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弘为什么从70岁开始才混得风生水起?
时间:2021-07-05 15:26:14 阅读:(112)
公孙弘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传奇的人物。他在70岁之前毫无作为,40岁后才开始学习春秋杂说,穷到放猪为生;70岁时被汉武帝选中,从此一路人生开挂,最终成为西汉丞相。同时,他是西汉第一个因担任丞相而被封侯的人,开了西汉“丞相褒侯”的先例。
公孙弘的一生是非常励志的。他年轻时在薛县监狱当个小吏,后来因罪被免职了,无奈之下只好去海上放猪;学习欲望很强,40多岁学习春秋杂说,此外非常孝顺后母。他因学习和孝顺而闻名,被淄川国当作贤良推荐给汉武帝,不过因不胜任出使匈奴的任务而被辞退。淄川国在汉武帝招贤的命令下,拒绝他的推辞,强行再次推荐他为贤良。他的文章没有被主管官员太常看上,却被汉武帝一下子相中,评为第一名。汉武帝看他相貌堂堂,便封他为博士。自此,他开启了火箭般的升迁速度。
公孙弘的发达与他深谙人情世故有着莫大的关系,让汉武帝对他非常的信任,同时与其他人相处时极具智谋,所以才能快速发迹并且保持地位稳固。
汉武帝对公孙弘的信任,源自于他纯熟地处理与皇帝的关系,即廉洁、柔和谦让。说到他的廉洁,他常年盖着布被,吃饭从来不吃两样以上的肉菜,以三公这样地位仍能坚持如此是难能可贵的,以至于被汲黯认为奸诈。说起他的柔,他在公开讨论事情时,从来都是将事情陈述出来,让汉武帝自行决断,也从来不同汉武帝当面争辩,这就让汉武帝比较舒服了,再加上深通儒术,都为他快速升迁打下了基础。说起他的谦让,汲黯第二次抨击他欺诈时,他还举例婉转地反驳汲黯的说法但又夸奖汲黯的忠诚,让汉武帝对他更加信任;晚年生病的时候,主动向汉武帝请辞,不仅遭到拒绝还得到了汉武帝慰问。
尝与公卿约议,至上前,皆倍其约以顺上旨。汲黯庭诘弘曰:“齐人多诈而无情实,始与臣等建此议,今皆倍之,不忠。”上问弘。弘谢曰:“夫知臣者以臣为忠,不知臣者以臣为不忠。”上然弘言。左右幸臣每毁弘,上益厚遇之。
公孙弘与其他人的相处就恩怨分明了,而且有时候还是血淋淋的阳谋。他对帮助自己的人都予以报答,对与自己有仇怨的人就想办法予以打击。而且,这些打击都冠冕堂皇,顺势而为,让人很难看出挟私报复的动机。
汲黯因他位极人臣却这么简朴,两次当着汉武帝面批评他欺诈,他第一次向汉武帝表达了不申辩的态度,第二次则举管仲、晏婴的势力自我辩解且夸奖了汲黯的忠诚,都让汉武帝更加信任他。他在得知汉武帝想找汲黯的错处一举诛杀时,顺势推荐汲黯为右内史去解决难题,只是汲黯干得无懈可击。不过,他在事后也没见采取小动作。
愈益贵弘、汤,弘、汤深心疾黯,唯天子亦不说也,欲诛之以事。弘为丞相,乃言上曰:“右内史界部中多贵人宗室,难治,非素重臣不能任,请徙黯为右内史。”为右内史数岁,官事不废。
董仲舒抨击他阿谀谄媚,被他推荐为胶西王的相,虽然被胶西王礼遇有加,但还是在忧惧之下辞官回家去专心著书了。主父偃就更惨了,升迁太快又与公孙弘在筑朔方城一事上分歧严重,在齐王自杀一事败露后被公孙弘一句话就弄得灭族了。公孙弘说道:
齐王自杀无后,国除为郡,入汉,主父偃本首恶,陛下不诛主父偃,无以谢天下。
轻轻地一句活就让主父偃名正言顺地成了背锅侠。汉武帝得到利益和实惠,主父偃得到了灭族的下场,而他完全站在大汉的利益上去解决问题。
不过,公孙弘为官时也透露出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不识大体。他在当博士的时候奉命去视察开通西南夷的情况,看到巴蜀人的困苦,回到长安后竭力向汉武帝开通西南夷没有用处,但遭到汉武帝的拒绝。卫青夺回河套平原后,汉朝要设朔方郡作为攻打匈奴的军事跳板,同时东边正设沧海郡,西边正开通西南夷。他极力反对设置朔方郡,但在被朱买臣的十个问题问倒后,以全力建设朔方郡为由成功地叫停了打通西南夷和设沧海郡的举动。可以说,他在战略规划、军事问题上毫无远见,如果真让他全面负责国家的大政方针,国土面积应该会越来越小,这也是很多儒生的通病。
公孙弘最后死于丞相任上,是汉武帝时为数不多善终的丞相。他最精彩的人生是在最后9年,然而这种精彩是前70年的长期积累所致。想一想,他60岁之前只能靠放猪为生,且还能坚持不懈的学习;60岁时有了转机,结果又直接被汉武帝给打发回去了,70岁时差点被太常给刷下去。个中苦涩心酸不是一般人能忍受的,但也让他的学问、名声、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打磨。
正是这样的人生经历,他总结出一个当官之道“人主病不广大,人臣病不俭节”,对汉武帝始终尊敬有加,自身厉行节俭;他对别人的攻击采取谦让的态度,博得汉武帝的信任,但是打击对手的时候多是顺势而为、毫不手软且掌握火候,既名正言顺又让他人挑不出毛病来。正是如此老练的为官之法,公孙弘深得汉武帝的信任,最后得以善终,还能将侯爵传给自己的儿子。
公孙弘能做到这样的程度,正是这70年的厚积薄发所致。因此,没有这70年的心酸、勤奋、修行,他身为大汉帝国的二把手,位高权重又严重依赖皇帝,很难和强势霸道的汉武帝相处甚欢,很难在这个位置上干得如鱼得水,真可谓“一生无人问,一举天下知”。东晋乱世时慕容绍的话就讲得很好:
冠军叔(慕容垂)仁智度英拔,必能恢复燕祚,吾属但当爱身以待时耳。
不自弃、要自爱才是处逆境的良药,公孙弘就是这样的例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