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百姓一般都要避什么人的名讳呢?
时间:2021-12-13 10:32:58 阅读:(121)
那么在古代,一般都是避什么人的名讳呢?感兴趣的读者和星空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在《公羊传·闵公元年》中记载:“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这里已经透露出避讳对象,实际上分为四类。
一、帝王。这个是众所周知的,凡是皇帝的名讳都不能冲撞,就算同音都不行。比如东汉光武帝叫刘秀,所以当时秀才被改为茂才;明武宗朱厚照曾下令不准吃猪肉,还将全国的猪都改名叫肥肥。
二、长官。北宋时有个州的太守叫田登,他就不许别人提及与“登”同音的字。元宵节的时候,按例城里要点花灯庆祝,可下属不敢在告示上写“放灯”,于是便改成“放火”。后来就有了“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典故。
三、圣贤。古代圣贤,比如孔子、孟子等人名讳也要避,这是为了表示对先贤的尊重。比如北宋时期,凡是涉及孔子名讳“孔丘”的“丘”字,都要用“某”字代替。
四、长辈。避长辈名讳也是为了尊重,就像杜甫的父亲叫杜闲,所以他的诗中永远不会出现“闲”字。苏轼的祖父叫苏序,因此他都用“叙”字来代替,他的父亲苏洵则用“引”字来代替“序”字。
避讳方式
一、改字法:这个在前面已经举过一些例子了,就是在遇到需要避讳时,往往就用其他字来代替,就不再赘述了。
二、缺笔法:就是将原本的字作省缺笔划处理。比如康熙皇帝名为“玄烨”,避讳时就少写最后一笔。同治帝名“载淳”,其中“淳”字就不写最后一笔,因此后世调侃道:“去子而无子,所以同治无后”。
三、空字法:就是将原本这个字空出来。比如唐朝时期撰写《隋书》,在提到韩擒虎的时候,为了避唐高祖李渊祖父的名讳“虎”字,便省略写作韩擒。在提到王世充的时候,为避李世民的名讳,便简写为王充。不过这种避讳方式,极容易引起后世误会。
清朝避讳
都知道文字狱在清朝尤其盛行,其中很多都是由避讳引起的,特别是在乾隆朝。这不,有一次乾隆祭祀回宫,见一户门上写着4个字,便大发雷霆,要将这家人发配宁古塔。那么这家人犯了什么错,为何乾隆要下令流放其全家?
原来,这家人门上写的4个字,正是“五福临门”。在如今,五福临门是吉祥语,人们见到都会高兴。然而众所周知,清朝的顺治皇帝,名字就叫“福临”。因此在当时,这家人正好犯了忌讳。
可问题又来了,既然这家人知道要避讳,为何还敢明目张胆在大门写“五福临门”呢?
其实这怪不得这家人,因为当初清朝入关,为了缓和满汉之间的关系,顺治帝曾特地下诏:“不可为朕一人,致使天下之人无福。”也就是说,顺治曾明确表示过,大家不必避他的名讳。所以这家人写“五福临门”,并不算犯了忌讳。
但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虽然顺治不介意别人提他的名讳,可到了乾隆这里就不行了。“福临”是他曾祖父的名讳,你区区草民竟敢随意就写在大门上,简直胆大妄为。最后,这家主人被判斩首示众,其家人全部发配宁古塔,并没收家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