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太监势力为什么能这么大 这个锅应该由哪一位皇帝来背
时间:2021-07-26 13:40:33 阅读:(233)
很多人都不了解明朝太监势力大,接下来跟着星空历史小编一起欣赏。明朝太监势力为什么那大?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其中哪一位皇帝应该站出来背锅?
说起宦官专权,很多朋友都会想起明朝。因为在各种影视小说中,明朝的太监们存在感十足,比如说“东厂”,“西厂”,“九千岁”等等。甚至有很多学者认为,明朝最后的覆亡与宦官势力猖獗有直接关系。
那么明朝宦官干政到底是怎么出现的呢?其实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早就对太监有所警惕,他吸取东汉和唐朝亡国的教训,在登基之初就立下铁令“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这里的“内臣”指的就是太监。
太祖朱元璋为了打压太监的势力,还要求太监“不许读书识字,不可以兼任外臣,不可以穿戴朝服,品级也不能超过四品”。
朱元璋曾经在批阅奏章时试探身边的太监,问他对奏章内容有何看法。那个小太监以为皇帝只是随口问问,就看了一眼奏章,老实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没想到这就犯了“内臣不得识字”的规矩,立刻被拖出去斩首示众。
建文帝朱允炆登基后,谨遵太祖遗命,对太监们的管束十分严厉,导致宫内太监怨声载道。后来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宫中的太监们纷纷倒戈,为朱棣通风报信。朱棣率军直接逼宫,夺得了皇位。
朱棣之所以能够造反成功,太监们功不可没。所以在登基之后,朱棣投桃报李,大力重用这些太监,将他们视为亲信。同时为了不违背太祖的祖训,朱棣悄悄将“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的铁令改成了“内臣不得擅自做主”。也就是说,只要皇帝许可,太监就可以适当参与政事。
这样看来,朱棣好像是导致明朝后期宦官当权的首要责任人。然而,明太祖朱元璋也脱不了干系,因为他虽然立下“宦官不得干政”的规定,可是自己也言行不一。
在明朝建国初期,宫内全部太监还不足百人。但是到了朱元璋在位的末年,仅仅是有品级的大太监就超过了一百五十人,其余的下级太监更是不计其数。
这些太监也并不是只在宫内做低等活计,根据史料记载,朱元璋曾多次派遣太监作为钦差,到地方上去巡查慰问当地官员。可见明朝太监参与政事,其实就是朱元璋自己开的头。
连制定规矩的人都不遵守规矩,又怎么能指望其他人呢?所以到了明朝后期,宦官人数已经达到历史之最,有10万人之多。一些高品级的太监不断扩张自己的势力,与朝内的文官功臣相互博弈,大大增加了明朝政府的内耗,也间接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