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奇怪!为何中国古人如此热衷于“生孩子”
时间:2017-05-11 10:48:59 阅读:(355)
中国古人的生育能力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事实上自从西汉(3000万左右出现明确人口记录以来至清朝(四亿左右)我国人口始终占世界人口总数的四分一左右,中国人“繁殖”能力可见一斑。为何古人如此这么热衷于“生孩子”呢,原因是多方面的,没有什么标准答案,在这里笔者就列举了六大原因和大家一起分享。
网络配图
一 重农抑商,男耕女织的经济基础;
中国古代生产力发展相对比较缓慢,根本谈不上大机器生产,历来统治者包括底层百姓都有浓厚的重土思想。即便是从商有了财富最终也是用来购置田地而非进行扩大在生产上。重农抑商长时间都古代被统治者视为国策,而中国的重农抑商政策是建立在男耕女织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体制下的。男耕女织简单理解就是男人负责重体力劳动的农业生产,而女人则负责相对轻松的手工业生产,两者互相依存,自给自足构建了独特封建自然经济。这种体制十分的脆弱,最怕两种情况的出现:第一风是不调雨不顺,直接影响收成,没了收成就看自己的命硬不硬了,但这也很无奈,毕竟这也算是天意;第二家中缺乏劳动力,或者仅有的劳动力不足以支撑男耕女织运转,相比于第一种天灾的无解,第二种的解决方法确实非常简单,劳动力不够那就生呗,要生,要生。
二 国家战争机器的需要;
我国自古以来历代统治者都努力追求大一统,国家一旦分裂,各路诸侯立马陷入混战,力求重新统一,而统一的方式大多就是以战争为主,有战争就有伤亡,比如战国第一大战——秦赵长平之战,秦国先期投入了60万兵力,赵国投入了45万。秦军损失过半,而赵国45万军队遭到了团灭;又如三国赤壁之战,双方号称百万决战;汉与匈奴之战、晋朝的八王之乱、唐朝的安史之乱、五代的晋唐之战、金蒙之战等这一系列的战争都是双方投入总兵力百万级别以上,需要大量的社会劳动力作为基础。若是这要是按现在计划生育的国策下,根本不够维持战争的需要,何况是在冷兵器时代。所以大多历来统治者都是鼓励百姓早婚早育,(在中国大多数朝代男女结婚平均年纪都不超过16周岁)并且政府鼓励多生育,以此为足够的兵源提供基础。
网络配图
三 传宗接代、光宗耀祖等传统文化思想熏陶;
中国古人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断绝香火乃封建社会最忌之事,正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若是自家子女没个十丁八口那是会被人笑话,这个家族也在社会上没有地位。相反子孙旺盛,族系庞大则是光宗耀祖的重要表现之一。
四 重男轻女的狭隘理念
中国古代社会是个典型的重男轻女社会,一方面男在农业文明社会的时代确实有着明显的优势,从事重体力劳作事物男人更为合适。特别是在冷兵器时代男人确实更能左右时代的发展,因而得到更高的地位也理所应当;另一方面长期主导思想的儒学所倡导的三从四德伦理观,从为重男轻女提供了理论上基础。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条条都是重男轻女的表现,甚至在宫廷之中母凭子贵也是理所应当。但是谁能保证每次都能生出儿子呢,又谁能保证生出的一个儿子将来能健康成长呢,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就是按照概率学多生几个。这样质量数量都能得到保障。
网络配图
五养老的需要
我国古代没有什么社会保障体系(退休官员、享受爵位的世家除外),更没有社保局、养老院之类的机构。平民老百姓的生老病死可都是自己处理的。如何能让自己有个幸福的晚年呢,晚年的至少在物质上得到保障不至于饿死街头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年轻的时候多生孩子,不求这些孩子都有出息,但是但凡有一个有出息了,基本上晚年算是有归路了。这就所谓的多子多福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