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颜三卫是帮助朱棣造反的功臣,为什么朱棣反而将其镇压?
时间:2021-08-19 14:55:32 阅读:(257)
朵颜三卫曾在靖难之役中帮助朱棣抢夺皇位,朱棣为什么反而将其镇压?下面星空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朱棣收拾朵颜三卫,主要是为了保证当时明朝北方的边境安全。因为朵颜三卫当时只能算是明朝的附庸,而且因为种种原因,在明朝和北方游牧政权之间,摇摆不定,所以朱棣才决定给他们一个教训。
要想解释清楚这事,还得从朵颜三卫的历史开始说起。
古代的时候,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文明。农耕文明下,人们大多是要和土地捆绑在一起,地在哪儿人就在哪儿,而且是世世代代都在这里。游牧文明则是逐水草而居,哪里的水草丰茂,就去哪里生活。
所以,在游牧文明的体系下,草原上往往聚集着一个又一个的部落。有些部落,干脆就是一个民族。有些民族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壮大,让草原上的其他部落臣服,就成了北方游牧政权。历史的匈奴、突厥、契丹等政权,都是如此。
后来到了南宋后期的时候,随着成吉思汗在草原上崛起,蒙古人成了北方的霸主。蒙古帝国是一个政权,这个政权下面,是由一个个的部落组成的。朵颜三卫的先祖,就是当时蒙古政权下面的三个部落。后来,这三个部落逐渐有了自己固定的生活区域,大概就是今天北京长城的北方,以及辽东地区西侧的这一带。
再之后,蒙古帝国变成了元朝,元朝又逐渐衰落。直到明军北伐,元顺帝北逃,元朝在历史上的正统王朝地位,就此终结。不过,元朝虽然亡了,但这三个部落,依然还生活在这个区域,依然听命于北元朝廷。
但是接下来,明朝组织了数次北伐,北元朝廷越打越弱,自然再也无力庇护这些曾经的部众。到了洪武二十一年,一场大战之后,明朝将军蓝玉在捕鱼儿海附近,重创了北元政权。经此一战后,北元政权彻底分崩离析,再也无力统辖北方草原的诸多部落了。
北方的那些部落也不傻,虽然曾经效忠黄金家族,但他们也是要活命的。尤其是离明朝最近的这些部落,更是时刻担心明朝会打过来,将他们彻底消灭。所以没办法,既然北元朝廷已经烟消云散,那我们就投降明朝呗。
于是,在洪武二十二年,这三个部落也都投降了明朝。明廷根据其部落不同,将其划分为朵颜、泰宁和福余三卫,这里的卫是指卫所的意思,是明朝的特殊军事制度。因为在蒙古那边,朵颜部落也被称之为兀良哈部落,所以也称之为兀良哈三卫。最开始的时候,三卫以泰宁卫最强大,其次福余卫,朵颜卫最次。但是后来,朵颜卫发展迅速,后来居上,所以明朝后来就习惯于将这三卫称之为朵颜三卫。
因为特殊的历史,导致朵颜三卫和明朝的关系十分复杂。
你要说他是明朝的自家人吧,他确实不是,人家是游牧文明。但要说他是附属政权或者附属国,好像也不对,朵颜三卫要远比属国和明朝的关系更近。反正大概就是明朝招降了这三个部落,让这三个部落继续生活在原有的地盘上。同时因为他们的地盘离北京实在太近,所以又对其严加管束。
最后,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让自己的十七子宁王朱权坐镇大宁府,管束这三个部落。按照当时的军制,宁王还能以这三个部落的人组成一支军队。这支军队,因为是有战力彪悍的游牧民族组成,可以说当时明朝最强大的一支军队。老朱的意思,也是由自己的儿子统辖这支军队,然后在边境上站岗。
但是可惜的是,因为种种原因,老朱去世之后,朱家就开始内讧了。身在北京的燕王朱棣,打着‘靖难’的名号发动了叛乱,想要去抢远在南京的侄子朱允炆的皇位。
说实话,朱棣刚刚开始起兵的时候,局面其实是相当的难,甚至可以说是必败无疑。
因为按照之前老朱同志留下的军事政策,朱棣最多只能辖制北京周围的军队,最多也就三四万人;而朱允炆却掌握了全国的军队,轻易就能凑出百万大军。如此大的差距,朱棣怎么看都是必败无疑了。
不过,朱棣到底还是有真本事的,在起兵之后,朱棣迅速将目光投向了朵颜三卫。
朱棣之前常年驻守北京,很清楚朵颜三卫的战斗力。朱棣明白,只有掌握了朵颜三卫,得到朵颜三卫组成的精锐,自己才能有一丝胜算。但问题是,当时朵颜三卫掌握在宁王朱权手里,不归朱棣管辖。
那没办法,只能硬抢了。
所以朱棣起兵之后,迅速让人去接触朵颜三卫的头领,用种种手段得到了他们的效忠。然后朱棣一个人跑到朱权那边,和这个老实人哭穷,说自己起兵是迫不得已。朱权也没防备,以为朱棣真的是有苦衷,所以就真的相信了朱棣。后来朱棣把这个老实人朱权骗出城外,让自己埋伏在城外的精锐一下子绑了朱权,然后又允诺平分天下。所以最终,在朱棣的半唬半骗的操作下,朱权也就只能上了这条船,和朱棣一起造反了。
这个过程,如果要细说起来的话,会很长很长。反正大概就是经过一番操作以后,朱棣得到了朵颜三卫的实际控制权。
朵颜三卫组成的军队,其实只有三千人左右的规模。但正是这三千多的精锐,替朱棣在接下来的战争当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毕竟北方游牧民族,能打是出了名的。毫不客气地说,如果没有朵颜三卫,朱棣是一定不可能造反成功的。
四年之后,朱棣打进南京,在南京登基称帝,史称明成祖。
朱棣登基以后,对朵颜三卫其实还是不错的,毕竟这是帮他造反的大功臣。所以朱棣将三卫所在的地盘,彻底交给三卫自身管辖,又送了他们很多种子、耕牛、农具、金银珠宝等等。从这个角度来说,朱棣其实还算是很够意思的。非但没有卸磨杀驴,反倒是一起分享了胜利的果实。
当然,朱棣这样做,也不是完全出于感谢。因为这三卫所在的位置,实在是太关键了,朱棣很想把他们打造成一个对抗北方游牧政权的桥头堡。如此一来,就算将来北方再有战事,明朝也有一个缓冲的余地。
但问题是,人心是从来不会满足的。
在得到大量的物资赏赐,以及对这个地区的管理权以后,朵颜三卫开始想要寻求更多的东西。比如脱离明朝的控制。
所以接下来,朵颜三卫开始明面上对明朝俯首称臣,暗地里则开始和蒙古诸部走得越来越近。这其实也很正常,毕竟人家以前就是一家的。但问题是,对于一个地区势力来说,做一个摇摆不定的骑墙派,有时候未必是什么好事。
对于朵颜三卫的野心,朱棣不是不知道,他只是懒得理会罢了。准确来说,朱棣本来也没把朵颜三卫当成自家人,一开始朱棣就想让朵颜三卫做一个屏障。但是,对于朱棣来说,你朵颜三卫可以骑墙,但要是跑到墙那头去了,你看我打不打你?
公元1422年,北方的瓦剌又不老实了。自捕鱼儿海一战后,北方草原逐渐分裂成鞑靼、瓦剌、兀良哈这三个部分。这其中的兀良哈地区,也就是朵颜三卫,早已成了明朝的附庸。但鞑靼和瓦剌因为距离较远的关系,对明朝还是不太服气,偶尔会来骚扰一下。这一年,鞑靼的首领阿鲁台,觉得自己最近还不错,可以和明朝比划一下了,所以就进逼到明朝边境。
此时的朱棣,虽然已经年过六十,但还是老当益壮,自然忍不了。没啥可说的,直接带军队砍服他就是了。
最终,阿鲁台大败,明军大胜。
不过,朱棣班师回朝的时候,终于觉得有点不对劲了。照理来说,朵颜三卫就在北边啊?他们如果不和阿鲁台串通的话,阿鲁台怎么可能威胁到明朝边境呢?顺着这个思路想下去,朱棣断定,朵颜三卫一定和阿鲁台部有所勾结。
朱棣做出这个判断,当然也不是全凭猜测,而是确实有证据。因为在明朝和阿鲁台交手的时候,就发现阿鲁台那边,有朵颜三卫的人出现。
朱棣当即下令,明军向朵颜三卫发起进攻。在明军的进攻下,朵颜三卫根本不是对手,只能认输求饶。朱棣到底不是那种嗜杀成的人,见朵颜三卫求饶之后,也就没有再为难他们,只是让他们好自为之。
可惜朵颜三卫实在是不长记,对于骑墙这项活动,似乎尤为热衷。后来朱棣去世以后,朵颜三卫又恢复了许多。加上当时朱棣已经去世,明朝的势力范围开始逐渐退后到长城以南。朵颜三卫觉得自己又行了,又开始偶尔骚扰明朝边境。到了1428年的时候,明宣宗朱瞻基又带着人将其一顿暴打,朵颜三卫这才又老实了许多。
再之后,随着鞑靼的崛起,朵颜三卫生存的空间越来越小。明朝这边讨厌他,不可能帮助他,鞑靼又开始逐渐蚕食他。所以到了十五世纪末,朵颜三卫就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当中了。
由此可见,朱棣收拾朵颜三卫,真的不是什么恩将仇报,只是为了巩固北方边境,自卫反击而已。如果朵颜三卫能够老老实实做明朝的附庸,不做什么骑墙派,后来鞑靼对付他的时候,明朝说不定还能棒棒他。
历史证明,骑墙派最后往往都没什么好下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