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明朝一大“特色” 两省的粮食为何养不起皇室宗亲
时间:2021-05-26 09:58:14 阅读:(400)
今天星空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明朝皇室和粮食,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明代朝野从不缺“惊世骇俗”之事。黑暗的宦官专权、特务机关、“四大疑案”……这些都是大明“遗世而独立”的特征。而今天我们要聊的,是大明的又一“特色”——两省粮食也养不起的宗室。
一、 明代宗室分封
洪武元年(1368)正月,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大明初建。为了防御元朝残余势力,分解功臣宿将的兵权,以及防范权臣把持朝政,朱元璋很快就开始大搞分封。从洪武三年(1370)开始,朱棣、朱桂等朱元璋的二十余个儿子先后被封为诸侯王,拥有了各自的封地。至洪武二十四年(1391)春分封朱权、朱松等,并改封朱植等人,大明宗室就遍布名都大邑、边防要地。
这些诸侯王,在各自的封地皆享有军事权力和行政权力。为确保这些儿子的安全以及他们对地方的控制力,朱元璋设立了亲王护卫指挥使司。洪武六年(1373),朱元璋的次子秦王朱樉就收到父亲派去的一万九千护卫军士。而像朱棣一样封地涉及边防要地的亲王,则更直接的拥有调兵遣将,参与战斗的职权。洪武二十三年(1390)元朝旧臣在边关作乱,燕王朱棣和晋王朱棡就是征讨主将,其他朝臣皆受其调遣。
在各地地方,原本由中央派遣的管理地方的布政司,在一定程度上也受亲王的调遣。洪武三十年(1397),蜀王朱椿就因为指导四川布政司处理榷茶事宜得当而被《明史》赞誉为“独以礼教守西陲”。
二、 明代宗室俸禄制度
确定了藩王的分封,朱元璋虽把诸子派去了各自的封地,但也不意味着能直接撒手不再管这些人的生活。为了不亏待诸子,亦为了稳定局面,朱元璋在洪武六年(1373)还制定了最早的藩王岁禄制度,涉及岁禄分发时间。洪武九年(1376),他又明确了藩王岁禄数目:“定诸王、公主岁供之数。亲王岁支米五万石,钞二万五千贯,锦四十疋,丝三百疋,纱、罗各一百疋,绢五百疋,冬、夏布各一千疋……郡王诸子年及十五每位拨赐田六十顷,以为永业,并除租税,诸子所生之子,唯世守永业。”
单独看起来,这些岁禄除粮钱以万为单位,其余皆数百几千,好似也不多。但仅洪武朝的二十余位亲王,一年获得的岁禄总数,米将超过百万石,钞将超过五十万贯、各类丝帛总量超过三万匹,棉超过四万两。亲王们的子女,无论已婚未婚都还有数量可观的岁禄。以子女并不算多的朱棣为例,理论上其一家人一年最多就可获得米七万九千石、钞四万一千二百贯、各类丝帛四千六百八十匹、棉花四千两、盐四百引、茶二千二百斤和六十匹马一年的草料。
虽然朱元璋规定亲王俸禄不得拖欠,不然相关官员直接斩首,但仅在洪武年间亲王们就已经不能收到规定量的俸禄。因为于国家财政而言,这五十余位宗室子弟的岁禄开销就已经够大。连朱元璋自己,在洪武二十年(1387)都主动削减了一次亲王们的岁禄。明成祖朱棣及以后,中央还直接削藩,以控制这笔支出。
三、 明代宗藩与地方财政
而如果说明朝前期宗室总人口还不算多,岁禄也还能通过中央挤挤而拿出来,那中后期供养庞大宗室群体的重担,就是几乎压垮了地方。
此时宗藩的岁禄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但宗藩的属员,也就是那些和中央血缘关系已没那么亲近的宗室疏族,其岁禄,包括其官吏、仆役,都由地方政府全权负责。万历年间,在籍宗室人口超过十万,见存人口超过六万。崇祯年间,在籍宗室人口多达三十三万,见存人口高达二十二万。岁禄开销之大,可想而知。
且在宗室子弟越来越多的同时,国家掌控的土地,以及人口,却在大量减少。至弘历年间,国家土地较洪武年间减少超四成,人口锐减亦近半。更少的人口和更少的财政收入,供养更多的宗室子弟,一些研究数据就直观地展现了当时的困境。
·嘉靖四十四年(1565),岁禄所需禄米约为8600000石,约占当年田赋收入的37.66%。
·万历二十二年(1594),岁禄所需禄米约为18476000石,约占当年田赋收入的65.13%。
·天启四年(1615),岁禄所需禄米约为39672144石,约占当年田赋收入的143.34%。
田赋倒贴都不够宗室子弟支撑生活!如此负担,如果大明支撑得了,那明代中后期也就不会农民起义层出不穷。事实上,起义多发的山西、陕西和河南等地,正是宗室子弟数量较多的地区。
因而说“两个省的粮食”还供养不了大明老朱家一家人,这还是委婉之辞。全国的田赋都不足以填补宗室岁禄这一个窟窿,这才是大明荒唐的真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