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刽子手听到刀下留人之后 刽子手为何马上停手
时间:2021-07-07 15:26:07 阅读:(67)
很多人都不了解古代砍头,接下来跟着星空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电视剧中常常看到一幕场景,午时已到,监斩官将令牌丢下,刽子手大刀高高举起,正要手起刀落,忽一人飞骑而来,大喊:“刀下留人!”这监斩官还没有说话呢,刽子手就马上停手,现实生活中真的会这样吗?难道不会那边喊着刀下留人,这边刽子手恍若未闻地砍了人犯吗?
虽然官府要有官府的威信,判决不可以轻易更改,但人命关天,不可不察,古代官府对死刑的操作是非常谨慎的,尤其是宋朝。
大宋律法明文规定:“凡死囚临刑叫冤者,再勘问陈奏。”
也就是说,为了防止犯人有冤情而杀错人,只要临刑前犯人喊冤,官员不能以“证据确凿”为由强行斩杀,而要重新再审。宋朝所有的地方官都不能擅自行刑,要层层上奏,经过皇帝的朱批才能执行。所以古时候大多数死刑犯都是秋后处斩,而不是斩立决,因为还等皇帝的批示嘛。从这个流程就可以看出宋朝对死刑的慎重。
皇帝和官员对死刑的慎重,也让刽子手对手中的刀慎重了起来,听到了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会停止行刑,这些“风吹草动”可能是犯人自己喊冤,也可能是场外有人喊冤,亦或是飞骑而来的“刀下留人”。若是犯人有冤情,刽子手就把他给砍了,也会面临一定的惩处,十有八九工作是要丢了,所以久经考验的刽子手都是谨慎之人。
宋太宗时期,寡妇刘氏前往开封府状告自己的继子王元吉想要谋害她。开封府粗略地问了一下话就把王元吉给抓了,大刑伺候,屈打成招,就这样判了刑。等到皇帝看卷宗的时候,觉得疑点很多,并且没有充足的证据说明王元吉要谋害自己的继母,于是就发还重审,让王元吉免于死刑。
宋朝虽然对外作战的战绩不咋地,但在经济方面的建树可是大家公认的牛,这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是密不可分的。宋朝拥有一套完善、严格的法律制度来保障社会体系的正常运转,而其在律法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对人命特别谨慎,死刑判得少,执行起来也非常慎重。并且宋朝的清官也特别多,比如名留青史的包青天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随着社会的发展,朝代的更迭,律法也更加完善,犯人若是对判决不服,还可以提出上诉。但若是论对死刑的慎重,还是宋朝的官场风气更加浓郁,所以若是在宋朝有人喊“刀下留人”,刽子手很可能会停手的,若是在清朝就不一定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