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地广人稀 古人为什么不去开荒种地
时间:2021-08-27 16:47:45 阅读:(36)
今天星空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古代粮食,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古代明明出现粮食不够吃,面对这样的问题,古人为什么不去开荒种粮?古人心里是怎么想的?
“桃李宫城近,偏承雨露恩。至今耕种地,一半作花园。”——宋无《马腾》
中国古代因为粮食本身的缘故,再加上当时没有足够先进的种植技术,这就导致古代的粮食总是不够吃。
而这也使得人们产生了一个疑问:中国古代的人口密度远没有现在大,空置的土地面积也非常大,但人们为什么没有去开荒种地呢?
古代的土地政策
首先我们需要简单知道一下古代的土地政策,据悉在先秦时期,中国出现了井田制、“相地而衰征”等政策制度。
秦汉时期我国开始实行土地私有制,而后在隋唐时期,中央又提出了均田制以及两税法。宋代建立之后,王安石提出了一系列有关于土地的变法。
比方说青苗法、募役法(纳钱代役)、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和市易法等等。后来到明代时期,中国的土地制度再度发生改变。
其中以“一条鞭法”最为有名。清代时期朝廷则推行了“更名田”和“摊丁入亩” ,可见古人为了吃饱肚子、充分利用土地做了多少改变。
土地制度限制
而中国古代人不会去开荒种地,也是因为当时的土地制度限制良多。这里我们以几个土地政策为例阐述一下。
比方说井田制,该制度要求诸侯们需要向周王上缴土地税,而土地则由奴隶耕种,在这种情况下,奴隶根本得不到任何好处,且没有周王的命令诸侯也不敢随意垦荒。
而土地私有制以及两税法则导致百姓们需要缴纳更多的苛捐杂税,且这些土地政策都会加剧土地兼并。
要是百姓在这种政策背景下选择开垦荒地,无疑是给自己“套犁拴缰”,更何况原本属于自己的地都种不完,谁还会去想着开垦荒地呢?
古代战乱较多
纵观中国数千年的历史,战乱爆发其实较为频繁,而每当要打仗的时候,朝廷都会大量征兵,这就导致国内的年轻劳动力大幅度降低。
百姓在这种情况下也没有办法去投入精力开垦荒地,毕竟垦荒本身是一个大工程,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并不少,百姓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力量填饱肚子都算是很不错了。
垦荒耗费精力太多
由于古代没有足够先进的种植技术,这就导致百姓们无法快速开垦荒地。相比于良田而言,在荒地上种植粮食,最后的收成必定不会太好。
且要将荒地变成良田,期间势必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这是很多古代农民没有办法接受的。
补充
最后再来补充一点,尽管古代给很多人的印象都是“百姓吃不饱饭”,但事实上中国古代并不缺粮食,每年百姓向朝廷以及当地官员乡绅缴纳的粮食都有很多。
而他们之所以总是吃不饱饭,其实也是因为古代的粮食分配非常不均衡,百姓能够真正拿到手里的粮食远不如上缴的多。
可想而知古代平民的生活有多不容易,再者就是当这种粮食分配不均衡严重的一定程度时,国内就会爆发农民起义,百姓们开始凭借自己的力量谋求生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