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朝总督权力那么大 清朝皇帝是怎么防止他们有异心的
时间:2021-08-03 10:06:39 阅读:(14)
今天星空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清代封疆大吏,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唐代设立藩镇制度方便管理,最后因藩镇割据而亡,清代为了方便管理,开启的总督制度,在清代近三百年时间里,皇帝是怎么防止总督割据一方的?
清代皇帝敢于常设之位,关键还是在制度上已经做好了防范,足以让各路封疆大吏不敢犯上作乱。那么,清代统治者究竟是如何设置军政大权以防止封疆大吏有异心作乱呢?
一、地理条件
观察唐代时期的藩镇分布我们可以发现,皇帝在进行行政划分的时候一般都是按照山川河流的走向来进行区分的。比如巴蜀地区,只要拥有了蜀道的优势,那么大军是很难进入腹地的,陇右则占据了河西走廊地区,只要守住喇叭口则可以遏制住进出的咽喉。这些地区一旦被整块划分出去,那么很容易形成一方割据势力,天高皇帝远,久而久之就会发展成一方势力,直接威胁中央统治,这一现象在五代时期最为明显,国土分裂程度很高,混战不断。
到了元代的时候,由于土地过于辽阔,所以元代统治者在划分行省的时候就比较随意,于是便出现了各个行省之间相互占有对方的有利地形,无意中形成制衡之势。后来,明代和清代的统治者们看到了这种划分方式的益处,于是开始学习元代的划分方式,在划分时把地形、河川融合进去,形成相互制约的局面,有利于中央进行管控。比如四川,把进入蜀地的汉中大门分划给其它行省,那么便可以随时对齐进行武力讨伐。
二、八旗大军震慑制约
清代入关以来,一直都是依靠八旗军的武力对中原进行震慑,清代建国以后,八旗军在历史中的出现频率极低,对于清代统治者来说,八旗大军就是自己最大的底气,所以对于八旗大军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教育、婚姻甚至经济都由中央亲自管理,且享有极大特权。
八旗大军入关以后的任务主要就是负责监视,他们不跟老百姓住在一起,而是住在专门设置的“满城”,他们负责监视的对象主要就是绿营将士,亦即汉人组成的武装。绿营的指挥者是一级的官僚,八旗主要负责监视他们行使兵权是否正当,虽然在数量上不及绿营人数,但是因为皇帝给予的,所以他们在面对绿营时是占有优势地位的,起到监察的作用是完全没问题的。
就算到了清代后期,大军腐败堕落,尤以八旗子弟为主,骄奢淫逸,傲慢无礼,甚至有很多八旗兵士连战马都不会骑了,战斗力直线下降,但是相对而言,绿营兵的作战素质也下降明显,所以后期也没有出现绿营兵战斗力碾压八旗兵的情况,直到外国大军打开中国国门,清代才开始走向衰败。
三、权力制约
唐代的灭亡是因为节度使手中掌握了,财税、征兵职权也被节度使掌控,这就造成中央权力形成真空,给了节度使独立的机会。为吸取教训,从宋朝开始,就将职权与行差进行了分离,文武官员的权力得到,到了明代,把行政、大军、监察大权分开,尤其是在军事上收回了任免权,分离了指挥权,中央对于大军的掌控更加牢靠。
清代借鉴了前朝的经验,又在数省之上设立总督职,主管军事领域,但是担任地方总督的官员人选大多是文官,没有军旅经验,对于军中之事一知半解,也没有自己的嫡系,很难形成独立体系,主要还是依附于中央的命令。而至于巡抚一级,虽说只统领一省之事,但是还是受到总督的,二者没有明确的上下级关系,都可以直书朝廷,拥有上本奏请求朝廷决断的权力,甚至出现过巡抚治压总督的情况,比如曾国荃、沈葆桢等。
清代主要的作战力量是绿营兵,虽然绿营兵的实际统帅是,但是能够节制绿营兵的将领远不止于总督,总督在军事上也存在,包括巡抚、提督、成都将军、伊犁将军等都对绿营兵有节制之权,所以想要独立,根本无法实现。
综上,清代虽然在数省之上设立总督一职,但是总督的实际权力却与实际大相径庭,由文官担任总督,可以有效避免结党营私,在大军里搞嫡系部队以伺机叛乱。在行省的划分上,统治者也下足了功夫,通过互相之间拥有对方的重要门户或险要地形,实现彼此之间相互制约的作用。
当然,为了有效管控大军,清代统治者们还是依仗自己手里的八旗子弟,通过给予特权和经济婚姻上的自主权,还有对绿营兵的分权,实现八旗对绿营的绝对控制,这种威慑可以说是清代皇帝的,虽然后期出现腐败的情况,但是还是足以震慑绿营和百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