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和汉献帝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曹操为何没有废汉献帝称帝
时间:2021-09-02 09:46:59 阅读:(354)
还不了解:汉献帝和曹操的读者,下面星空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曹操和汉献帝的关系怎么样?曹操在一统北方之后,曹操为什么不废了汉献帝称帝?
很多人就不理解了,曹操权力这么大,为什么不废了汉献帝?即便是前期群雄割据的时候他要挟天子以令诸侯,那么他一统北方之后,魏国压着吴蜀两国打,还不敢废了汉献帝吗?
其实曹操和汉献帝之间的关系十分微妙,他们都恨不得宰了对方,但又要依靠对方。于是双方只能不断地进行有限度的互相伤害。
汉献帝刘协虽然是一个傀儡,但本身不是一个昏庸的人,在他备受压迫和约束的一生中,时不时地还会闪烁出掩藏不住的智慧火花。
就连魏国的君臣也对刘协的聪慧颇为赞同,根据《谥法》,聪明睿智曰献,刘协的谥号“汉献帝”就是魏国君臣对其的中肯评价。
十常侍之乱,刘协当时还不是皇帝,他和少帝刘辩被宦官挟持出宫,正遇上董卓率3000铁骑迎面杀来,少帝刘辩瑟瑟发抖,太监大臣们也是噤若寒战,害怕一口气喘得不对丢了小命。此时刘协站了出来,大声喝问:“董卓,你是来救驾的还是来劫驾的?”
董卓的目光还在大臣那边扫视,结果这边一个孩子跑出来喊话,不由得一愣,随后反应过来才道:“自然是来救驾的!”
刘协声音更加洪亮:“既来救驾,天子在此,为何不跪?”随后让出少帝刘辩,“这就是陛下驾前!”
虽然后面天子和一众大臣都被董卓所掳,但年仅9岁的刘协能临危不乱,还是给董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后来少帝刘辩死后,董卓第一时间想到了刘协,并扶立为帝。
兴平元年,关中大旱,长安城中谷一斛竟值30万钱,百姓食不果腹,人相食。汉献帝下旨开仓放粮,可是情况没有丝毫好转,饿死者依旧。献帝亲自检验,用五升米和豆在大殿上熬粥,最后得到了两大盆,和侍御史侯汶所述完全不同,于是当场将侯汶打了50大板,重新委派官员赈济灾民,活人无数。
建安元年,刘协从长安逃到洛阳,这里虽然是一片废墟,生活艰苦,但他感觉终于能自己做主了,于是改年号为“建安”,对未来充满期待。不久,曹操来到洛阳“迎奉”天子,将朝廷迁到许都,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个“挟”字,道尽了刘协后半生的苦楚。
刚出狼窝,又进虎口,但刘协并没有放弃反抗,他很聪明,没有直接和曹操撕破脸皮,一直给自己留有退路。
建安4年,刘协18岁,他先是不动声色地将国丈董承封为车骑将军,让保皇派取得了一些兵权。然后秘密写下衣带诏赐给董承,让其联络忠心于汉室的大臣,诛杀国贼曹操。
当时官渡之战还没有爆发,曹操的北方面临着袁绍的威胁。于是董承联络了左将军刘备、西凉马腾,并率自己的部队在许昌起事。惋惜曹操老谋深算,未必就没有让董承联络出所有保皇派,然后一网打尽的意图。
诛“曹贼”的行动还没开始,董承、种辑、吴子兰就被灭了三族。曹操剿灭了董承部下,又平定了刘备在徐州的叛乱,遣人出使西北,稳定韩遂、马腾等人。一波操作下来清除了曹魏集团内部的不稳定因素,反而更加强大。
这一次刘协的反抗也让他付出了代价,不但岳父一家惨死,心爱的董贵妃和腹中皇室血脉也被诛杀。后来更是连累了伏皇后和两个皇子也一同丧命。
刘协能不恨吗?他的朝廷完全靠着曹操来维持,他没有兵权,也没有大臣敢站出来为他说话,他只能忍了。若是他本身是个怂人,这样做也没什么。但他是一个心怀天下,有理想有抱负,并且聪慧过人的人,这样的所以他没有爆发,没有和曹操拼个鱼死网破,而是隐忍了下来。
有人说刘协要钱没钱,要人没人,凭什么和曹操拼个鱼死网破?不,他能,他能让大汉丞相曹操变成弑君者曹操,变成国贼曹操,这也是曹操最为忌惮的。
宋末元初的史学家胡三省曾经这样评价汉献帝:他并不昏庸,汉朝亡在他手里,因为汉朝只是一个空架子了!
曹操利用刘协的正统名义,不断地东征西讨,击败了袁绍、袁术、吕布、韩遂、马腾、张绣、公孙度等势力,并且威压北方的乌桓和匈奴,使其向中原称臣。
曹操对此也是颇为满意,他曾说:“天下若无孤,不知几人称王,几人称帝?”事实也是如此,汉室倾颓,若没有曹操东征西讨,何来北方的稳定。连曹操都没有称王称帝,其他人也要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
有了曹操的“辅佐”,汉献帝似乎是中兴了汉朝,在许昌的日子也是汉献帝一生中最安逸的日子,但这一切都是镜花水月。他了解随着曹家威望不断高涨,汉室的朝堂上站满了曹魏的臣子,这个皇位早晚要坐不稳。曹操也不着急,只是春风化雨一般地化家为国,逐渐消除汉室江山几百年的影响力,他不是不想废了汉献帝,而是觉得时机没到,并且汉献帝后来也表现得非常配合,让他找不到借口。
所以在后来的日子里,失去了所有底牌的汉献帝就只能蜷着缩着,最后无可奈何地将皇位禅让给了曹丕。不过他活得比曹丕久,直到魏明帝青龙二年才寿终正寝。在这种乱世,身份如此敏感,能活着也是一种本事啊!
(全文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