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的崛起的过程长达二十多年,明朝为何一直无动于衷?
时间:2021-06-30 14:38:20 阅读:(360)
很多人都不了解努尔哈赤,接下来跟着星空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崇祯十七年(1644年)五月初二,多尔衮率领八旗军进入大明京师。于历史而言这一天是一个新朝代一统天下的开始,但是于当时的各方而言这一天根本算不上是什么特别的日子,因为无论是弘光君臣、李自成、张献忠,还是清朝统治阶层内部的一大部分人都认为八旗军会像之前那样劫掠到充足的财物之后就会返回关外。
如果事实真的如此,那么清朝将永远失去一统天下的机会,但是,历史没有如果,在范文程和洪承畴的一再劝说下,多尔衮最终下定决心迁都北京、一统天下。
康熙三年(1664年)八月,夔东十三家的最后一位首领李来亨牺牲,多尔衮一统天下的夙愿终于实现。
当归于一统的天下的名号从大明变成清后,谁能想象得到清王朝的奠基者努尔哈赤竟然是靠着大明赐予的抚恤逐步发展壮大的。
时间倒回到万历十一年(1583年)二月,努尔哈赤的爷爷觉昌安、父亲塔克世正在阿台的寨内劝说阿台向明军投降,可是这一幕却被李成梁突然吹响的进军号角打破,一场乱战过后,阿台、觉昌安、塔克世皆被明军斩杀。
觉昌安、塔克世被明军误杀后,为了表达歉意,在李成梁的争取下大明赐予了努尔哈赤极为丰厚的抚恤——敕书三十道,马三十匹,送还尸首,坐受左都督敕书,续封龙虎将军大敕一道,每年给银八百两,蟒缎十五匹。
昔我父被大明误杀,与我敕书三十道, 马三十匹,送还尸首,坐受左都督敕书,续封龙虎将军大敕一道,每年给银八百两,蟒段十五匹。汝父亦被大明所杀,其尸骸汝得收取否?——《清太祖实录》
靠着这些抚恤,努尔哈赤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统一了建州女真诸部、吞并了海西女真(包括哈达、辉发、叶赫、乌拉等部)、降服了野人女真、组建了八旗军队,最终又通过萨尔浒之战的胜利取得了对大明的战略主动权。
萨尔浒之战后,大明内部的反思之声不断涌现,以户科给事中李奇珍为代表的相当一部分人都将萨尔浒之战的惨败归咎于李成梁、李如柏父子的养虎遗患,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努尔哈赤的崛起和萨尔浒之战的惨败与大明国势的衰败、国本之争和党争导致的朝政混乱均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对努尔哈赤的战与和也不是李成梁一个人能决定的,所以李奇珍等人对萨尔浒之战惨败的反思根本没有看到问题的本质。
四路进剿,三路败没。始误于李成梁,再误于杨镐、李如柏也。先是成梁剿平兀堂、孟草塔、王杲等诸丑类,用奴父他失为向导,借其髑髅以博封拜,因割我膏腴以结戎心。二姓之好既联,三韩(辽东)之备尽弛。开门揖盗,养虎自贻,此祸本乱源也。三路尽没,独如柏一路未尝一矢相加遗也。试问辽东败坏,谁为作俑,成梁割地媚虏。——《明神宗实录·户科给事中李奇珍奏疏》
其实,从万历十六年开始就一再有人针对努尔哈赤的崛起会对大明形成威胁发出预警,这每一次预警都是大明遏制努尔哈赤崛起的绝佳机会,如果大明能抓住其中一次机会采取措施削弱努尔哈赤,努尔哈赤的崛起和萨尔浒之战的惨败都有很大可能不会发生。
万历十六年(1588年),辽东巡抚顾养谦就明确指出努尔哈赤为“建州黠酋”,如果不严加防范,未来必会导致“辽事去矣”。
奴儿哈赤者,建州黠酋也。骁骑已盈数千,乃曰奄奄垂毙。倘闻者不察,谓开原之情形果尔,则辽事去矣。——《明神宗实录·顾养谦奏疏》
万历三十五年七月,辽东巡按御史肖淳根据努尔哈赤“勾连西夷暖兔伯要”、“缔婚于忽剌温”等行为,明确提出应该注意努尔哈赤的声势叵测。
建州奴速(指努尔哈赤与速尔哈赤)二酋明肆桀骜,勾连西夷暖兔伯要,强由开原,送之出境。而又缔婚于忽剌温,借粮于朝鲜,声势叵测。——《明神宗实录》
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二月二十六日,蓟辽总督蹇达指出努尔哈赤已有四旗精兵,并且还有侵扰李朝、交通土蛮等行为,对大明“渐萌反侧之念”,应该“早备战守机宜”。
万历三十六年,内阁大学士朱赓指出“建酋(努尔哈赤)桀黠非常,旁近诸夷多被吞并”,应该尽早加强辽东地区的守备能力。
建酋桀黠非常,旁近诸夷多被吞并。恃强不贡,已经二年,又勒买参斤,多索车价,辽阳凋敝之区,一旦内犯,何以支吾。——《明神宗实录》
万历三十七年,兵科都给事中宋一韩、辽东巡按御史熊廷弼建议朝廷将辽东地区的防御重点从土蛮、插汉等部转向努尔哈赤部。
辽中恃款忘战久矣。战则祸小而速,款则祸迟而大。独是插汉虽崛强河西,然亦不过贪汉财物,终无大志。惟奴酋(努尔哈赤)难制甚于宰赛。——《明神宗实录》
万历三十九年,兵部尚书李化龙对努尔哈赤做出了极为精准的预判:中国无事,必不轻动,一旦有事,为祸首者必此人也。
在李化龙做出这个预判的七年后,努尔哈赤以七大恨为由兴师进犯辽东,接连攻陷辽东重镇抚顺、清河等地。在李化龙做出这个预判的八年后,明军在萨尔浒惨败于努尔哈赤的八旗军,士卒战死者五万七千余、文官和武将战死者三百余,军械、粮饷、后勤物资的损失不计其数。
萨尔浒之战惨败的消息传来,据说明神宗当即失声痛哭,朝臣们更是一片惊愕,在他们心中一定会有一个大大的疑问:事何以至此。从万历十一年靠着大明赐予的抚恤和十三副遗甲起兵至万历四十年组建八旗军队,努尔哈赤的崛起过程长达二十余年,期间顾养谦、蹇达、熊廷弼、李化龙等人接连发出预警,大明却始终对此无动于衷。
所以,李奇珍等人最应该反思的就是在顾养谦、蹇达、熊廷弼、李化龙等人接连发出预警的情况下,大明对努尔哈赤崛起无动于衷的主要原因到底是什么?
曾铣的前车之鉴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鉴于河套地区的重要和俺答部屡次从河套地区蹂躏宣、大、山西等地事实,三边总督曾铣向明世宗提出了收复河套地区的计划。
对于这个计划,明世宗和内阁首辅夏言都很赞同,因为曾铣能从山西巡抚升任三边总督靠得就是战功,但是此事在严嵩的搅和下却演变成了一场悲剧。
严嵩一直都有打倒夏言自己当首辅的心思,可是却苦于没有机会,恰巧夏言对曾铣提出的收复河套地区计划的支持给了严嵩一次难得的机会。
当明世宗就曾铣的计划询问严嵩的意见时,严嵩先说了一大套兵事需慎重的托词,然后才亮出了真正的杀招——夏言为何会两次鼓动曾铣提出收复河套地区的计划?二人之间的联系是否过于密切?若果真如此,手握重兵的三边总督曾铣交结内阁首辅夏言可不是什么好事。
严嵩的杀招触动权力欲极强的明世宗敏感的神经,结果导致曾铣和夏言被弃市。
曾铣被弃市的悲剧发生后,不仅在历史上留下了“天下冤之”的记载,还给大明留下了一道永远难以愈合的伤疤,此后,每当有人想要提出解决边防隐患的计划时都难免会想起曾铣的前车之鉴。
同时,曾铣的前车之鉴也是熊廷弼、李化龙等人虽然接连发出预警但却没能提出任何遏制努尔哈赤崛起的计划的主要原因。
如果熊廷弼、李化龙等人拿不出具体计划,那么努尔哈赤崛起对大明形成的威胁将只会成为一种可能,在文官当政的情况下,任何可能的威胁都不会成为大明出兵的理由。
更加严重的是,在所有人都认为努尔哈赤崛起仅仅只是有可能会对大明形成威胁的情况下,发出预警的人越多就越会给人一种狼来了的感觉,一旦这种感觉成为固定印象,大明对努尔哈赤的崛起就只能是无动于衷了。所以,曾铣的前车之鉴就是大明对努尔哈赤崛起无动于衷的一个主要原因。
大明对努尔哈赤的扶持
从万历十一年开始,努尔哈赤靠着大明赐予的抚恤和觉昌安、塔克世遗留的十三副盔甲在不到六年的时间里完成了对建州女真各部的统一,拥有了数千骁骑,并且在万历十七年,努尔哈赤还替大明将进犯辽东的女真头领克五十斩杀。
当时,由于“最忠于汉”的王台部在王台死后陷入了内乱,导致王台部已经无法继续帮助大明在女真诸部中施行“以夷制夷”的策略,使得大明急于寻找王台的取代者,恰巧努尔哈赤通过统一建州女真诸部体现出了自己能力、通过数千骁骑展现出了自己的实力、通过斩杀克五十表现出了自己的忠顺,所以,在大明朝廷的眼里,努尔哈赤正是取代王台继续施行“以夷制夷”策略的最佳人选。
因其势,用其强,加以赏赉,假以名号,以夷制夷,则我不劳而封疆可无虞也。且奴酋(努尔哈赤)乃市夷,非生夷也。乃劫虏,非宋之女真阿骨打大志之虏也——《明神宗实录》
既然努尔哈赤成为了取代王台的最佳人选,那么大明必然会扶持努尔哈赤,从万历十七年开始,大明不仅将原来仅属于王台的龙虎将军名号给了努尔哈赤,还默许了李成梁为努尔哈赤扫清发展障碍的军事行动。
面对大明的扶持,努尔哈赤也选择了投桃报李,在万历十八年至万历四十三年的二十五年间,建州女真赴京师朝贡的次数为十一次,其中努尔哈赤亲自前往的就有四次。这种情况下,大明不仅不会将努尔哈赤的崛起视为威胁,反而还会对努尔哈赤是取代王台的最佳人选更加坚定
在大明的扶持下逐渐崛起后又对大明投桃报李,大明怎么会主动遏制努尔哈赤的崛起,所以大明对努尔哈赤的扶持也是大明对努尔哈的赤崛起无动于衷的一个主要原因。
努尔哈赤的韬光养晦
在崛起的过程中,努尔哈赤充分的吸取了王台、王杲等女真部落头领的教训,既不愿像王台、尼堪外兰那样成为大明在女真诸部中施行“以夷制夷”策略的工具,也不愿像王杲、王兀堂那样因仅凭本部之力对抗大明而被剿灭,他要做的是韬光养晦。
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山东布政使司的杨姓布政使(辽东在明代隶属于山东承宣布政使司,辽东都指挥使司又称山东行都指挥使司)向明神宗提出了征讨建州女真的计划。
保守天朝地界九百五十里,俺管事后十三年。不敢犯边,非不为恭顺也。而杨布政无端说我不顺,今方欲题本征我部落。——《清太祖实录》
为了确定是否有必要征讨建州女真,明神宗派余希元前往探查。深谙韬光养晦之道的努尔哈赤十分清楚公开对抗大明的时机未到,所以努尔哈赤不仅对余希元高接远迎,还在见到余希元后虚情假意的说出了“保守天朝地界九百五十里”,最终使明神宗方式了征讨建州女真的计划。
万历三十九年,努尔哈赤仅仅因为明神宗下诏质问“何为杀我七部属夷,何为夺我发给吾儿忽答等敕书三百六十三道”就亲自前往京师补贡一次,解释事情的缘由。
在努尔哈赤的韬光养晦下,大明君臣都被蒙蔽了,他们想当然的以为只要有努尔哈赤在就能“不劳而封疆可无虞也”,所以努尔哈赤的韬光养晦就是大明对努尔哈赤崛起无动于衷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有了曾铣的前车之鉴、大明对努尔哈赤的扶持、努尔哈赤的韬光养晦,虽然顾养谦、熊廷弼、李化龙等人一再发出预警,但大明却还是对努尔哈赤的崛起无动于衷的原因也就明了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