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帝为什么要讨伐北魏?最后的结果如何?
时间:2021-06-28 17:25:16 阅读:(100)
元嘉北伐是指南朝宋于元嘉年间三次主动进攻北魏的征战,三次北伐主要目标及战场均为宋的河南失土,战事耗费了不少兵力及物资,但结果全遭失败。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辛弃疾曾如是评价刘宋在元嘉年间的三次北伐。元嘉北伐是指南朝刘宋宋文帝在元嘉年间发动的三次北伐,三次北伐都旨在收复中原,耗费了刘宋大量的精力,却都以失败告终,后人对这三次北伐也多是不屑。在刘宋前期,南朝的实力足以碾压北朝,可元嘉北伐最后为何演变成为了“赢得仓皇北顾”?这到底是因为什么,三次失败的元嘉北伐又给南朝带来了什么呢?
公元四百二十年,东晋大将刘裕逼迫晋室禅让,自己登基继位,改国号为宋,正式建国。此时,刘宋虽只占据半壁江山,但在此前刘裕亲自领兵的数次北伐中,后秦等国覆灭,黄河南岸几乎全部被刘宋政权控制,而北方还有北魏、北凉、夏、北燕等国混战不休。
刘裕继位之后,因为刘宋内部稳固,所以其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对外征战上,到了宋少帝继位之后,刘宋的局势要比东晋安稳得多。或许是历史的偶然,亦或许是英雄登场的必然,曾经叱咤风云一生的宋武帝刘裕病重,不久便病逝。
与此同时,北魏明元帝去世,那位雄才大略、完成北方统一的枭雄——太武帝拓跋焘即位,随着刘裕去世和拓跋焘的登场,天下从刘裕时代进入了拓跋焘时代。
公元四百二十四年,宋文帝继位,此时,北魏与柔然、夏国的战争不断,北魏深陷战争泥潭,无法脱身。这个时候,刚刚登基的宋文帝刘义隆为了收复前一年兄长刘义符丢掉的河南四大重镇——洛阳、虎牢、滑台、碻磝,派出特使向太武帝拓跋焘讨要,拓跋焘见此,一笑而已,便将宋使驱逐出国。
宋文帝闻讯勃然大怒,本欲调兵北伐,奈何此时国内爆发权臣叛乱,宋文帝只能暂时打消北伐的念头,全力平叛。等到叛乱结束不久,宋文帝派出大将到彦之率五万精锐北伐北魏,这就是第一次元嘉北伐。
到彦之率领刘宋精锐进攻洛阳等地,北魏因为此时正在与柔然开战,南方防御力量空虚,太武帝拓跋焘下令魏军撤出四镇,等待大军回转。到彦之见轻轻松松便收复了四镇,只是匆匆布置了防御,便回到大本营去修整了。
到了冬天,北魏与柔然战事停歇,北魏大军回转,仅仅十余日,洛阳、虎牢失守,滑台告急,久经战阵的到彦之竟然怯战,率军从水路南下,到了历城便溃不成军,纵容魏军加紧进攻滑台。
宋文帝见此,请出了刘宋的“万里长城”、一代名将檀道济,在之前檀道济麾下精兵被宋文帝抽调进入了到彦之的北伐军,此时已经兵力空虚,而宋文帝又一日之内连下数道圣旨催促檀道济出兵救援滑台。
无奈之下,檀道济只得率领所部万余兵力救援滑台,而此时北魏主力云集,檀道济的万余兵力不过是以卵击石。在檀道济的出色指挥之下,魏军主力伤亡不少,可是,檀道济因为兵力不足,无法护卫粮道,被魏军小部队袭扰,檀道济军粮不继,此时宋文帝仍旧催促檀道济救援滑台。
檀道济深知此时魏军正是凭借着宋军对滑台的执着,消耗着救援的宋军。于是,檀道济率军南撤,据险而守,击退魏军,至此,第一次元嘉北伐宣告失败。
因为檀道济擅自退兵,宋文帝恼羞成怒,认为其有异心,想养贼自重,于是不久便将檀道济下狱,以谋反罪将其全家杀害,檀道济死前对着宋文帝怒吼:“乃坏汝万里长城!”,这就是“自毁长城”的典故由来。
刘宋经历了第一次元嘉北伐的失利后,一时之间国力大损,又加上宋文帝擅杀名将檀道济,刘宋军威已然不振,而北魏却在太武帝拓跋焘的率领下,灭掉了夏、北燕等国,统一了北方,此消彼长之下,刘宋应当考虑的是全面防御,也不是继续北伐。
宋文帝刘义隆不听群臣进谏,决意北伐,于是,在公元四百五十年,北魏太武帝南下攻宋不克后,发兵北伐,北伐前期,因为太武帝错误的估算了宋军战力,一度被动挨打,宋军很快就进攻到了洛阳、虎牢、滑台一线,此时,刘宋东路军大将王玄谟志大才疏,使得滑台之战大败,宋军转攻为守,节节溃败。
同年十一月,魏军攻破刘宋山东防线,直抵淮河,十二月十五,因为刘宋各地守将畏敌如虎,太武帝拓跋焘率军抵达瓜州,天下震惊,此时,宋文帝登上石头城北望,无奈的呼喊道:“若是檀道济还在,今日又怎么会到这个地步啊!”。
不久,北魏军因孤军深入,被刘宋军民围攻,太武帝恐魏军反胜为败,在长江以北筑造“行宫”以示军威,便率军北撤,至此,第二次元嘉北伐宣告结束。
公元四百五十二年,北魏发生政变,太武帝拓跋焘先是逼死了太子,随后又遇刺身亡,北魏陷入混乱之中。宋文帝见此认为时机到了,全然不顾大臣的劝阻和北方数州在此前的大战中元气并未恢复便匆匆派军北伐。
七月,刘宋大将张永率军抵达河南重镇碻磝,因为魏军准备充足,宋军久攻不下,后来,魏军援军到达,张永擅自退兵,引得刘宋北伐大军伤亡惨重,宋文帝对此大感不满,命各部秣兵历马,准备再战,这就是第三次元嘉北伐。宋文帝于次年遇刺身亡,从此元嘉北伐也成为了一个笑话。
在这三场声势浩大的元嘉北伐中,刘宋大军皆以失败告终,耗费了刘宋大量的国力,使得刘宋国力大损,尤其是第二次元嘉北伐,太武帝拓跋焘更是率军连克刘宋六州使得江北百姓流离失所,江南也在恐惧之中,久久不能平复。
而且,自从元嘉北伐南朝元气大伤以后,南北朝实力开始反转,南朝由攻转守,直至灭亡,而且,在元嘉北伐之中,南齐开国君主萧道成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那为什么能够开创出元嘉盛世的刘义隆,北伐会一无是处呢?
第一,国力不足。
元嘉之治虽然成效显著,但只局限于南方,无法与历史上那些大一统朝代的治世相提并论,仅仅只是比战乱年代情况好点,根本无法支撑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北伐军资不足,居然出现了向民间富商借款的奇葩现象;军队以步兵、水兵为主且缺乏训练,战斗力根本无法与北魏强大的骑兵相提并论;最根本的是,春秋战国以来,天下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一直是中原地区,广大的南方地区还没有得到有效开发。
虽然中原地区从魏晋南北朝以来受战乱破坏严重,但其生产力仍然远大于南方,这种情况一直到了两宋时期才得到扭转。
第二,双方将领的指挥能力存在较大差距。
就拿双方的皇帝来说吧,宋文帝文治是一把好手,但军事才能实在是薄弱。由《宋书》记载:“授将遣帅,乖分阃之命,才谢光武,而遥制兵略,至于攻日战时,莫不仰听成旨。”可知,北伐时宋文帝特别喜欢遥控指挥各个将领,大多数重大的作战指令都要听他的圣旨,可问题是他的指挥能力实在是让人不敢恭维,直接导致了进军的迟缓和失误。
反观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虽然残暴嗜杀,但其军事才能卓越,年仅15岁就亲率大军痛击北方游牧部落柔然,在统一北方的过程中更是将其军事才华表现的淋漓尽致,在反击刘宋的前两次北伐时,指挥得当。
此外,宋文帝北伐时用人也极其失当,例如第二次北伐重用了王玄谟。此人打仗实在是草包一个,却因为大力支持宋文帝的北伐策略而得到重用,结果在第二次北伐之时率领装备最精良的东路军,却军纪松弛,纵容军士任意杀戮抢掠,大失民心,而且还没有自知之明,听不进身边的优秀建议,最终引发了东路军全线溃败和整个战局的扭转。
第三,刘宋统治集团内部隐患太多,内乱不止。
虽然北魏的阶级和民族矛盾比较尖锐,政治上并不稳固,但好在拓跋焘统治前期还算英明神武,能较好的稳住局面。
刘宋的情况却大不一样,虽然国家整体平稳,但统治集团内部却祸乱不断,例如,宋文帝是受废黜了其兄宋少帝刘义符的顾命大臣谢晦、徐羡之、檀道济等人拥立上位的,他极度猜忌这几位功臣,尤其是战功赫赫,堪称刘宋第一名将和军事支柱的檀道济,在第一次北伐没多久就杀了檀道济及其家人,亲手毁掉了自己的万里长城,北魏军中听说檀道济被杀甚至大肆庆贺。
此外,刘义隆与儿子的关系处理不当也引发了宗室内斗,第三次北伐就是因自己被长子刘劭政变杀害而最终失败,其第三子刘骏又率兵讨伐刘劭,杀了刘劭后刘骏登基称帝,是为宋孝武帝。可以说,刘宋统治集团的隐患一直未能得到有效处理,导致了终刘宋一朝宗室内斗,相互屠杀不断,间接的导致了北伐的失败。
不过,刘义隆的整体来说,还是功大于过的。然而十分可惜,他北伐失败的影响十分深远,南朝国力巅峰时期未能完成北伐,使得南北朝的分裂局面继续维持下去,延长了130多年才迎来隋朝的大一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