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解密

古代没有钢筋混凝土,为何很多建筑却很坚固呢?

时间:2021-06-04 16:56:08   阅读:(55)

  我国古代的建筑水平非常高,有几项世界闻名的巨大工程直至现在还在使用,是古人超凡智慧的完美体现。zOz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应县木塔已有960年历史,赵州桥已历经1300年风雨,都江堰更是有2200年的高寿,至今仍未见老态,如今修个路、架个桥、建个房咋就这么不经用哩?古人没有钢筋水泥,没有起重机,没有“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口号,也没有没有“鲁班奖”、“梁思成建筑奖”,技术、材料都无法与今天相比,为什么能将建筑物造得那么牢固?zOz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image.png

  古人的聪明真不是盖的。早在春秋时,他们已编成了一部《考工记》,记载一系列生产管理和营建的规范要求,叫“程式”,用于指导匠人实际操作。然后有专门的部门和官员来管理,如隋唐时期,在尚书省设工部,工部郎中掌城池土木之程式,后世基本上如法炮制。zOz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image.png

  到了北宋,建筑“程式”臻于完善,编订了建筑施工的标准化文件集《筑城法式》,收集了当时关于城池建筑、堤坝、水闸等的技术、工具、材料和工时等方面的规定。南宋时建筑工程“程式”更不得了,出现了著名的《营造法式》和《木经》。zOz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天纵聪明的古人又想出了一个办法——“物勒工名”,我们现在叫“质量追溯制”,工匠必须把名字刻在自己所造的物品上,以示“背书”,担保质量。从一件商品的“工名”,可以追溯到制作商、制作者等诸多信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功有不当,必行其罪”,你还敢弄虚造假?zOz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还有更绝的,没等到建筑垮塌,再来兴师问罪,在施工过程中,帝国老板就来抽查了,若有不合格者,当场问罪。明代书法家、文学家祝枝山在《野记》里记载,朱元璋修南京城墙,经常跑到工地去视察,检验工程质量,他随便走到一处城墙工地,就叫人将他指所之处拆开检查,看有没有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不合“程式”,若是发现问题,这一段工程的质监员、包工头、工匠都抓起来咔嚓掉,“筑筑者于垣中”——把人当作材料给砌到城墙里去,以此残酷手段确保城墙修得固若金汤。zOz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这种搞法不只是在建筑行业如此,其他的行业如织布也有“质量追溯制”,明永乐十三年规定,织匠“就予车上编号烙印,附册开写看验提调官吏并匠作姓名。日后有不坚固者,照名究治”。几乎所有的匠活,都搞“质量追溯制”,随时准备秋后算账。zOz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如此盘点下来,为什么古代没有现在的技术和材料,但建筑质量有保障,已经了然于目了,记住,无论哪一条,背后都有严格的问责相匹配。被技术和材料冲昏了头脑的现代人,何不谦虚一点,向古人学习一下呢?zOz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zOz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标签: 明朝 朱元璋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