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与刘备二人,谁的大局观更胜一筹?
时间:2021-11-18 13:38:44 阅读:(342)
曹操,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曹魏政权的缔造者,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跟星空历史小编一起看看吧。
说起三国,就不得不提到曹操、刘备和孙策,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是孙策而不是孙权呢?因为东吴政权的真正建立者,其实是孙策;其实曾无数次地想过,如果孙策没有被刺杀,那三国的世界该有多丰富多彩,毕竟孙权虽然也很优秀,但终究还是远远无法和孙策相比;可惜,这终究只是一种猜想而已,所以孙权就不多讨论了。
一个人的成就有多高,就要看心胸有多宽广,眼界有多宽广,说白了就是看一个人的大局观;那三国时期,谁最具有大局观呢?可能有人会说是诸葛亮,也可能有人说荀彧,乃至于说鲁肃的也有;其实不然,这些谋士的大局观,更多的是一种战略思想,与这里要说的大局观不是一回事,因为这里所说的大局观,是站在国家和民族的角度而言的大局观。
可能很多人会说,这说的不就是刘备刘皇叔么,没错,因为刘备给人的感觉就是宽厚仁义,他始终坚持以德服人的行为准则,因此受到了当时海内外名士的尊敬,甚至陶谦、刘表等诸侯还欲放弃让自己的儿子继承基业,而是选择将自己的领地徐州、荆州让给刘备统领;但真的是这样吗?刘备仁德不假,但并不代表刘备的大局观就很强。
其实刘备有时候还蛮意气用事的,就比如关羽兵败襄樊被东吴所杀后,刘备不听群臣劝阻,执意发动对吴国的战争,结果兵败夷陵;关羽兵败被杀,荆州丢失,刘备的悲愤是在情理之中的,但作为一位主公,就算与关羽感情再深厚,就算荆州之地再重要,但他也要权衡得失,计算胜率,而且还要考虑发动战争后结果;很可惜,刘备似乎都没有考虑,还是要诸葛亮来收拾“烂摊子”。
那三国时期,谁的大局观最强呢?说来可能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其实三国时期大局观最强的,偏偏是被后世称为奸雄、逆贼的曹操;曹操的形象,或许是三国时期最不友好的之一(几乎与董卓、吕布并列),他的形象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挟天子以令诸侯,是他进攻徐州时所行的屠城之举,是他为了胜利不择手段,是因为他的奸诈狡猾,是因为他的心机深沉、喜怒无常。
但这一切,其实与曹操的大局观并不冲突,他懂得隐忍,比如在宛城之战时,他被张绣偷袭,损失大将典韦和长子曹昂,但后来他为了尽快完成大一统,选择接纳了张绣的投降,典韦被杀、被寄予厚望的长子被杀,这仇恨可比关羽被杀要大得多了,但曹操能隐忍下来,仅此一件,就可见曹操的大局观要比刘备强得太多了。
而且曹操一生还有很多值得称赞的事,比如他为了正军令,在自己的马践踏了农田后,割发代斩刑,可能现在很多人不以为然,觉得曹操太虚伪了,不就割了头发么;其实不然,在当时,尤其是对上层,割发比断首更让人难以接受,因为他们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割发,在当时算是很重的一门刑罚了。
而且,曹操在当时,算是真正为国为民的一位诸侯,他统治时期,积极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民、实行“租调制”,促进了中原地区经济生产和社会稳定。为何曹操实力远胜与刘备和孙权?不仅是因为地盘大、人口多,更是因为他所推行的种种积极政策,使得曹魏国力恢复很快。
而且曹魏虽然地盘大,但危险也大;比如东吴,其实没有什么强大的敌人,而蜀汉也没有什么强敌,但曹操不一样,他的北方就是茫茫草原,那里盘踞了很多强大的游牧民族,虽然匈奴没落了,但新兴的乌桓和鲜卑却是强势崛起,只要中原显露出颓势,那北方的铁蹄必然如同汉初那般,轻松扣关而入,大肆劫掠。
为了稳定北部边疆,曹操不仅派大量兵马镇守边疆,更是不顾群臣反对,发动了看似毫无意义而又困难重重的北征,最终在白狼山之战中击溃乌桓,并斩杀乌桓单于蹋顿,俘虏二十余万人,让很有希望称霸草原的乌桓就此没落;而在远处观望占据的鲜卑首领轲比能也被曹魏的骁勇吓破了胆,坚定了恭顺曹魏的念头;而匈奴更是不必多说,被曹操的分化政策整垮。
所以说,三国时期的北疆,可以说是历史上最安定和平的一段时期,这全是曹操的功劳,可惜历史上却没有什么人来称赞。除此之外,曹操对西域也是极为看重,在东汉末年时,西域与中原王朝的关系已经是若即若离,曹操有感于此,便派儿子曹彰带领曾经西凉的人马平定西域,使得西域始终没有脱离中原王朝的控制。
如此大局观,纵观古代,鲜有人及,如果不是因为身处的时代实在太过特殊,诞生了太多的顶级人才和枭雄,曹操一统天下基本上是没什么悬念的;虽然他挟天子以令诸侯,但却也始终没有代汉自立,就算是后来汉天子存在的意义可有可无之时也是如此,而且为了保证他的后代不会对汉王室斩草除根,甚至还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汉献帝;如此大局观,刘备真的是远远不及,孙权就更不必说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