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入关后,为何能一统天下?决定因素是什么?
时间:2021-06-29 10:42:09 阅读:(98)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星空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清朝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纵观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得民心者”其实并不一定就能得天下,只是由于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胜利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一般都会抹黑前朝而拔高自己,所以“得民心者得天下”的论调出台了。
1.得民心者不一定就能得天下,得天下的决定因素是实力
“得民心者得天下”比较早的例子是周武王伐纣。历史书上是这样告诉我们的,商纣王荒淫残暴,大失民心,而周武王善待百姓,深得民心,所以商周的大决战牧野之战中,商的士兵临阵倒戈,最后帮助周武王顺利攻入商都朝歌灭了商朝。
看起来好像真的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其实周武王能成功,得民心固然是其中一个原因,但绝非决定因素。真实的原因其实还是双方的实力!
因为纣王当时正在开拓和经营东南,商军的主力消耗很大并且商军主力被牵制在东南。
这时周武王抓住这个千古良机,从西边杀向纣王,当周武王到达牧野时,商纣王由于主力远在东南,只好临时拼凑了一支17万大军。尽管人数不少,但是这支军队主要由奴隶和囚犯组成,这样的队伍,一是战斗力不强,二是忠诚滴不高。结果在决定双方命运的牧野之战中,商军果然倒戈,加速了商朝的灭亡。
由此可见,周武王成功灭商,并不是他鼓吹的得民心,最重要的还是双方的实力,商朝以临时拼凑的军队和周朝的职业士兵作战,相当于足球场上一支业务球队挑战职业球队,可以说是败局已定。
因此,“得民心者不一定”能得天下。这句话可以从许多历史事例从正反面证明是错误的。
正面的例子是得民心者不一定得天下。比如建文帝是朱元璋钦定的接班人,而且他对百姓宽仁,深得民心,但是他最后却败给了不得人心的反贼朱棣。
反面的例子是不得民心者反而还得天下了。比如蒙古人十分凶残,喜欢屠城,不得人心,但是他们却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就是因为他们强大的军事实力。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得民心者未必就能得天下,失民心者未必就不能得天下。真正决定夺取天下的最重要条件还是实力,民心向背只是加快或者减缓夺取天下的进程,并不是决定因素。
2.清兵入关后,在攻灭南明的弘光政权前比较注意收买人心
我们再来看看清兵入关是否得民心呢?
清兵入关是在顺治时期,当时清朝的实际统治者是摄政王多尔衮。多尔衮是清朝不可多得的优秀军事家和政治家。
在清兵入关初期,多尔衮十分注重收买人心,他打着“除暴救民”、“复君父仇”的旗号入关,不仅争取到汉族官僚地主的支持,也赢得了广大老百姓的拥戴。
多尔衮山海关大战的第二天发布告示:“义师为尔复君父仇,非杀尔百姓,今所诛者惟闯贼。吏来归,复其位。民来归,复其业。”
进入北京城后,多尔衮下令军民为崇祯皇帝服丧三天。并且禁止士兵扰民,对明朝的官员,照旧录用。
对于明朝的降将,只要真心为大清卖命的,多尔衮一律重用。汉族官员范文程、洪承畴、吴三桂、陈名夏、金之俊等人都受到重用,为大清入关立下汗马功劳。
为了笼络汉族知识分子,多尔衮恢复了科举制,并且尊孔崇儒,多尔衮还亲自到孔庙行礼。多尔衮这一系列尊重汉族文化的举措,收买了人心,得到大批汉族士大夫的拥护。
3.弘光政权覆灭后多尔衮开始推行不得人心的暴政,延缓了清朝统一的步伐
尽管多尔衮是满清少有的出色政治家,但是他也有其民族狭隘。顺治二年五月,随着李自成和南明的弘光政权被消灭,多尔衮认为大清的统治已经固若金汤,于是开始推行野蛮的六项暴政,这些暴政延缓了大清统一天下的步伐。
这六项暴政分别是屠城、剃发令、投充法、逃人法、圈地、禁关令。
尤其是屠城和剃发令,激起了广大汉人的反抗。
清兵比较出名的屠城有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昆山之屠、嘉兴之屠、江阴八十一日等等。
清兵的血腥屠杀,不得人心,汉族人民的反抗此起彼伏,大大延缓了清朝统一的步伐。
剃发令更是满清令人诟病的一项政策。因为汉族几千年来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丝毫不可损伤也。而清朝的剃发令却不尊重汉族人民几千年来的这个传统文化,因此剃发令一出,许多地方的汉人纷纷揭竿而起,反抗这项暴政。
其中最著名的事件是江阴八十一日。1645年清朝在江阴推行剃发令,不甘受辱的江阴人民自发组织了反抗剃发令的斗争。他们在江阴坚持了八十一天,造成清兵损失七万多,江阴城破后,清兵对江阴进行疯狂的屠城报复。
4.尽管入关后期满清的政策不得人心,他们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还是统一天下
尽管清兵入关后期的政策不得人心,但是他们还是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统一了天下。
清兵入关的人数并不多,他们之所以能统一天下,是因为他们善于招揽汉族的降将,为我所用。
其中吴三桂、南明“江北四镇”中的刘泽清、刘良佐、左良玉之子左梦庚等将领带领部下,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投入清军阵营,大批原明军队伍的加入,使清军实力迅速壮大。
反观清兵的对手南明自成立时就军阀林立,派系很多。其中隆武政权和鲁王、绍武政权和永历政权为了争夺正统还大打出手。
除了不同政权的相互斗争,南明相同政权里也是派系林立,比如弘光政权左良玉拥兵数十万却造反,隆武帝一心北伐却受制于郑芝龙,永历政权则有孙可望和李定国之争。
此消彼长之下,尽管清兵不得人心,但是他们有强大的军事实力,而他们的对手李自成和南明政权则是烂泥扶不上墙,因此清兵最后获得天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