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太后为何敢亲自率兵进攻宋朝腹地呢?
时间:2021-08-16 14:12:41 阅读:(181)
寇准的光辉时刻是一位女人成就的,这个女人就是辽国萧太后,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星空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这位辽国的萧太后可不是弱女子,称她为虎狼之人一点不为过,眼睛总是盯着中原的宋朝,想要一口吞下。
公元1004年,萧太后感觉机会来临,这年冬天,萧太后和辽圣宗亲自带领大军深入到宋朝腹地劫掠,这次萧太后不仅仅是抢夺人口和物资,大有一举灭亡宋朝的意思。
萧太后为什么有这样大的胆量?这是宋朝给予的。
宋朝在建国之初就面临着一个问题,北方边境因为没有燕云十六州缺少地形屏障,极其容易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为此,赵匡胤和赵光义两位都曾经试图收复燕云十六州这个战略要地,可惜都没有成功。
而宋太宗赵光义在做皇帝期间,更是发生急转直下的变化,在位前期,宋太宗希望完成大哥遗愿,在攻取北汉之后,急切的心情来不及让军队修整,兵锋直指燕云。
宋军出其不意顺利拿下幽州,幽州是辽国的南京,后来辽国行动起来,宋军面对强敌遭遇惨败,就连御驾亲征的宋太宗都是乘坐驴车逃跑的。
后来,辽国皇帝去世,宋太宗认为这是出兵的好机会,于是再次集结宋军准备收复燕云十六州。没想到辽国虽然处于国政不稳时期,但是有位女强人萧太后站出来稳住局面,并且与年幼的辽圣宗一起亲临前线督战。
在萧太后的指挥以及鼓舞下,辽军将宋军击败,并且反守为攻,对宋军开始碾压式追击。在这次战败中,宋朝大将潘美和杨继业都被打败,丢失大片土地。
此战是北宋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北宋人的血就是从这里开始“烂泥糊不上墙”的。从战争的主动权上来看,宋朝已经完全失去主动权,全部被掌握在辽国手中,想什么时候侵略就什么时候来。
又在公元986年,辽国的猛将耶律休哥开始对北宋军队进行疯狂打击,并且在未来三年时间里,持续利用边关的战报将朝野的反抗精神彻底熄灭,此时的北宋朝野都对辽国军队充满恐惧,根本不敢直面反抗,因此投降派实力强大。
公元1004年,萧太后率二十万大军前来攻宋,朝中的投降派纷纷站出来,建议宋真宗迁都,至于向哪里迁还争执不下。
有人建议向西迁往巴蜀之地,那里有地形的天然屏障保护,唐玄宗在安史之乱后就是走的这条路。有人建议向南迁都至金陵,迁都南京可以将辽国军队的战线拉长,能够很好地躲避敌人,也有司马氏南迁的先例。
当时宋真宗也拿不定主意,不知如何是好,于是询问寇准的意见,寇准的建议是迎头痛击辽军,皇帝应该到前线督战鼓舞士气,这句话差点没把宋真宗吓死,连连摆手推脱。
寇准并非口出狂言,而是经过探查敌情做出的判断,寇准具有很强的军事能力,并且拥有过人的胆识和眼光,对战场形势的把握也很敏锐。
寇准向宋真宗详细分析了辽军的优势与弊病,认为敌人远道而来已经兵疲马乏,虽然现在宋军处于不利地位,但是辽军的气焰也不会长久,如果能够在此时增强宋军战斗力,那就可以打破辽军计划。
在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说之下,宋真宗展现出赵家男儿应有的勇气,决定御驾亲征。就在宋真宗带着文武大臣以及宋军将士到达黄河南岸时,毫无血的宋臣劝说真宗留在南岸给宋军鼓劲。
宋真宗看到战场上残酷与厮杀后也萌生退意,正好借大臣的口说出隔岸助威的想法,寇准坚持劝说,最终宋真宗总算是过了黄河,并且站在澶州的城楼上鼓舞宋军。
有皇帝站在身后加持的宋军将士果然不一样,士气高涨,胜利逐渐向宋军倾斜。寇准接手了宋军的前线指挥权,宋军将士越战越勇,野心勃勃的萧太后在痛失亲人后选择求和。
本来寇准想要借此机会逼迫辽国归还幽州,但是宋真宗渴望求和的心理非常急切,导致寇准的计划泡汤,最后是宋朝与辽国签订了澶渊之盟。
从萧太后率军攻宋这件事的经过可以看出,寇准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可以说是若没有寇准,北宋很可能提前结束。但寇准并没有得到英雄的待遇,而是成为牺牲品。
朝臣看到寇准指挥宋军在战场上杀敌,开始眼红,于是朝堂之上开始有关于寇准拥兵自重的流言,这在宋朝尤其遭皇帝忌惮,于是暗中限制寇准。
寇准在格上也有一定的缺陷,他是宁折不弯的正直,嫉恶如仇的心态,这让他在官场上难以生存,相比较而言,这些都是寇准令人赞赏的正面“缺点”。
寇准是天才少年,在20岁的年纪就考上进士,并且当年的进士榜单厉害人物非常多,比如李沆、向敏中、王旦等,那年的进士榜被称为“龙虎榜”。
聪明的大脑却少了世俗的圆滑,更为致命的是寇准有宰相的才华,却没有宰相的度量,宰相肚里能撑船这句话对寇准一点也不适用。除此之外,寇准此人专权思想较重,并且爱出风头,这让他逐渐成为众人的攻击对象,就连宋真宗都对寇准有意见,最后的贬谪也是必然有的一天。
另外不得不说的是寇准看人识人的眼光真的太差了,比如说寇准极力推荐的丁谓,被称为“圣相”的李沆劝告寇准,寇准不听,李沆当时就说将来你后悔的时候会想起我今天说的话。
事实证明李沆是对的,丁谓与寇准真的分道扬镳,甚至针锋相对,寇准取笑丁谓,称他为“鹤相”。后来在丁谓的操纵下,寇准被接连贬谪,晚年生活尤为凄惨。
当年的寇准强拉宋真宗前线御敌有多风光,今日被贬谪后的生活就有多凄惨。
自从澶渊之盟后,寇准多次被贬,而最后一次就是拜丁谓所赐。在公元1022年,寇准被贬谪到海滨城市雷州,说是海滨城市,实则是荒山野岭。
已经六十一岁高龄的寇准历经险阻终于到达任所,但是连住的房子都没有,幸好当地百姓和官员帮忙,这才勉强有了安身之所。在这里生活的寇准已经无力折腾政事,只是读书写字,与村民邻居说说笑笑。
次年(1023年),寇准就在雷州病重在床,此时寇准已经感觉到生命将尽,他写下一首诗其中两句是“壮志销如雪,幽怀冷似冰”。
同年九月,北宋名相寇准在雷州住所的竹床上去世。寇准的妻子宋氏上书宋仁宗,言辞恳切地请求将寇准遗体葬在家乡,宋仁宗准许。
由于官方划拨的银钱有限,导致寇准的灵柩运送到河南境内时已经没有钱了,只能就地埋葬在洛阳的巩县。
直到十年后,寇准终于被平冤昭雪,恢复了生前的职务以及称号,寇准的遗体这才能够回到下邽。这份迟来的昭雪终于来了,但仍然不能抹去名相寇准晚年受到的凄惨悲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