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传圣旨是什么罪?东汉臣子假传圣旨为什么皇帝反而嘉奖他?
时间:2018-07-21 10:15:50 阅读:(300)
我们经常在影视剧里面听到这样一句话“假传圣旨可是死罪”,的确,在古代,如果有人假意用皇帝的名义发布什么旨意,那真的是要被判死刑的。圣旨毕竟是皇帝的旨意,你却用皇帝的名义去颁布消息,那岂不就是把自己当做皇帝了?这种情况怎么可能会被允许。但是在东汉时期,有一个臣子,就这样假传圣旨,但是事后皇帝不但没有怪他,反而对他加以赏赐,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东汉建武二十五年,伏波将军马援率部征讨武陵蛮人,大军受阻于壶头。适逢酷暑,很多士兵患瘟疫死亡,马援也被传染,不久死于军中。
马援去世时,汉军因瘟疫而死的士兵已超过半数,时任汉军监军的宗均于是就与军中将领们商议道:“今道远士病,不可以战,欲权承制降之,何如?”(我们远道而来,如今又有许多官兵染疾,不可以再作战了,我打算权且代表皇上发布命令招降敌人,怎么样?)
“权承制”,权且代表皇上发布命令,宗均说得的轻巧,但这话实质上就是要假传圣旨。在古代,假传圣旨,那可是欺君罔上的大罪,是要被抄家灭族的。所以,将领们听闻宗均这样说,全都伏在地上不敢应声。
宗均见众将都不敢吭声,便搬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道理,说:“忠臣远在境外,若有保护国家安全之策,可以专断专行。”然后就自己做主拍板,决定假传圣旨,调伏波司马吕种代理沅陵县长,并命他带着诏书进入敌营,宣告朝廷的恩德和信义,自己则率军尾随其后。
这个时候,蛮军受汉军围困日久,实际上也已经饥困交迫,处于崩溃的边缘。待他们看到吕种带着诏书进营,宗均率军尾随其后时,都十分恐惧,便一道杀死自己的首领投降。
宗均于是率军进入蛮人大营,遣散蛮人兵众,命他们各回本郡,又委任地方官吏进行管理,终于平定了武陵蛮人之乱。平定武陵蛮人之乱后,宗均与众将班师回朝。还没到京城,宗均便先自我弹劾假传圣旨之罪。而光武帝刘秀不但没有怪罪,反而还派人出城迎接,嘉奖宗均的功绩,赏赐金帛,并命他经过家乡时可以回去祭扫祖坟。
那么,宗均假传圣旨,光武帝刘秀为何不但没有怪罪,反而还嘉奖他呢?
1、宗均假传圣旨,意在君国社稷,而非为自己谋私利。
宗均字叔庠,东汉南阳安众人,通晓《诗》《礼》等儒家经典,为人宽厚忠诚,格耿直,不喜文法。比如在其担任九江太守时,他竟然把府衙里的掾、史等官员一律裁撤,也不让督邮外出巡查而留在府内,每五天才处理一次政务。
在这次假传圣旨之前,宗均还曾做过违抗圣旨的事。此事发生在宗均任上蔡令期间,当时,有关部门为了响应光武帝刘秀节俭薄葬的精神,下令禁止人们丧葬奢侈浪费。
但宗均却认为,禁止人们丧葬奢侈浪费,不是治国理政的当务之急。因为眼下还有许多不守信义的百姓还没有用德政驯化,而人们送终超过规定只是轻微过失,所以就顶住了各方压力,抗旨不遵,不肯施行朝廷的命令。
无论是抗旨不遵,还是假传圣旨,宗均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君国社稷,而非为自己谋私利。光武帝刘秀深知这一点,所以不但没有怪罪,反而还嘉奖了他。
2、宗均事后及时采取措施补救,处理得当。
宗均假传圣旨虽然没有私心,是为了君国社稷不得已而为之,但他自己心里其实十分清楚,假传圣旨并非小事,而是触犯皇权君权的大事。所以,在班师回朝时,宗均及时采取了补救的措施,自我弹劾假传圣旨之罪。
自我弹劾,不仅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
宗均当时如果以领军平定了武陵蛮人之乱有大功劳而沾沾自喜,忘乎所以,不自我弹劾假传圣旨之罪,光武帝刘秀宽宏大量,一时间不予追究,但日子旧了,就难免有人会拿这件事做文章,弹劾宗均假传圣旨之事。到那时,时过境迁,光武帝刘秀会不会重新定宗均的罪责就两说了。
而宗均一回朝,马上就自我弹劾,一来堵住了悠悠之口,免除了后患;二来也及时向光武帝刘秀表了态,认了错,表示自己并非有意冒犯,从而争取到光武帝刘秀的谅解。所以,刘秀不但没有怪罪,反而还嘉奖了他。
当然了,宗均假传圣旨,不但得到罪责,反而还得到了嘉奖,还有关键的一点原因是光武帝刘秀够宽宏大量,够英明。
如果光武帝是个胸襟狭小的昏君,他管你宗均是为了个人私利还是为了国家社稷,更不会管你宗均如何表态认错,他只要认定你敢假传圣旨、触犯皇权,就敢不分青红皂白地砍了你。所以,宗均假传圣旨不但没有被怪罪,反而还受到嘉奖,还应该感谢自己处在一个不错的朝代,遇到了一个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