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不堪大用,为什么诸葛亮没有取而代之?
时间:2018-06-07 11:06:21 阅读:(493)
三国时期的夷陵之战后,战败一方的蜀国实力大损,刘备也于白帝城病逝。他临死前,苍曾经对诸葛亮说过,刘禅能辅佐就辅佐,不能辅佐就可以取而代之。有人对此解读为刘备对诸葛亮的考验,可是人都快死了,怎么会拿自己辛苦打下来的江山作为注去考验别人的忠心?这种说法多少有些站不住脚,因此更大的可能他说的是真的。然而诸葛亮一直没有这么做,他明知道刘禅无能,为什么不肯取而代之?
表面上,诸葛亮有机会篡位,实际上,诸葛亮是没有机会篡位的。阿斗当皇帝,吴氏(太后家族)、麋氏(太妃家族)、张氏(皇后家族)、马氏(王后家族),都可以名正言顺地在蜀汉帝国前排就坐,如果诸葛亮当了皇帝,这些人的身份、地位,估计就比较尴尬了。
我们先看看,吴氏家族的势力有多大。吴太后,以前是刘瑁(刘璋哥哥)的媳妇;吴太后能当刘璋哥哥的媳妇,其家族地位有多高,我们可想而知。刘备入川后,人们都劝刘备娶吴太后,刘备认为这有点乱人伦。问题是,为了拉拢川中大族,刘备只能娶吴太后。
麋竺在投奔刘备前,就是一个标准的豪强人物。别的都不用说,在投奔刘备前,麋竺家的僮客就上万人。从某种意义上,麋氏是刘备发家的最大股东之一。事实上,刘备从始到终,都没有把麋竺当下属看,只是当朋友看,虽然麋竺没有担任具体职务,但是在刘备阵营的地位之高,那是无与伦比的。至于张皇后的家族,势力有多大,就更不用说了。因为张皇后的老爸叫张飞。至于马王后的家族,势力有多大,似乎也不用多说,因为马王后的老爸名叫马超。
也许有人会说,这些家族势力虽然很辉煌,但刘阿斗时代,大都已成为历史了。问题是,正是因为他们家族的辉煌,大多已成为历史了,所以他们家族现在的地位,才更依靠太后、太妃、皇后、王后的光环维持。如果诸葛亮当了皇帝,他们的家族的地位,就比较尴尬了。
更主要的是,刘阿斗在位,蜀汉集团的大佬们,与诸葛亮就是同事关系,大家共同行使蜀汉集团的最高权力,无非是诸葛亮坐在首席上罢了。诸葛亮篡了位,就意味着有一个强权人物,彻底凌驾于大家之上了。刘阿斗当皇帝,诸葛亮死后,杨仪也好、魏延也好、蒋婉也好,都有机会继承诸葛亮的权力。
魏延为了继承诸葛亮的地位,那是不惜用武力迫使大家接受既成事实[注];杨义没有继承诸葛亮的地位,那是气得大呼小叫。如果诸葛亮篡了位,这几个人敢有这种念头,肯定是不想活了。只要我们知道这些基本事实,自然就会知道,刘备布的局,绝不某个权臣一时想不开,就可以破解的。
皇位是天下利益汇集的中心。表面上,辅政大臣距皇位只有一步之遥,但是真想跨越这一步,他必须得拿着全家的人头去,能不能赢,永远也是一个未知数,更主要的是,赢的概率非常低。表面上,当乱臣贼子很容易。但是翻开三国、西晋历史,有乱臣贼子之心的权臣,除了司马家族冒险成功外,其它人,哪个不是全家惨死呢?
后来的东晋南北朝,冒险成功的人,自然不在少数,但是因此让全家惨死的人,就更多了。更主要的是,诸葛亮忠于刘阿斗,自然是因为诸葛亮有大智慧,但同时也是因为刘阿斗有大智慧。刘阿斗作为一代枭雄刘备的儿子,从小学习的就是权谋机诈、军政管理知识,而且刘备从来不避讳的传授刘阿斗这一套。对此,我们只要看一下刘备留下的遗书,就可以知道了。
刘备作为一世之雄,毫不避讳的让刘阿斗学习各种权谋机诈、军政管理知识,而且刘阿斗从小听的、看的,都是与此相关的事情,你说17岁时的刘阿斗,政治智商得高到什么程度?我们现在的高中生,有几个人专门学习过这种知识呢?我们现在的高中生,有几个人,能天天听到、看到这种事情呢?但是,随便拉出一个高中生,在指点江山时,也会觉得自己比刘阿斗高明一百倍。问题是,我们普通的高中生,哪有资格与刘阿斗相比呢?
且不说,刘阿斗天天学的、听的、看的,就是权谋机诈、军政管理知识。更主要的是,阿刘斗天天接触的人,都是当世顶尖的军政人才,最简单而言,刘阿斗能经常得到诸葛亮一对一的辅导,普通人有这种机会吗?而且刘阿斗的智商,绝对高于平均水平。对此,我们只要看一下刘备写给刘阿斗的遗书,就可以知道了。
刘备在遗书中,对自己的儿子的智商、学业都非常自豪;总而言之,我已年过花甲,而且一生过得多姿多彩,所以我没有什么遗憾,你们也不必忧伤。只是你们兄弟都还年少,我实在有点放心不下。但是前几天诸葛丞相派人捎信,劝我不必为此担心,因为你虽然年少,但是聪明无比、学业超过人们的期望。如果真是如此,我还有什么好担忧的呢?
更主要的是,在刘备的遗书中,竟然毫不避讳的希望刘阿斗好好学习《韩非子》,而且为了让刘阿斗好好学习《韩非子》,诸葛亮竟然还给刘阿斗亲手抄过一遍《韩非子》等书。《韩非子》这种书,是一本君主必读的课本;但是所有的君主,又都对此讳莫如深。因为《韩非子》的主旨思想,就是君臣之间,没有什么恩义情感可言,一切只是利益关系;总而言之,想让臣子忠于你,你就得学会法、术、势,制造臣子不得不忠于你的格局;否则,什么君主不君主的,一定会死得很难看。
一个君主如果敢公开宣称自己喜欢《韩非子》。肯定会有臣子出来劝谏他的,因为这种书猜忌、杀伐之气太重。皇帝喜欢这种书,或是经常看这种书,难免会产生无谓的猜忌、杀伐。但是,刘备也好、诸葛亮也好,显然都也毫不避讳的培养刘阿斗这种知识。最经典的就是,朱元璋的皇太孙建文帝,主旨思想就是《韩非子》的观点。总而言之,臣子势力大了,必然会威胁君主;臣子势大了,君主必须得先下手为强,后下手糟殃;再总而言之,削亦反不削亦反……
在这种背景下,面对朱元璋精心设置的政治格局,建文帝竟然一点安全感也没有;所以刚刚爬上皇位,就是手握钢刀,试图把可能威胁自己的人都干掉。刘阿斗如果也建文帝那种格局智慧,恐怕也会干出类似的蠢事。刘备死后,诸葛亮大权在握,整个蜀汉,就是诸葛亮说了算。如果刘阿斗的格局就建文帝那大,肯定会对诸葛亮有一种说不出的恐惧,然后难免会觉得,只有把诸葛亮清理出局,才能让自己的地位稳固。
刘阿斗如果产生了这种念头,诸葛亮再有本事,又有什么办法呢。处于刘阿斗的位置上,如果没有受过专业的政治训练,或是没有足够的胸怀格局,猜忌诸葛亮那是自然而然的。诸葛亮虽然权倾朝野,而且许多人都认为,诸葛亮篡不篡位,只在诸葛亮一念之间。但是刘阿斗从来也没有猜忌过诸葛亮(至少这种猜忌从未表面化)。
刘阿斗不猜忌诸葛亮,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相信自己父亲的政治智慧。换而言之,他父亲作为一代枭雄,绝不会相信什么思想、道德、忠心可以驾驭臣下;但是他父临死前,让他无条件的相信诸葛亮,自然有足够的理由,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会比他父亲更关心他的未来了。
建文帝的愚蠢,在于他认为自己的政治智慧,远远高于自己祖父。所以建文帝上位后,看到自己叔父们拥有巨大的权力,那是紧张的,时时刻刻想把他们清理出局。问题是,建文帝也不想一想,朱元璋既然让他继承皇位,本身就证明,朱元璋对他的爱,那是发生内心的,如果朱棣等人真的危险到了那种地步,朱元璋为什么会留给他?
朱元璋教建文帝制约诸王的方法,表面上很天真,但它显然是最好的方法。就好像,刘备让刘阿斗无条件的信任诸葛亮,表面上很天真,因为这和《韩非子》的教导完全背道而驰,但它显然是最好的方法。处于刘阿斗的位置上,一百个皇帝,恐怕有九十九个,会猜忌诸葛亮的。因为我是皇帝,什么事也是诸葛亮说了算,我只是个摆设。凭什么啊?更主要的是,诸葛亮这样权倾朝野,明天他突然想取代我,我可怎么办啊?
问题是,如果刘阿斗真的猜忌诸葛亮,结局会是什么?恐怕与建文帝的结局,也就是五十步笑百步。君臣和睦相处,是一件非常复杂的。在蜀汉灭亡之后,两晋南北朝被废、被杀的皇帝,那是多的伸出两把手也数不过来;全家死于非命的辅政、执政官员,同样多的伸出两把手也数不过来;变成乱臣贼子的辅政、执政官员,同样多的是伸出两把手也数不过来。只要知道这种历史背景,我们自然就会知道,刘备死后,蜀汉君臣能保持四十年的和睦,那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许多人总认为,曹操、孙权的儿子,比刘备的儿子优秀。问题是,刘备死后,蜀汉君臣关系一直和睦相处40年;曹操、孙权死后,曹魏、东吴帝国君臣之间那是勾心斗角,最后君臣之间火并的一塌糊涂。面对这种事实,如果我们依然认为曹操、孙权的儿子,比刘备的的儿子优秀。只能说上天眷顾刘备的儿子,而不眷顾曹操、孙权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