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北魏的社会风气有着怎样的变化?
时间:2021-07-27 11:52:04 阅读:(17)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在位期间坚持变法改革,他推崇汉制,迁都洛阳,在服饰、饮食、教育、文字等各个方面也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孝文帝的改革不仅推动了北方各民族的融合,也推动了拓跋鲜卑的汉化进程,在他的带领下,北魏王朝繁荣发展。下面星空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在孝文帝的治下,北魏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都得到了显著的增强。但就在孝文帝死后,北魏很快就走向了衰落。后人分析其中的历史原因,有许多人认为,正是孝文帝的改革,使得北魏贵族失去了草原民族的尚武精神,从而导致了灭亡。
什么事情都不能一概而论,北魏的灭亡不全是因为失去尚武精神,拓跋鲜卑贵族的堕落不能全怪孝文帝改革。但必须要说的是,正是在孝文帝改革之后,北魏的统治集团开始奢靡腐败。
迁都洛阳之后,经过一系列改革,国家富强了,北魏贵族逐渐汉化。他们学习到了汉族的先进文化,但也渐渐地被舒适的生活磨灭了向上的斗志,开始注重生活享受。在骄奢淫逸的生活之中,腐败也就是必然了。
于是,社会风气很快就变得奢靡腐朽起来。《洛阳伽蓝记》里记载:“帝室王侯,外戚公主,擅山海之富,居川林之饶,争修园宅,互相竞夸。”
生活奢靡之后,各种丑态也就随之而来。比如宣武帝的胡皇后曾用绫罗绸缎来和戏弄王公大臣,就可以看作是骄奢淫逸的一个典范了。
在古代,绫罗绸缎是生活奢侈品,很值钱。北魏百姓每年都要向皇室进献绫罗绸缎,供皇室成员使用。时间一长,库房里就会积存许多。
这一年,整个库房的绸缎已经多得堆不下,连门都关不上了。作为统治者,这个时候本应该珍惜民力,减少进贡。
但胡皇后并不打算这么做,她想出了一个主意。这一天,她把所有的王公贵族召集进宫来,打开了库房的大门,告诉他们,这些绸缎都赏赐给你们,但你们只能凭自己的力气,能拿多少就带走多少。
这些王公贵族家里都很富有,但有绸缎可拿,还是一个个争先恐后,奋勇而上,恨不得把库房都搬到自己家里。但他们个个养尊处优,力气不够,所以喘气的喘气,摔倒的摔倒,一时间丑态百出。
还有高阳王元雍和河间王元琛的斗富行为,也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风气。
元雍和元琛都是北魏皇族,却互相看不顺眼。两人的政治地位差不多,所以都想用自己雄厚的经济实力来压倒对方。
元雍的府第装饰得相当豪华,光是仆人的数量就已经达到了六千,专供宴饮时取乐的歌舞伎,也有五百人之多。因此有人说,他的府邸可以算得是一个小小的皇宫了。
元琛则更胜一筹,他在京城的繁华地段建造了一所豪宅,其气派直逼皇宫。这座豪宅里房屋众多,亭台楼阁,应有尽有。元琛还花了很大价钱在园林中移植了许多珍稀的树木花草,并且用玉石修砌了水井,就连打水的罐子,也是用黄金打造,汲水的绳子,也是用五色的丝线编织的。
还有,元琛在仆人和歌舞伎的选取上,也是精挑细选,虽然数量上没有办法超过元雍,但在质量上却是绝对胜出。元琛在家中养了许多匹来自西域的骏马,为了显示富有,他用纯银打造马槽,连马身上的配饰也都是黄金制成的。
元琛多次在家中邀请王公贵族进行宴会,在酒会上,“陈诸宝器,金瓶银瓮百余口,瓯檠盘盒称是。自余酒器,有水晶钵、玛瑙琉璃碗、赤玉卮数十枚”。对此,元琛居然说:“我大魏天王,不为华侈!”
他们两人的斗富,据说已经富可敌国章武王元融见了之后,马上因自卑而痛苦得气血不畅,足足在家休养了三天才缓过劲来。
这样奢侈的生活,当然不是正常可以得来的。比如元琛在定州刺史任上,“多受贪纳,贪婪之极”,他把定州搜刮了个山穷水尽。据说他从定州回到京城时,光玉器珠宝就装了满满20大箱。甚至,他为了捞钱,不惜拜宦官刘腾为干爹。
王公贵族的骄奢无度的生活,除了横征暴敛,自然就是贪污腐败,与此相对的,百姓们的生活也就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骄奢淫逸的生活,不但使贵族们逐渐丧失了斗志,而且造成了他们的精神空虚。为了弥补空虚,许多人都选择信奉佛教。
北魏王朝的多数统治者都非常崇尚佛教,在他们的推崇之下,整个国家对佛教的投入逐渐加大,而民间也在大量的兴办佛寺。
比如胡皇后时期,洛阳城中修建永宁寺,光是专供僧人居住的僧房就达到了千余间,一时间,整个洛阳城的僧侣人数激增,甚至达到了200多万。朝廷还花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和金钱去制作佛像。
既在佛教上花费了大量的金钱,而同时又要满足日常的庞大开支,这么一来,朝廷对百姓的搜刮和压榨必然会更加严重。
而且,大批人都出家当了和尚,从事农业劳动生产的人也就相应的减少,使得整个社会的经济状况也因此急剧下滑。
总之,整个社会奢侈风气的蔓延,给北魏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是导致王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魏晋南北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