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晚期进行了一系列自救行动,为何却没能成功呢?
时间:2021-06-11 11:01:06 阅读:(349)
晚晴末年,清朝政府的统治已经名存实亡,没有人再指望清政府能够做出什么实质的改变,来挽狂澜于既倒,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大清走到了这一步呢?
重用汉臣、大办团练、洋务运动、清末新政、编练新军、派遣留学生,是大清王朝的一场场自救,还是一杯杯止渴的毒酒?
大清王朝的一命呜呼、清末革命军的风起云涌,和这一系列的运动有什么内在的逻辑关系?为什么说这是大清王朝在强练七伤拳?还是根本就是一场挥刀自宫练就葵花宝典的意yín?
1911年的大清王朝,洋务运动已经进行了五十多年,民族资本主义已经发展了四十多年,编练新军也有二十多年,清末新政已经十多年。怎么就到了武昌起义一声炮响,大清王朝就土崩瓦解了呢?连个像样的反扑都没有,连个聊自安慰的回光返照也没有?
最近空闲时间,在复习金庸先生的武侠系列,突然想到了一个很呆萌的问题,金庸的武侠世界里最蠢的武功是什么?不知道读者朋友们怎么想,反正张老师想到的是七伤拳。
七伤拳是崆峒派的武功绝学,人体有阴阳二气,水木金火土五行,一练七伤,七者全伤,没等伤敌,必先伤己,是杀敌千二自伤八百的武功。这七伤拳不是不能练,想练七伤拳必须要有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内功要高。要不然就是杀敌八百自伤千二,敌人没死,自己先亡。
大清朝就是一个内力修为太低,却要硬练七伤拳的笑话。明知是个笑话,大清朝却不得已而为之。就像一个人渴地要死,面前摆着一杯毒酒,不喝马上死,喝了过会死,你说是喝还是不喝?
(图)太平天国运动
这样的毒酒不止一次地摆放在大清王朝的面前。大清王朝喝了一杯又一杯,最后连自己都有点恍惚了。这是毒酒吗?怎么还如此得醇厚香甜?
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把毒酒第一次端上来,大清王朝大概也知道,自己的八旗子弟衰落到了什么程度,别说是铁杆枪,就是大烟枪也端得颤颤巍巍;别说是上马,就是上青楼的床也两股战战。
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洪秀全宣扬洗脑神术拜上帝教,本来文弱的南方农民,一下子成了虎狼之师,横扫整个中国南方,占据了半个中国,而且是最为富庶的半个中国。太平天国的北伐军甚至一度打到了天津附近。
当时慈禧老佛爷晚上吓地都能尿裤子,八旗子弟是烂泥扶不上墙了,满族各个大臣除了玩蛐蛐抽大烟在行,其他的一概两眼黑。老佛爷知道汉人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也没啥办法。老佛爷知道一旦地方权力过大,肯定尾大不掉,依然没啥办法。
所以慈禧老太太开始不顾清朝内功修为平平,却要大练七伤拳。那就是重用汉人大臣,鼓励他们办团练。
所以有了曾国藩李鸿章的崛起,所以有了湘军和淮军的崛起。毒酒喝下,命得以延续。曾国藩的湘军和李鸿章的淮军,大破太平天国,为大清王朝续了一口长气。
同时,也留下了一个毒瘤,那就是开了一个先例,自此以后地方办的团练,不归中央,不归国家。归谁?归地方,归办团练的大臣。其实民国初年的很多乱像,比如中央权力羸弱,比如北洋军阀混战,甚至蒋介石时期各个地方的离心。其实追根溯源,都开始于此。
湘军只听曽国藩的,淮军只听李鸿章的,其他人调遣?对不起,爷不认识。
刚开始湘军和淮军的战斗力还是很强悍的,等到了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在朝鲜中国的湘淮两军和日本的新式军队短兵交接,失败得一塌糊涂。
大清王朝的老佛爷也没办法,接茬硬练七伤拳。
这次开始练新军,全部的西式装备,全部的西式教学,连出个操都不喊一二一,而是喊完吐完(one two one)
在哪里练的兵?天津小站。谁练的兵?袁世凯。兵练成了吗?练成了。成效如何?只知袁宫保,不知大清朝。
天津小站的新军是如此,各个地方的新军也是如此。比如武昌的新军那指定只听张之洞的。
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这些新军们,尤其是南方诸省的新军,满脑门子的革命思想。后来很多革命党的起义,都是先和地方上的新军眉来眼去,新军配合了,才最后发难。不成功的黄花岗起义是如此,成功的武昌起义更是如此,甚至读者留言,说武昌起义根本就是新军的一场哗变,也很有道理。
鸦片战争败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又败了?怎么办?强练七伤拳。
这次的七伤拳的练功秘诀叫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真正地睁开了中国人惺忪的睡眼,开始小心翼翼地观察这个变化了的新世界。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之前以为中国只是在制造坚船利炮上不如金发碧眼的西洋鬼子,好像是其他方面也有比较大的差距。
洋务运动举办了大量的军事工业,比如张之洞的汉阳铁厂,汉阳兵工厂。这些东西到底给大清王朝起到了多大的历史作用呢?还是以张之洞为例,张之洞深耕武昌二十年,在抵御外辱上没起到啥作用,可是他却留给了武昌起义的革命军一个巨大的宝藏,在武昌的军械库中光汉阳造的步枪好几万枝,还有张之洞历年购置的武器弹药:从德国购进的七九毛瑟枪一万多枝,从日本购进的六五步枪一万五千枝。此外还有很多重武器诸多大炮。迅速地装备好了武昌起义军,使得起义军有了和清王朝叫板的实力和勇气。(具体请看拙作《武昌起义是张之洞下了个恐龙蛋》)连孙中山也不得不承认,张之洞是不言革命的大革命家。
甲午战争,败了。八国联军侵华,也败了。
大清王朝一度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寒意,为了挽救危机,也没有啥更好的办法,还是接茬大练七伤拳。
这次七伤拳的练功秘诀叫清末新政。
清末新政是个庞大的工程,在这里我们只说两点。新政了需要人才,人才如何培养,大清王朝想到的办法是废除科举,录取新人。新人如何才叫新,很大的标准就是看你是否出过洋,留过学。
科举制是隋唐年间就流传下来的选官制度,说废除就废除了。大量的知识分子突然间失去了前进方向和动力,就像一个学生上了十年的学,做了三年的高考模拟,到了6月7号晚上,突然接到通知说不高考了,一样的震撼和迷茫。
不能科举了,那怎么办?答案只有一个,出国留洋。去哪里?美国太远,欧洲太贵。日本好像又近又便宜,还刚刚打败了中国,正好说明了人家改革的成功,和我们去学习的必要。一时间一大群一大群的中国留学生乌乌泱泱来到日本留学。
(图)中国最早官费留学生——晚清留美幼童的世博情缘
那么他们学习了什么具体的知识呢?回来报效祖国了没有。
答案大家都知道了,无论是官派的留学生,还是自费的留学生,无论是什么专业的留学生,都学了满脑门子的革命思想。即使文艺青年鲁迅,也参加过同盟会。
辛亥革命的中间分子几乎都有出国留洋的经历,林徽因的叔叔林觉民留学归来,万贯家财不要,娇妻幼子不要,豁上年轻的命,哪怕革命不能成功也要革命。徐锡麟更是做到了大清王朝的省级公安厅长,功名利禄不要,也要革命。
洋务运动那些睁开眼看世界的人,到了甲午中日战争战败,那种中国事事不如人的感觉更强烈、更清晰了。日本整个昔日的小阿弟,之前都跟在中国屁股后面一口一个大哥好。现在居然骑在老大哥的脖子上拉屎拉尿,把整个台湾岛一口吞了下去。连小日本大清王朝也自愧不如了。
他们得出了一种强烈的认识,就是中国事事不如人,无论是技术还是制度。这一群人是中国最早睁开眼看世界的人,他们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中坚分子,他们人数众多,几乎掌控了中国底层社会。他们就是当时的立宪党人。
革命党固然勇猛,大多只是不谙世事的热血青年,往往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他们最早的天然同盟军,是王金发式的袍哥,绿林大学毕业的黑社会。谈维持秩序治理国家,那还是要有知识有经验有身份的立宪党人们。
武昌起义如果不是立宪党人汤化龙旗帜鲜明的站在了革命党的这一边,帮着革命党人维持革命后的秩序,梳理革命政府的财政,估计武昌起义也会是昙花一现。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立宪党人倾向于革命了呢?
1908年的冬天,大清王朝的掌舵人慈禧永远的闭上了自己的双眼。对于慈禧老太后,我们今人的印象大多是愚蠢、落后、冥顽不灵。不过老太太还是很有一把刷子的,义和团闹的如此出格,八国联军来了后如此的惨败,老太太狼狈地到承德去避难,连口热水都喝不上。
不过,老太太一回来,八国联军没有撼动老太太的位置,李鸿章张之洞如此厉害的人也没有撼动老太太的位置,老佛爷还是那个老佛爷。
老太太一走,也带走了大清王朝最后的一口气。上来了一群不知道好歹,不知道深浅的生瓜蛋子。一上台就嚷嚷着收权收权,什么地方上的权利,什么军事上的权利,什么经济上的权利,统统收归中央,比如袁世凯的兵权就是这个时候收走的。比如清末新政成立的内阁压根就是一个清一色的皇族内阁。
他们天真地认为权力收上去了,大清王朝的江山更稳了。他们不知道他们收上去的只是一个名义上的权力,失去的却是立宪党人的心,是立宪党人对大清王朝深深地失望。
立宪党人是这个社会的中坚分子,他们转向了革命,命运的天平也就转向了革命。
行文到最后,张老师又冒出一个呆萌的问题。大清王朝好像不仅仅是强练七伤拳那么简单。
大清王朝像极了《笑傲江湖》里面的林平之,危难之际,毫无办法。只能拿出葵花宝典变化来的辟邪剑法,剑法上一开头就写了几个大字,“要练神功,必先自宫”。
大清王朝看了看自己的裤裆,要想活命,要想延续大清王朝的命数,这也算是最后的办法了,然后狠狠心,跺跺脚,挥刀砍下了自己的小弟弟。小弟弟是砍下来了,神功却没有练成,倒是失血过多,大清王朝一命呜呼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