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如果没有放清军入关,清军能入主中原吗?
时间:2021-07-12 10:47:54 阅读:(199)
公元1644年,随着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降清,大开山海关城门引清军入关。从此清军拉开了入主中原的序幕。那么,如果当时吴三桂不引清军入关,清军能顺利入关吗?
明朝末年,前后两次抗倭援朝使得国力消耗巨大,而且国内外矛盾日益激化,从而疏忽了对于努尔哈赤的防范,使得他在东北迅速做大做强。而农民起义军首领李自成挥师北上先后占领河南、陕西等地,最后攻克北京彻底推翻了摇摇欲坠的大明王朝。李自成冲冠一怒为红颜, 正是因为镇守山海关的吴三桂和闯王李自成的内斗加上放八旗入关最终到导致大明江山易主,满族人建立了大清帝国。从此吴三桂的臭名声可谓是坐实了,那么吴三桂不投降的话历史会改写吗?
当时吴三桂在山海关统领关宁军十万,麾下四万宁铁骑 ,军士训练有素,身经百战且装备精良火气充足 ,说是大明最精锐之军队当之无愧,但是这么优良的军队那可是纯粹用钱堆起来的,一年要吃掉足足五百万两白银 。北京沦陷后北方易主,而北方连年灾害穷得叮当响,当时江南地区最为富饶,每年的粮食、金钱都是江南大运河运抵北方,只能怪南方官僚势力各种偷税漏税才导致北方局势恶化,大批农民起义其实就是为了吃饱饭,但是李自成进京并不能改变北方财政现状,甚至比崇祯在的时候更差。此时南北交通隔绝,吴三桂面临断钱断粮的窘境,缺粮就会不战自溃,所以不得不投降。
当时面对李自成和皇太极, 一边是刚刚进京的泥腿子,势力未稳关键是还非常穷,即便是把北京城翻个底朝天也不能弥补财政的巨大支出,而且农民军虽然人多但是战斗力并不高,投了李自成就意味着他要么与残留的明朝势力作战要么和皇太极的大军厮杀,而且是在军饷不能保证的情况下胜算并不高,另一边的皇太极却兵强马壮,此时的皇太极已经大规模调集兵马准备出征了,而且满清在关外拥有东北数个平原至少粮草能够保证,并且打出了替崇祯报仇的口号,灭流寇而安天下,并且军纪严明规定有抢汉人一物者即行处斩,迎降者,官仍其职、民复其业。
明眼人都能看出投皇太极才是最合适的选择,但是吴三桂纠结了很久,后来还是选择了刚进京的李自成。虽然吴三桂选择了一条极为凶险的路,但李自成推翻了大明王朝后仍然还是汉人的天下,为了名族大义咬咬牙忍了也罢, 可是他这样的坚持并没有得到重视,闯王刚进北京手下就把吴三桂家抄了,还把吴三桂的老爹给揍了妻妾霸占了 。可见以后吴三桂的地位也好不到哪里去,甚至会被夺权杀害,这种局势下,对于提出满汉一家、一体眷顾的满清,最终吴三桂投了皇太极。
如果吴三桂不引清军入关,那么清军能入关吗?先说一下答案,那就是没有吴三桂,清军依旧可以入关,为何这样说呢?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当时的局势:明朝因为李自成攻进北京城,崇祯帝身死而亡国,以当时的情况来看明朝不只是亡国,更是意味着中国陷入群龙无首的状态。要知道狮子带领羊群,有走向胜利的希望,但绵羊带领狮群,那么肯定会走向覆灭,由此可见群龙无首是多么可怕的。毕竟虽然之前明朝像是个垂垂老矣的老人一般,有着后金(大清)在东北反叛,一直挑战明朝的权威地位,但明朝毕竟是正统所在,更是当时的主心骨所在。
正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清朝在皇太极时期,虽然五次绕道入关,甚至在崇祯二年直逼北京,对北京形成合围之势,但因为明朝是当时的主心骨,加之清朝是少数民族政权,所以皇太极时期虽然五次绕道入关,但依旧没能取明朝而代之。但李自成一消灭明朝,就将这个脆弱的平衡打破了。再反之,通过皇太极五次绕道入关,说明清朝早在明朝还没有灭亡的时候,就已经具备入关的实力了。当然皇太极可以五次入关是因为绕过了明朝在东北一带重兵把守的防线,选择兵力薄弱之地绕道入关,说明他属于长途突袭战,寻找明军薄弱的地方攻进明朝,来进行掠夺,不代表可以扎下脚跟,可以建立行之有效的统治。
也就是总结来说,原来是清朝挑战明朝这个老牌霸主的地位,但明朝毕竟是正统所在,所以虽然节节败退,但短时期不至于有亡国之危,清朝虽然通过皇太极五次绕道入关来看,拥有入关的实力,但并没有建立行之有效的统治实力。但这个脆弱的天平,被李自成给打破了,关内一时之间群龙无首,清朝的机会自然来了。
再看看吴三桂在这场乱世之中的作用,其实吴三桂最初的政治作用大于实际作用。没有吴三桂,清朝在皇太极时期,也就是在明朝没有灭亡时期,都可以五次绕道入关。明朝灭亡以后,自然可以继续绕道入关,进行争霸天下的历程。而且明朝都灭亡了,清军绕道入关,吴三桂肯定不会长途跋涉的过去阻击绕道而来的清军。
而当时因为明朝灭亡,天下分为李自成之大顺政权、关外大清政权、张献忠之大西政权、南方南明小朝廷四方势力,天下已是群龙无首之势,无论清军绕道哪边,阻力会小,建立行之有效的统治更是可以。光是这一点就足以说明清军没有吴三桂带路的话,依旧可以入关的。而且明朝都亡了,吴三桂的军队肯定已经是人心涣散了,清军如果当时强攻山海关,都有很大成功的几率,甚至都不用绕道入关的。
而吴三桂的政治作用是什么呢?
说白了清庭虽然之前通过招降洪承畴等人,还有大封明朝降将为三顺王,树立了很多榜样,以方便招降明军,来进行统一事业,但入关夺取天下的开始,自然需要一个更好的榜样,无疑吴三桂就符合这个情况。再看看明朝在大厦将倾之际,崇祯帝为了让吴三桂赶紧回来勤王,封其为平西伯,而清军入关以后,直接封吴三桂为平西王,足以可见清军对于以吴三桂为榜样来拉拢汉人官绅阶级的决心。
同样清军被吴三桂引入关中,可以借题发挥,说自己是来替明朝抱君父之仇的,看看连吴三桂都投降我了,我就是正义之师,无形中在舆论中占据了很大的优势。所以清军招降吴三桂,不只是看中吴三桂的实力,更是因为吴三桂可以带来巨大的政治回报。
所以说吴三桂在清军入关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政治作用,在李自成退出北京以后,因为吴三桂降清,为清军造足了声势,以至于很多百姓和大臣误以为吴三桂会迎回太子,还特意大开城门等待着,没想到却迎来了清军,一些明朝大臣索也就降了清,使清军入关第一步很是顺利,可以说是开门大吉。
但这并不代表没有吴三桂,清军就入不了关。可能还有人有疑问,认为如果吴三桂不带领清军入关,自然不会与清军埋伏李自成的六万军队,使李自成大败于山海关。如果李自成不失败,那么清军自然入不了关。其实这个很好解释,我们先看看当时清朝的对手李自成,李自成可谓是一手好牌打得稀烂。当时很多人认为他建立的大顺政权将是下一个大一统王朝,但李自成却昏招频出昏招。
诸如进京以后,对官绅阶级进行“追缴助饷”的政策,动不动抄其家对其严刑拷打,使当时的官绅阶级走到了李自成的对立面。没有官绅阶级的支持,李自成就好像无根浮萍一般,这也是李自成自山海关大败,退出北京以后,彻底一蹶不起的根本原因所在。
像吴三桂为什么投降清朝,除了冲冠一怒为红颜这个带有野史小说的因素,更多就是因为李自成的“追缴助饷”政策,影响了他的决定,感觉李自成保护不了他的利益,甚至会影响他的利益,所以索选择投降了清朝。大家想想当时众望所归的李自成就是这般水平,指望他抵住清军入关,这不是天方夜谭吗?
再看看清军入关以后,大力拉拢官绅阶级,诸如摄政王多尔衮宣布:“凡文武官员军民人等,不论原属流贼,或为流贼逼勒投降者,若能归服我朝,仍准录用。”意思是不管你是前明官员亦或大顺官员,不管你之前投降过谁,只要你投降清朝,不只是既往不咎,还可以官复原职,甚至加官进爵。对比一下李自成的“追缴助饷”政策,清朝的方式是何其高明呢,可见清朝自身的能力还是很强大的。
所以最后总结来说,即使吴三桂不引清军入关,清军依旧有很多种方法入关,比如说绕道入关,还有直接强攻山海关,甚至可以坐看吴三桂投降李自成,然后等着吴三桂等武将因为受不了李自成的“追缴助饷”政策,而起内乱,再趁乱入关的,所以说清朝有没有吴三桂都一样的,不影响大局,只能说吴三桂降清加速了清朝统一天下,还有他一手促成了永历之死,绝了当时汉人最后的希望,在这方面影响比较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