有糊涂虫,没犯过什么大错,可是,这种王权争夺的内乱,一直存在,并且延续到了朝中,军中,这导致赵国的实力,就一直停留在赵武灵王时代,没怎么增长。而那边,秦国却不断增长着。
而到了赵国末代大王赵幽缪王赵迁的时候,赵迁跟公子赵嘉的王权争斗到了特别激烈的程度。也不知道是咋回事儿,这历代赵王,总喜欢废长立幼,而长子又势力很强、才能很大,每一代,都埋下了祸根。
我只能说,这是赵国的任罢了。
这赵幽缪王赵迁之前的赵王们,起码有理的判断,不犯大错,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决定,用什么人,听什么人,不听什么人的。可这赵幽缪王赵迁却毫无决断,而且,耳根子软,爱听谗言,最关键的是,这时候,赵国上卿郭开已经被秦国收买,许以秦国宰相、大量金银珠宝之位,郭开大进谗言,说李牧和公子赵嘉勾结,准备杀掉他,自己当赵王。
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赵幽缪王赵迁下了命令,要李牧和司马尚回来,改派能力不够之将赵葱和颜聚接替。李牧不听,秉承“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的信条,而赵嘉也力劝赵幽缪王赵迁不要这样,这李牧和司马尚一回来,赵国危矣。
可是,李牧和赵嘉越这样,赵幽缪王赵迁越觉得害怕。这时候的赵迁感觉,反正这么多年了,秦国不是也没打赢吗?可是,现实是,赵嘉很可能取代自己。于是,赵幽缪王赵迁不得不让郭开派出死士,直接在战场前,杀掉了李牧来维护王权,不让王权旁落赵嘉手中。
四、为了所谓王权,赵王迁杀李牧罢司马尚逐公子赵嘉,赵国再没机会。
历史上,李牧死得很惨,被奸臣郭开蓄养多年的上百名死士,乘李牧独自查看战场时,将李牧伏击围攻而死,死士们几乎全被李牧反杀,但李牧也身受重伤而死。司马尚直接被郭开的人抓回赵国王城邯郸。再之后,由于能力不足之将赵葱和颜聚指挥失当,赵军一败涂地,邯郸城破,赵国随之很快灭亡。
如果我处在赵国的位置,第一要务,就是要巩固王权,绝对要避免王权争夺,到了宫廷外的地步。如果赵武灵王非要立幼子,觉得幼子更有能力,那么,就将有威胁的长子直接杀掉。或者,只给予他“君”这个只有荣誉和待遇的职位,不让他染指朝政。这样,王权得到巩固,也不至于到后来,赵幽缪王赵迁担心李牧和赵嘉会反杀他,那么,以李牧之能和赵军强大的战力,秦国灭赵,可能太小了。
但我感觉,我说的这个任务,很难完成。因为,这事儿,根儿上就不对。你想一想,韩赵魏三家分晋,晋国也是王权旁落造成的。这是当时封建分封制避免不了的弊端。秦国不再执行分封制,而是郡县制,所以,秦国不存在这种问题。最终,还是秦国赢。没辙,这就好比,你农业的封建社会,看上去再强大,也根本打不过资本主义工业强国一个道理。
总之,赵国扛不过秦国,最终败北下来,核心根源有三个:王权不够集中,王权旁落风险高,导致王臣不能齐心;因为赵武灵王的死,胡服骑射大部分办法没有坚持下来,而秦国的商鞅变法却完整坚持了下来,一进一退,秦国恢复“补血”的能力和速度,远远超过赵国;另外就是最后几代大王,赵王那真是一代不如一代,秦王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特别是最后一代赵王赵幽缪王赵迁,秦王战国时最后一代秦王嬴政,那简单是青铜遇上王者,何况,青铜赵王还一直犯大错误。所以,赵国最终失去争夺天下资格,被灭,除了叹息,也就只能叹息了。(全文完。作者:董江波,笔名冷得像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