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睿宗真的是个无所作为的皇帝吗?他的真实实力如何?
时间:2021-11-22 14:16:28 阅读:(29)
李旦,即唐睿宗,唐朝第五任皇帝,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儿子,下面星空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提起大唐帝王,大家脑子里最先浮现的便是太宗李世民,女皇武则天,玄宗李隆基。这三位帝王的文治武功,算是封建帝王中的翘楚,所以能被大家所铭记。然而,在女皇武则天之后,玄宗李隆基之前,还存在着一位实力被严重低估的帝王,他就是睿宗李旦。
睿宗李旦是女皇武则天的幼子,玄宗李隆基的父亲。他在历史中最值得称道的,便是他两登皇位、三让天下的经历,使他留下了一个安恬好让、明哲保身的评价。他第一次登基是受控于母亲的傀儡,第二次登基在妹妹太平公主与儿子李隆基之间受尽了夹板气,没有什么可圈可点之处。所以,也有人认为他软弱无能,任人摆布,是一个无所作为的皇帝。
事实真是这样吗?其实不然。他三次让出天下,并不是迫于无奈之举,而是经过深思熟虑主动为之,每一次都起到了稳定大局的作用。
第一次,武则天临朝称制,中宗李显被废,李旦登基。他虽成为皇帝,但根本接触不到朝政,过着类似于囚徒的生活。在观察到武则天称帝的时机逐渐成熟后,李旦便识趣的带头上表,请求让位于母亲。
当时,武则天已经六十六岁,当了三十六年皇后,参与朝政三十年。在朝中的根基十分深厚,篡位称帝时大势所趋。不是一两个人能够阻挡。李旦十分清楚,如果他仗着皇帝身份强行与母亲作对,等待他的便是三哥李显那样被流放,或二哥李贤那样被逼死的下场。
所以,李旦没有意气用事,他主动让位,使自己赢得了“皇嗣”这个身份,成为武周一朝李唐宗室的旗帜,使心系大唐的有识之士看到了希望,在之后与武氏诸王的斗争中也占据了有利地位。
第二次,武则天晚年决定传位于子,还政李唐。李显此时流放于房州,李旦近水楼台,如果他争夺太子,赢面非常大。但是,他却称病不出,将机会主动让给了三哥李显。
李显登基后,为了答谢李旦,决定册封李旦为皇太弟,也被他推辞掉。以显示自己无意于皇位的决心。
这次,李旦本可光明正大的争夺皇位,而且胜率极大,他却放弃。是因为他清醒地看到,武则天晚年宠信二张兄弟,朝政已经十分混乱,如果他再与李显兄弟阋墙,势必使大唐王朝的危局加剧,甚至进入战争与分裂。所以,李旦的让位,稳定了大局,使国家从武周王朝顺利过渡到大唐王朝。
第三次,中宗被韦后毒死,准备效仿武则天,当第二个女皇。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及时发动唐隆政变,将韦后诛杀,拥立李旦登基。
李旦寸功未建就被拥上了皇位,地位有些尴尬。而且,太平公主与李隆基都是政治强人,心机深厚,手腕高超,双方的斗争日甚一日,都是至亲,李旦十分为难。加之当时政局倾颓,朝政腐败。李旦这个皇帝的日子并不好过。
太平公主多年来一直经营自己的政治势力,权势极大。而李隆基发动政变之前,只是一个庶出的老三,没有任何根基,双方高下立判。但在政变中李隆基所表现出的指挥若定,成为太子后所表现出的气魄,使一批大臣中的有识之士为之倾心,比如姚崇、宋璟、张说等,他们坚定的支持李隆基。
李旦也从李隆基身上看到了大唐中兴的希望,在太平公主与李隆基斗争的关键时刻,李旦总是站在儿子一边,由于对太平公主权势的忌惮,李旦并没有大张旗鼓的支持儿子,而是逐步一点点将权力交给儿子。太平公主之所以失败,关键之处就是她未能正确判断李旦与李隆基的默契,低估了李旦的智慧。
这次将皇位让给儿子,体现了李旦高深的智慧与斗争方式,成就了玄宗李隆基,成就了开元盛世。
纵观李旦的一生,基本生活在复杂的斗争环境中,由于身份原因,每一次政变与动荡他都身处漩涡的中心。但他十分善于审时度势,每一次都能做出理智的决定,使他在动荡中免于祸患。他的屡次退让,并不是懦弱无能的表现,而是一种斗争策略,这种策略源于道家。
李唐宗室尊老子李耳为先祖,李旦的父亲高宗李治追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并且非常尊从道家思想,李旦深受父亲的影响。认为“柔弱可胜刚强”,“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水虽然柔弱,但却可水滴石穿,战胜刚强。李旦在斗争中安恬好让,正是道家思想的精髓。这种策略需要高度的智慧与坚强的毅力,李旦真正具备这些条件,无愧于他的庙号“睿”。
所以,睿宗李旦的实力被严重低估,他并不是一个软弱无能,无所作为的皇帝。在后武则天时代的乱局中,他以极其智慧的方式将权力交到唐玄宗的手中,对开元盛世的开创有奠基之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