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末三国时期都发生过哪些名将云集的战役?
时间:2021-09-14 09:49:08 阅读:(497)
“三国”时期的战争很多,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
汉中之战是汉末三国时期,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的战争。此战由刘备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发起,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结束,战争持续近两年之久。对于汉中之战来说,交战双方主帅分别为刘备、曹操。刘备方参战将领主要有张飞、马超、赵云、黄忠、法正、黄权等,曹操方参战将领主要有夏侯渊、曹休、曹真、曹洪、张郃、徐晃、郭淮等。此战刘备占据汉中,疆域得到扩张,进而称王。由此,非常明显的是,汉中之战是一场名将云集,阵容十分豪华的战役。
在汉中之战中,蜀汉五虎上将之中的四位,都参与其中了。如果关羽不是需要镇守荆州,很可能就是五虎上将倾巢而出了。至于曹魏一方,五子良将中的张郃、徐晃参战,曹魏宗室之中的夏侯渊、曹休、曹真、曹洪也前往汉中迎敌。放眼整个汉末三国时期,汉中之战的名将数量,都是数一数二的。那么,问题来了,三国时期,除了汉中之战,还有哪些“名将云集”的战役?
一、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一统北方的基础。对于官渡之战来说,不仅影响极为深远,也云集了众多汉末三国时期的一流将领。
一方面,对于袁绍来说,不仅调集了10万精锐大军,还派出了颜良、文丑、张郃、高览等名将。当然,在官渡之战中,颜良和文丑相继阵亡,张郃和高览则投靠了曹操,这不仅让袁绍输掉了官渡之战,更导致袁绍回到冀州后,面临着人才匮乏的局面。
另一方面,对于曹操来说,麾下的大部分名将,几乎都参加了官渡之战。比如面对颜良和文丑的进攻,曹军以中郎将张辽、偏将军关羽为前锋,曹操亲率裨将军徐晃等人紧随其后。经过一番交战,关羽望见了颜良麾盖,在张辽军队的掩护下,关羽策马冲到颜良身边,在万众之中刺死颜良,又拔出腰间佩刀斩其首级而归。在此之后,曹操大军还击杀了和颜良齐名的文丑。
两军相持的时候,曹操留下曹洪镇守自己的大营,自己则率领大军偷袭了乌巢,从而毁掉了袁绍大军的粮草。并且,官渡之战相持阶段,汝南郡黄巾军刘辟叛变,袁绍派遣刘备前往相助,又派韩荀钞断曹军西道,皆被曹仁击破。
二、逍遥津之战
逍遥津之战,指的是公元215年,曹魏名将张辽率领七千人迎击东吴的十万大军,先后两次大破东吴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在逍遥津之战中,曹操留下张辽、乐进、李典这三位名将镇守合肥。与此相对应的是,孙权则率领10万大军进攻合肥。对于东吴来说,在这场战役中云集了吕蒙、蒋钦、甘宁、凌统、陈武、宋谦、徐盛、潘璋、贺齐等名将。
不过,在兵力占据优势的背景下,孙权却吃到了败仗,甚至差一点在逍遥津之战中被张辽俘获。由此,非常明显的是,此战化解了合肥之围,俗称逍遥津之战,是三国时期合肥之战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此一役,张辽威震江东。“张辽止啼”也成为民间流传的传奇典故。
三、襄樊之战
东汉末年的襄樊之战,亦称为关羽北伐、襄樊战役或荆州争夺战,指的是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部将关羽率军从荆州南郡出兵,进攻曹魏占据的襄阳、樊城的一次重要战役。在襄樊之战中,蜀汉一方的名将主要就是关羽。但是,在这场战役中,关羽先是围困襄阳、樊城,让曹仁只能向曹操求援。在此基础上,于禁督七军三万人救援樊城,却被关羽水淹七军,不仅于禁被俘获,庞德也被关羽斩杀。对此,曹操虽然没有亲自支援,却派遣了徐晃来抵挡关羽,并且,镇守合肥的张辽,也准备率军前往襄樊支援。
到了襄樊之战的后期,东吴一方也加入其中。对于东吴来说,吕蒙、蒋钦、陆逊、潘璋等名将参与了偷袭荆州,围攻关羽的战役,这导致最后关羽父子被东吴俘杀。襄樊之战,使得曹魏、蜀汉的实力受损,尤其是蜀汉,不但损兵折将、还丢失荆州,成为三国形势的重要转折点。此战还导致蜀汉与东吴十余年的同盟关系被打破、反目成仇,最后发生夷陵之战。对此,在笔者看来,襄樊之战云集了魏蜀吴三国的名将,阵容同样十分豪华,完全不输同一年爆发的汉中之战。
四、曹丕三路大军讨伐东吴之战
公元222年,在夷陵之战后,孙权不愿意继续臣服于曹丕。于是,曹丕决定征讨东吴。在这场战役中,曹丕自许昌南征,曹魏大军兵分三路,以此进攻东吴。其中,曹真、曹休等诸路大捷,击败孙盛,大破吕范,火烧诸葛瑾,几乎攻下江陵。孙权临江拒守,几条战线或溃或败,仅朱桓濡须一路击破曹仁。曹丕胜利在望,却因为天气等因素无法继续进攻下去,加上朱然固守江陵,孙权乘机重新遣使纳贡,双方言和,曹丕退兵。
对此,在笔者看来,在曹丕三路大军讨伐之战中,曹魏一方的众多大将参与其中,比如曹真、曹休、曹仁、夏侯尚、张辽、蒋济、徐晃、文聘、臧霸等人。而就东吴来说,孙权也调集了陆逊、诸葛瑾、吕范、孙盛、朱桓、朱然等将领来全力抵挡,从而艰难挡住了曹魏的进攻。
五、魏灭蜀之战
最后,公元263年8月,魏国权臣司马昭决定向蜀汉发动战争,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攻蜀。蜀将姜维、廖化率军以剑阁(今四川剑阁)险道为屏障,阻击魏军主力。对于曹魏来说,这场战役中的钟会和邓艾,无疑是三国后期的一流将领了。与此相对应的是,蜀汉一方,自然也是毫无保留了。除了姜维、廖化之外,张翼、诸葛瞻、张遵、黄崇等人,也都参与到抵挡曹魏大军的战役中了。
在魏灭蜀之战中,邓艾在魏蜀两军主力对峙于剑阁之时,自率精锐部队绕道阴平(今甘肃文县西北),越过700余里荒无人烟的地区,凿山开路,奇袭江油(今四川江油北)。又在蜀汉腹地绵竹大破诸葛瞻、攻占涪城(今四川绵阳),进逼成都。后主刘禅因邓艾兵临城下,向魏军投降。而蜀汉的灭亡,意味着三国时期开始走向结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