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初期出现的郡国并行制是什么?
时间:2021-07-13 11:57:33 阅读:(208)
在早年大火的以汉代为背景的电视剧《美人心计》当中,男主人公原是封国的一名封王,后因中宫内乱,遂以除乱为名平定叛乱后被立为帝。
相信熟悉历史的人们都清楚,封国最早来源于西周时期,周天子为犒劳在牧野之战中奋战的血缘兄弟和同僚们,实行分封制,将先代贵族、王族子弟以及功臣分封到黄河中下游地区建立封国自立为诸侯王。下面星空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但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导致周天子的权力未能高度集中,最后出现了各诸侯国封王割据混战局面,以及无视周天子的权威的情况频繁出现,所以,这也导致最后西周全盘覆灭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在秦朝统一六国之后,吸取了这个经验,废分封,代以郡县,从而使地方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而奇怪的是,后来居上的西汉王朝虽然继承了郡县的地方管理制度,但同时又将灭秦过程中的功臣分封于各地,重复分封制的雏形。历史上称其为”郡国并行制”。
那么,既然已经有西周分封的惨痛经历作前警,在西汉初期又为什么会出现“郡国并行制”呢?历史中常常以“汉承秦制,有所损益”来指代郡国并行这一政治制度。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来谈一谈西汉初期形成的郡国并行制。
一、历史之鉴,汉糅两制
1.西周同西汉相似的建朝背景
由于中国早期居住特点,形成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大杂居小聚居的部落管辖某地区的政治模式。因此,当位于西部的周氏部落举兵讨伐商朝时,跟随他的大多是同部落的同姓子弟或者是周围建立友好关系的友邦部落。
因此,在灭亡商王朝之后,为了巩固周王朝的统治,以及安抚在这次战争中付出极大心血的子弟和功臣们,将国家土地分为多个部分,把子弟和在战役中有卓越贡献的友邦分封到不同的地方,让他们各管一处,各地封王在自己的分管范围内有极大的自由,世代承袭,对于周天子的义务,只需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即可。
《三字经》中就曾记载,西周的分封制——周武王开始讨伐暴虐无能的商纣王,并将土地分封的模式,经历八百年长久的历史考验。从而,从侧面体现出了周的政治制度的稳定和强大。
周的政治治理形式也因此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在这之后,由于随着各国实力的变化,各封地之间受到权力扩张的野心指引开始兼并他国,周天子的权威也逐渐被削弱。曾经建立的威严也无法再捍卫王都的坚固。
正是由于分封制的推行,导致凭借着血缘、武力来震慑各地的周天子逐渐放松警惕,享受奢侈安逸的生活,主城实力逐渐衰弱。俗话说,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当曾经的王实力已经不如旗下的各邦国之后,各国当然群起而攻之,企图推翻周天子的统治,夺取国家的最高领导权。
所以当时间轴来到春秋时期,由于井田制的瓦解和诸侯国之间的割据混战,曾经“周王王天下”的事实依然式微。礼崩乐坏,逾矩而上的情况频频上演。分封制也最终在这样混乱的情况下被彻底推翻,周王朝也因此而覆灭。
所以说,周王朝的灭亡归根到底还是由于过于依赖血缘和臣子,以及亘古不变的一条道走到黑的思想,不懂得根据王朝的具体情况而变通,最终王朝落寞,周子委身的结局。
而几百年后的西汉,恰恰也是和周朝极其相似的建朝背景。秦朝暴政引起各地起义伐秦风潮之时,以项羽为首的楚国后人及以刘邦为首的汉人成为伐秦的两股中坚力量。
后来,项羽入主秦朝主城,立霸王身份;这时的刘邦不甘心只当地方的一个藩王,遂联合各诸侯王反攻项羽。楚汉争霸纠缠数年,刘邦需要借助他地封国王的帮助才得以共同灭楚建汉,在垓下决战之前,刘邦承诺韩信和彭越二人在战胜之后割分土地,才得到二人的帮助最终达到灭楚的目的。
并且,由于刘邦平民的身份,震慑各邦国为国家统治者颇有难度,因此,为了获得子民的信任及巩固初级不稳定的朝政。刘邦统一全国之后,履行了封国的承诺,故某种程度上承袭了西周的分封遗风。
2.以史为鉴,共通郡县
秦朝实行郡县制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因为吸取西周分封威胁统治者权威的考量,另一个就是由于秦王朝统一六国,开创了由唯一的国家元首主宰偌大的国家版图的历史。
秦朝疆域东至大海,西及临沼,北达河套地区、南涉五岭。这样辽阔的疆域如若继续采用西周的分封形式,那么,离主都甚远的燕国、齐国和楚国的领土难以把控。会重蹈西周时子孙陌路,刀兵相向的覆辙。所以中央直接管制,完全听命与皇帝的郡县制就成了最适合当时中央集权的制度。
但也正是这一制度的实施,使国家的权力高度集中于皇帝手中,形成了皇帝独断专行,极端的统治思想。例如秦始皇嬴政生暴戾,在统一帝国之后,凭借在地方建立郡县,达成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把控的目的。国家的每个角落每个子民都生活在他无形的监督和管控之下。
正因如此,纷繁的赋税杂役彻底将百姓逼入了生活的绝境。最终人民起义,先代子弟借机征兵讨伐秦王朝。曾经一统六国的秦帝国不过几十载便侃侃覆灭。所以说,郡县制即加强了地方的管理和统治,但侧面上又容易激化中央和地方的社会矛盾。
西汉也正是汲取了这个经验,统治者想要限制地方封国诸侯王的权力,这时候加以郡县制辅佐是最好的方式。原因是无论郡县还是分封实质上都是为了加强国家中央集权而出现的。但是,能够加强对地方管控的郡县制更符合当时统治者面对野心勃勃的地方诸侯行使的对策。
所以说,西汉选择实行郡国并行制度,即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西周分封的部分内容有利于笼络人心,迅速巩固西汉王朝的建立公信度。又能通过郡县制来管控某些不安分的地区诸侯王,来做到巩固刘氏家族统治中央的作用。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是统治者最佳的选择,也是历史发展自然而然的结果。
二、伺机而动,覆国立郡县
由西汉建立背景而言,郡国并行制是当时最佳的国家统治策略,但为什么历史上又说汉承秦制,损益的缘由是由于实行了郡国并行呢?其实,封王本就是汉高祖刘邦为实现战前承诺,安抚人心的权宜之计,而地方的诸侯王也浑然不甘委身于邦国之内。所以,地方的封国终将被消灭,郡国并行也只是西汉王朝统治生涯中的一个过渡时期。
汉高祖刘邦和吕后逝世之后,代王刘恒也就是后来的汉文帝剿灭割据势力入主皇城为王之后,通过文景之治的养精蓄锐、休养生息之后,加之汉武帝刘彻时期大败匈奴及少数民族的分裂实力,卫青、霍去病等一众武将的加持,西汉王朝进入了鼎盛时期。
这个时候皇族已经具备了安稳统治的绝对实力,因此,汉武帝着手开始消除与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据势力,通过推恩令等政策的实施,彻底架空了诸侯王的实权,诸侯国也成了摆设,“大一统”政体也得到稳固,从汉高祖开始历经三代最终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力强盛的西汉王国。
小结:
从西周开始到西汉建立,我国对地方管理制度的探索、回顾、融合、升华中发展。无论是分封制、郡县制抑或是郡国并行制都是中国的统治发展历史中探索的经验和成果,有其一定的社会意义和价值借鉴。西周分封导致诸侯分据、秦朝郡县过度集权于中央形成暴政祸乱子民。
而西汉初年郡国并行制度的实施,达成了中央集权需求和安抚诸侯贵族两个要求最好的达成和协调,并使他们相互制约以达成势力的平衡稳定,有利于政权的巩固。郡国并行制度的出现,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也说明这个制度为古代中国的发展带来了生机和力量。
所以说,郡国并行制可以看作是中央与地方权力角逐的妥协和相互退让。中央和地方的社会矛盾一直存在是绝对事实,但是,这并不代表这两者之间的矛盾不可融合,郡国并行制就在一个恰好的方位很好的协调了双方的关系,并且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政权的稳固。所以说,无论在朝代的哪个时期,实施的政权必然有它的道理和意义,这也是作为一国统治者所体现出来的治国之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