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是否应该过江?
时间:2021-12-09 17:36:46 阅读:(455)
每一个能够在历史上留下姓名的人,都拥有一段常人无法拥有的传奇式的人生,他们或许从出身上,就与旁人不一样,其后的经历更是如此,就比如从一个平民成为皇帝的汉高祖刘邦,以及他的对手,人们心中永远的英雄,西楚霸王项羽。项羽输掉了当时的人心,却赢得了后世无数人的人心,永远都有人在猜测,如果当时他选择了渡过乌江,未来的历史会是如何。那么,项羽他究竟是否应该过江,选择东山再起,而不是架刀自刎呢?
说到过江东山再起,小编不禁想起一个人,那就是勾践。“东山再起”这个词,出自《晋书·谢安传》,原本讲的并不是勾践,而是谢安。东晋时期的政治家谢安,虽然才学过人,但总是遭到朝廷上一帮子小人的排挤,皇帝一会儿用他做事,一会儿不用他就贬下去,时间长了谁能忍受。谢安也不例外,于是干脆辞官归隐,来到土山。但是毕竟离开家乡,于是就仿照家乡会稽东山的景色,将土山进行了改造,但是光改景色绝对不够,最重要的,他把名字也改了,就叫“东山”。
没过多久,前秦世祖宣昭皇帝苻坚南下攻打晋国,这个时候皇帝终于又想起来谢安了,于是封他为征讨大都督,谢安也明白,这不是气的时候,事关国家存亡,他马上接受了任命,坐镇东山,亲自排兵布阵,在淝水之战中幕后布置,使得这一战又成为一场十分著名的少胜多的战役。这一次的功劳可谓是相当巨大,谢安被封为三公之上,也正因此,人们都成他这是“东山再起”。而这个词现在,不仅是隐居之后再度出任要职,也指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前一个意思适合谢安,第二个就适合勾践了。
越国被灭国,国君勾践作为俘虏,来到吴国为奴,终于有机会得到赦免回到越国之后,他卧薪尝胆奋力图强,终于又恢复了越国的荣光,一举灭掉吴国。这段历史很多人都耳熟能详,我们且不论后来越国的历史,仅仅是这一段,也对人有非常大的激励作用。
之所以会讲这样两个人物,也是为了能够与项羽做一个对比。
西楚霸王项羽,战国时期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作为一个军事家,他的军事才能是他不可忽视的亮点。项羽以他的个人武力而出名,清朝时期的李晚芳对他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高度评价。要知道,李晚芳虽然是一名女子,但是她的著作却名扬海外,她曾经站在一个非常公正的角度去对《史记》进行批评,日本学者陶所池内认为,就算是司马迁看到了,也必定会对李晚芳的批评心服口服。可以想见,这样的一位女,却对项羽有这样高的评价,项羽的“神勇”,自是到了无人可及的地步。
但是人无完人,项羽同样也是如此。项羽小的时候,认为“万人敌”的兵法才是最重要的,可是真的到了项梁教他兵法的时候,他却只是浅尝辄止,没有深入学习,这是他的自满。其次是暴烈,虽说一把火烧了阿房宫的人到现在还是存在争议,不能绝对肯定就是项羽,但是他坑杀投降的秦兵,曾经想要烹杀刘邦的父亲,也足以看出,他的格里面有一种与刘邦完全相反的暴烈的因素。
还有最重要的,是他的优柔寡断。这一点或许会让人感觉与“暴烈”形成对比,但是人本身不就是一种矛盾体,这样两个看似不和谐的格,也是很可能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的。
鸿门宴上,项羽一直犹豫该不该杀了刘邦,正是这样的犹豫,让他失去了最好的机会,刘邦一旦逃脱,又怎么会给项羽再一次杀死自己的机会?
终于,因为他的多疑,最后一个一直协助他的人,范增,也离开了他,英雄末路,他被逼到垓下,美人自刎,他被拦在了乌江畔。此时,有一个东山再起的机会摆在他的面前,渡过这条乌江,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但是,这个时候,项羽的优柔寡断竟然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他的仁义。
他不忍心,一旦自己回去了,只要项羽这个人还活着,刘邦又怎么可能会放过他,汉军的铁骑一样会踏平江东,到时候,自己给他们带来的,只会是无穷尽的战乱。
他没面子,当初自己带着江东子弟出来打天下,可现如今却又自己一个人回去,而且还是空着双手,狼狈不堪,逃命回去的,他有什么脸面再去见人?这不是项羽希望看到的,即便是乡亲们不会责怪他,但是他内心里,却不会停止对自己的鄙视。
项羽是否应该回到江东,只是站在旁人的角度上去讨论这种可能,事实上,他应不应该回去的原因,答案其实与他为什么没有回去是一致的。这是他的格,是他的缺点,更多的,却是他让无数人敬仰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