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翦灭楚国需要秦国几乎所有兵力,为什么秦始皇会同意他?
时间:2018-07-10 09:26:16 阅读:(79)
战国时期的楚国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地大物博,也是秦国统一之路上非常强大的对手。秦王嬴政曾经征询过大将李信和王翦两个人的意见。王翦认为非有六十万大军不可匹敌,而李信却认为而二十万人足矣。结果却是李信惨败,嬴政亲自去找王翦,答应给他六十万大军。但是,为什么嬴政这么放心把大军交给王翦,万一王翦存有二心,岂不是自己给自己挖坑?王翦如何取得秦王的信任的?
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可以说是个传统了,几乎历朝历代都会有这样的悲剧发生。但是,即便是再残忍的帝王执政,也总会有人凭借大智慧在极端不利的情况下明哲保身。国史君(国史通论)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帮助秦王赢政吞并六国的大将军王翦。
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两个延续千年不败的豪门大族——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祖先,就是王翦。当年,王翦和王贲父子曾经帮助嬴政消灭了六国中的五个国家。尤其是在消灭楚国之战时,老将王翦直接带走了秦国60万军队,这几乎是秦国所有的兵力。王翦非常清楚,这次出征,不论胜败,他都死定了——如果败了,秦国就有被灭国的风险,更别说自己的生死了;如果胜了,他功高盖主,且面临兔死狗烹的窘境。况且,他出征期间必然会有很多小人给秦王进谗言,多疑的秦王本来就对给他全国精兵这件事心惊胆战,所以王翦回国之日,就是他的死期。
秦王灭掉赵、魏、韩三国,并且驱逐了燕王之后,就开始着手灭楚了。将军李信信誓旦旦地说只要二十万军马,灭楚易如反掌,秦王命李信和蒙恬共同率领二十万人南下,结果却大败而回。嬴政不得已,再次向老将王翦求救,并答应给他六十万大军。
军队整装待发,嬴政亲自前往灞河之滨给王翦送行,王翦却在这庄严而神圣的时刻提出了一个无厘头的要求——我要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秦王嬴政哈哈大笑:“去你的吧!打了胜仗回来,你什么都会有的!操这心干嘛!”王翦却说:“我带兵出征,立了功估计也难封个侯,还不如趁着受宠之际,多要点实在的东西,将来养老用呢!”嬴政觉得这老家伙变幽默了。
可人家是认真的——王翦刚出了函谷关,就连续五次派人到秦王宫中,提醒嬴政前往别忘了给自己的承诺。这事办的就连王翦的亲信都有点看不下去了,觉得这老头太小心眼了,没有一点大将风范。王翦却说:“夫秦王怚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於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最终,自侮的王翦不仅保了命,还发了财。
秦始皇为什么不杀王翦
在历史上,有许多朝代都有过开国皇帝诛杀功臣的例子,比如汉朝的刘邦在夺得天下之后,就迫不及待先后把大功臣韩信、英布等人以各种名义杀死。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是如此,先后杀了30个开国功臣。这些帝王之所以会残忍得做出这些“狡兔死,走狗烹”的事情,其实也很好理解,皇帝好不容易坐上王位,这些能力卓越的有功之臣,在军中和朝廷都有极高的威望,万一哪天联合起来谋反,岂不是要把江上拱手让与他人?
所以,这些开国的皇帝很多时候也是为了出于自保和巩固江山统治,才会把一些功高震主的功臣杀掉,以绝后患。然而,有个皇帝却很特别,他不仅没有诛杀功高震主的大将,反而安慰他不用担心因功劳太大被杀的问题,此人正是秦始皇嬴政。而这位功高震主的大将军乃是战国后期秦国名将王翦。据说王翦这人从小是天生神力,而且智谋超群,他还坚持每天习武锻炼,练就了一身好功夫。
秦王嬴政志在统一天下,对于人才自然是十分青睐。于是,他就去请王翦为国家效力,还任命他为将军,统兵争战四方。可是,王翦虽然武功很棒,但却无实战经验和排兵布阵的谋略,但他是个勤奋好学之人,于是就苦读兵法,终于学有所成。为了报答嬴政的知遇之恩,彰显为国尽忠的决心,王翦率领大军开始了征服天下的霸业,先后打败了赵国、燕国、楚国的军队,并且从未有过败绩,得到了显赫的军功。
原本来说,这是一件令人王翦自豪和骄傲的事情,立了大功就能光宗耀祖,还能封侯加爵。因为秦国自变法以来,对于赏罚特别分明,对有功之人必定重赏赐,对于有过之人则必须严惩,正是这种激励机制,才令秦国逐渐成为战国后期的第一强国,也为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可是,王翦却在嬴政赏赐前主动提出辞呈,表达了希望解甲归田的愿望。他这么做的目的自然是不想因自己功劳太大而被嬴政给杀了。
但是,嬴政却拒绝了王翦的辞呈,他也意识到了王翦的忧虑,于是还向他保证,只要终于自己就绝不会杀他。这样以来,王翦就成了为数不多功高震主却能保住命之人。小编以为,秦王嬴政之所以不杀功高震主的王翦,一方面体现了他对于掌控朝局和军队的高度自信,也只有嬴政这样的霸气和魄力才能最后一统天下,成为始皇帝!另一方面,王翦主动请辞也让嬴政产生好感,意识到这个家伙功劳虽然很大却不居功自傲,还有自知之明,而且嬴政还需要王翦去为他扫除统一天下的所有障碍,因此才不会舍得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