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新城之战最后的结局怎么样?诸葛恪事后为何会被杀?
时间:2021-10-26 13:37:56 阅读:(28)
公元253年三月,孙吴太傅诸葛恪率大军围新城。下面星空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合肥之战是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东吴和曹魏两方以合肥为目标的争夺战。建安四年,孙策取合肥。建安五年,孙策遇刺身亡。后曹操表刘馥为扬州刺史, 刘馥占领合肥。自后孙权屡攻合肥不克,太和六年,满宠更治新城。终吴之世,不能有淮南尺寸之土。合肥是曹操命刘馥建设的一座东南方重要、繁荣的城市(后再增筑,命为合肥新城),而其主要作用是抵抗敌人的寨垒,所以守备能力对曹军极为重要;而东吴若要北伐,合肥是其中一个障碍点及补给点,所以双方于208年至253年在此地爆发过五次较大型的战役。
其中,就公元253年的新城之战,可以说是东吴最后一次大规模进攻合肥新城。在新城之战中,诸葛恪率领20万大军,这可以说是东吴兵力的极限了。因为在三国鼎立的格局形成后,东吴最多只有25万左右的兵力。不过,在新城之战中,东吴再一次无功而返。并且,就指挥这场战役的诸葛恪,也因为新城之战的失利,从而引来杀身之祸。
一
首先,公元252年(魏嘉平四年,吴建兴元年),曹魏出动15万大军,兵分三路,向孙吴的东西两个方向进击。其中,曹魏东路军以司马昭为都督,领兵7万,直逼东兴。东吴以太傅诸葛恪为统帅,率军4万,迎击向东兴进攻的魏军。魏军战败。司马昭因此战的战败而被削去侯爵,诸葛恪则在吴国的声望达到了顶点。在东兴之战中,诸葛恪重创了曹魏大军。而这,无疑给了诸葛恪发动新城之战的底气。当然,我们常说骄兵必败,哀兵必胜,在新城之战中,志得意满的诸葛恪没能笑到最后,反而是严阵以待的曹魏取得了胜利。
公元253年7月(魏嘉平五年,吴建兴二年)三月,诸葛恪发动吴国上下,组成一支孙吴史无前例的二十万大军,并相约蜀汉大将姜维一同出兵。早在诸葛亮北伐中原的时候,就经常邀请东吴一起出兵,以此让曹魏顾此失彼。现在,虽然诸葛亮早已去世,但是,他的传人姜维依然坚持北伐中原。于是,诸葛恪作为诸葛亮的侄子,自然也向姜维发出了共同讨伐曹魏的信号。
二
公元253年四月,诸葛恪攻打淮南,五月,诸葛恪采纳手下的意见,撤回军队围困合肥新城。在得知蜀汉、东吴共同出兵的消息后,司马师命令郭淮、陈泰率领关中全部军队,去解救狄道的围困;命令毌丘俭兵不动坚守营地,而把新城交给吴国去围攻。陈泰行军至洛门,姜维粮尽,只好撤退。而这,自然让曹魏可以专心对抗东吴的20万大军了。在新城之战中,曹魏扬州牙门将涿郡人张特守卫新城,吴军连夜攻打,城中兵士共四千人,又陆续损失了一半左右。
对此,诸葛恪又堆起了土山猛烈进攻,新城将要失陷,不能再守护了。在这个时候,张特急中生智,想出了一个诈降的计策。于是张特派遣使者对诸葛恪说:“现在我已经无心再战了。但是,按照魏国的规定,被围攻超过百日而救兵仍然未至者,虽然投降,其家属也不治罪。”也即张特向诸葛恪传达了一个信息,自己想要投降东吴,不过现在投降的话,自己的家人就会被曹魏治罪。
三
在此基础上,张特进一步表示:“我自受围攻以来,已经九十多天了,这城中本来有四千余人,战死者已超过一半,城虽然失陷,但还有一半人不愿投降,我要回去劝说他们,逐一辨别好坏,明天一早送名单过来,请先把我的印绶拿去当作信物。”于是,张特派遣的使者,就他的印绶扔给了吴军。而就诸葛恪来说,自然也轻信了张特,不仅没要他的印绶,还下令手下停止进攻。对此,在笔者看来,攻城作战时,非常讲究一鼓作气这个道理,也即不能中途而废。
但是,现在的诸葛恪,就在即将攻克城池的话,轻易中计,错失了攻破合肥新城的最佳机会。在吴国大军停止进攻后,张特连夜拆除城内房屋的木材,修补加固城墙缺口成为双重防护,第二天,对吴人说:“我只有战斗而死,决不投降!”在得知自己被戏耍的消息后,诸葛恪愤怒至极,加紧攻城,但却不能攻克。并且,因为当时天气十分炎热,吴军疲劳不堪,饮用了不洁净的水,更是导致吴国大军在不断损失人马。
四
最后,战事胶着之际,诸葛恪因为心中没有良策,又耻于攻城不下,所以愤恨之情常流露于外表。对此,麾下将士的劝谏,自然也遭到了诸葛恪的拒绝甚至排斥,这让诸葛恪在将士中的威信不断下滑。无奈之下,到了公元253年七月,诸葛恪率军退却,那些受伤生病的士卒流落在道路上,艰难地互相扶持着行走,全军上下沉浸在哀痛悲叹之中,魏将文钦乘势追击,追斩万余人。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在新城之战中,诸葛恪率领20万大军,却没能攻克数千人把守的城池,反而付出了重大伤亡的代价。在回到朝廷后,诸葛恪因为新城之战的失败,从而遭到了更多大臣的攻击。
同年八月,诸葛恪回到建业,孙峻想与诸葛恪争权,便利用诸葛恪征讨曹魏失败作为机会,和东吴皇帝孙亮定下计策,置酒请诸葛恪赴宴。酒过数巡,吴主孙亮起身回内殿,孙峻假托如厕,脱掉长衣,换上短装,出来厉声喝道:“有诏捉拿诸葛恪!”诸葛恪惊起,欲拔剑,尚未出鞘,而孙峻的刀已经接连砍下。总的来说,建兴二年(253年),诸葛恪为皇帝孙亮联合托孤大臣孙峻所害,时年五十一岁。在除掉诸葛恪后,孙峻及其兄弟把持东吴大权,甚至还废除了孙权之子孙亮。因此,对于新城之战来说,不仅让诸葛亮的侄子诸葛恪丢了命,更引发了吴国的内乱,成为东吴实力走向下滑的重要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