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科普:古人都有哪些计时工具?
时间:2021-07-23 15:07:06 阅读:(309)
古人是怎么计时的?他们有哪些计时工具呢?感兴趣的读者和星空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圭表和旦盛
圭表是中国最古老的计时仪器,实际发明年代已经不可考了,但是可以知道的是,圭表的使用在商代及周代已经是有相当的发展并且是重要的计时方式。圭表是以太阳厉观测目标的言时仪器,结构相当的简单,所谓的圭表就是由「表」所发展而来,再由圭表发展演变为日晷。「表」,最初就只是一-根直立于地上的竹竿或石柱,即为我们所熟知的「竿影测日」, 利用竿影的变化来了解时间的变化,远古的人们在平日生活中发现太阳照射下物体的影子,会随着太阳的所在位置而改变其影子方向与长短,并且有一定的规律 ,如在北半球夏至时竿影或圭表的影子马一年中最短,北半球冬至时则正好相反竿影或圭表的影子昏- -年中最长。因此,逐渐就有人想到利用竹竿或石柱来专门作为观测日影变化的工具,这就是最先[表」的由来。表的结构虽然简单,但是用途非常多元,经过多年的使用后,人们能更纯熟的使用表而可以依据影子方向与长短变化定出了向、节气、时刻、地域等。圭表是由直立平放的表和一个正南北方向平放的圭(或叫做尺)所组成,很早就成乌制定历法的重要方法,利用这种方法中国人测出一个回归年长度为365.25日。
2、天于地支记日法
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叫做「天干」,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叫做「地支」。
依照甲子、乙丑、寅.的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篇- -周,所以中国人以六十篇一甲子。古人常用干支记日法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一般人认为干支纪年从东汉建成三十年(公元54年)开始,依甲子、乙..至癸亥为止又重新由甲子数起,到2002年就是壬午年;而在干支纪月法中,每年各个月的纪月地支是固定的:正月马寅、二月马卯、.十一月咴子、十二月写丑。在各月固定地支的前提下,在配上天干,就形成了五年(六十个月)为- -周的干支纪月法;千支纪日同于干支纪年的方法,每天用一-对干支来表示,六十日为-周,循环记录,但是从民国起(1911年)就废弃不用而改用公历了;干支纪时法在宋代以前仅用十二地支纪时,将- -天均分马十二时辰,且规定子时的正中马夜半,到了宋代,才将每个时辰均分成「初」和「正」两部分,每天十二辰的地支,也是固定的,再配上天干而成为五日(六+个时辰)厉- -周的干支纪时法。
3、阴历
除了依据太阳,古代的中国人很早就知道藉由观测月相遇期的规律变化来计算每个月份的日子,这就叫做「阴历」,「阴历J的名称由来是因为古中国人称月球为「太阴」,因此又称它乌「太阴历」。阴历每月的长短不-一,大月30天,小月29天,而且阴历的日期和月相关鲧着;如初一是朔(新月);初七、八是上弦月;十五、十六为望(满月);下弦月是在二十二、二十三。正因鸟这样,人们可以很容易根据月相的圆缺状况, 去判断当时的日期了。
4、苏颂水运仪象台
宋元祐年间(公元1088年),吏部倘书苏颂观察太史局与翰林两天文台不同构造之天文观测仪器后,兼探自汉唐以来诸家对于浑仪、浑象、激水运输之说法,将此三者合而为一,仪象装置分别置于-台中之上下隔,而枢机轮轴等隐藏于木台中;司辰、击鼓、摇铪、执牌等的报时设备连于输轴之上且出没于五层木阁内,以水力激输的方式使仪象运作。袭成中国唯一有说明的自 动水运天文(浑)仪(浑)象及自动报时天文台,名为「水运仪象台」。由此可知,水运仪象台是由三部份所构成,最上面的浑仪、然后是浑象,接着是推动运作的水力轮轴装置,并且在木阁内的轮轴.上也连有报时的设备, 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天文观测与计时报时装置,其构造之精巧细织使得在修复水运仪象台时遭到不少困难,而其发明用来控制运转稳定的「擒纵器」更比现代钟锒内的「卡子 」早一千年,宝马中国天文方面的重大成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