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寿辉:拥兵百万起义军,最后结局为何很惨?
时间:2021-06-21 11:17:07 阅读:(37)
中国古代是向来不缺动荡的。每到王朝积重难返之时,野心勃勃的地方豪杰或苦于暴政的普通百姓就常参与到乱局之中,以谋求扩大自身影响或争取一线生存之机。于是古代也频出草莽英雄,甚至还出了朱元璋一般的草莽皇帝。只是“成王败寇”。哪怕是徐寿辉一般曾指挥朱元璋的豪杰,一朝惜败也只能落得个名不正言不顺的下场。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星空历史小编一起来了解吧!
一、贩夫走卒与一军之帅
元末至正十一年(1351)五月,不满朝廷暴虐统治的数万民众在白莲教徒韩山童、刘福通等人的鼓噪下于大别山北起义,两三月间就将元朝廷在大别山北麓的统治动摇得岌岌可危。待八月,大别山主峰一带又崛起另一支起义队伍。其初代首领,便是曾在乡间以贩卖土布为生的小贩徐寿辉。
徐寿辉这人,说平凡确实挺平凡。他出身平平,祖上没出过什么名人,家中也没有什么产业。若不是他后来参与了起义并做出了些成绩,凭他布商的身份恐怕都不会有留名于史的机会。可徐寿辉也有不凡的一面。徐寿辉参与到所谓“红巾军”,在一开始是“袁州僧彭莹玉以妖术与麻城邹普胜聚众为乱”。但因为状貌非凡又行事正直,徐寿辉“击败”了彭莹玉、邹普胜等其他发起人,顺顺利利地成为了红巾军的第一代领导人。
且在起义后,依凭自身的威名和百姓对元朝廷的怒火,徐寿辉带领红巾军一路势如破竹。成立仅一年,红巾军就占领了以今湖北省黄冈市为中心的江西、湖南的大片地区,其队伍也扩大到数十万人。至极盛时,徐寿辉甚至堪称指挥着百万大军。
二、农民政权与“坐拥金山”
如同历史上的许多起义政权一样,在壮大之后,红巾军也不满足于自己农民政权的身份。于是在仅仅起兵两月后,徐寿辉就率领红巾军以蕲水(今湖北浠水)为都 ,自称皇帝,定国号“天完”,改元为“治平”。
后来,坊间还出现了一种所谓“徐寿辉钱”。不过在这种钱币铸造之时,徐寿辉却早已不是当初那个统帅数十万红巾军的徐寿辉了。在元至正十六年(1356)前后,徐寿辉被政权丞相倪文俊架空 ,成为徒有虚名的傀儡皇帝。在做了几个月摆设后,徐寿辉更是差点被倪文俊刺杀。幸得陈友谅等觉察了倪文俊意图杀皇帝,降元朝的意图,这场政变才被陈友谅以斩杀倪文俊而扼杀。
然而在倪文俊死后,陈友谅成了又一个“倪文俊”。徐寿辉虽还坐在自己的土皇帝宝座上,却依旧没有实权。陈友谅成了红巾军的实际操纵者。也正是在这一时段,天完政权铸造了两批钱币。其实际下令制造者是陈友谅。但因为徐寿辉还是名义上的政权最高统帅,这批钱币便也被冠以了 “徐寿辉钱”的名号。只是于徐寿辉本人而言,自己坐拥的这金山徒有其名罢了。
三、江河日下与身后之名
元至正十八年(1358),徐寿辉意图迁都龙兴(今江西南昌),但受到陈友谅阻挠,二人爆发严重冲突。次年年末,迁都之心不死的徐寿辉干脆直接带着部署动身,结果在行至江洲(今江西九江)时被陈友谅埋伏。徐寿辉仅存的那点支持者折损殆尽。天完政权的都城也被陈友谅强行迁到了徐寿辉人生地不熟的江州。
元至正二十年(1360),陈友谅之部行至采石矶,徐寿辉亦被挟持于军中。作为一方兵家必争的神奇之地,采石矶或许也曾让徐寿辉察觉到一丝不安 。但早已被架空的他再也无力改变什么——陈友谅派部下偷袭徐寿辉,以铁器将其头颅击碎。
徐寿辉死后,陈友谅火速“继位”,更国号为“汉”,改元“大义”,将历史的齿轮拨到与朱元璋争霸的阶段。而徐寿辉和他的“天完”政权,后来被证实遭到了朱元璋及其明政权的遗弃和歪曲。
所谓“遗弃和歪曲”,最典型的便是“天完政权”到底是不是“天完”。纵观元末的众多农民政权 ,有国号“大夏”、“汉”、“大周”者,基本都是袭用历史上的其他国号 。但仅有徐寿辉的政权,有个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天完”之称。
对此,曾有解释说“天完”是对“大元”的改写,是“以字形压”大元 。然而在上世纪末重庆出土明玉珍衣冠墓的玄宫之碑后,人们发现徐寿辉所建政权的真正名称是——“宋”,徐寿辉也被尊为“宋主”。
至于 “大宋”为何变成了“天完”,这事还得算到朱元璋头上。朱元璋虽曾是红巾军的一员,听命于徐寿辉,但他所尊奉的却是大宋龙凤政权。虽国号都是“宋”,朱元璋所认可的宋却是韩林儿所建的“宋”,而非徐寿辉的“宋”。故而在统一各政权后,为示褒贬,朱元璋将徐寿辉的“大宋”进行了改字——“大”加“一”,“宋”去“木”。曾经的“大宋”,便成了所谓的“天完”。徐寿辉,也成了命中注定的总得“完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