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周馥被李鸿章赏识竟然只是因为字好
时间:2017-05-10 16:52:21 阅读:(333)
咸丰十一年(1861)十月,两江总督钦差大臣曾国藩驻节安庆,据上游地形之便,谋划剿灭发逆之大计。曾国藩是古人之风,为收集思广益之效,在大营门外放了一个木匦,也就是人民来信意见箱,鼓励军民投书,参政议政。
一天,曾大帅突然看到一封人民来信,谈及平灭太平军的种种策略,问题讲得很有逻辑,办法也多数符合实际。曾国藩对这份意见书非常赏识,赞叹道:“今之祖生!”
网络配图
曾国藩所言的祖生是指东晋率家兵北伐,中流击水的祖逖。曾国藩并不是第一次拿祖逖来夸人了,日后的淮军大将、一代名臣张树声给李鸿章写信被曾氏看到,也被曾大帅夸为“当今祖生”。
看来,曾国藩巴不得人人当祖逖,为国家分忧呢!
中流击水的祖逖
此时,李鸿章还是在曾国藩幕府混饭吃,尚未独当一面。心有天下的李鸿章很早就开始谋划搭建自己的班底,毕竟枭雄不能一辈子做幕僚,何况曾国藩也希望他能飞出去。
尚是幕僚的李鸿章也看到了这封信,他对信的内容自然也很赞同,但更欣赏的是信上的文字,甚是工整俊美。李鸿章料定,写字如此工整之人,必是文案高手,也必定是行政事务的行家。
李鸿章多方查访,才知道这封意见书是别人代笔,而代笔者名字叫周馥。
网络配图
周馥是安徽建德人,也就是今天的东至县,生于道光十七年(1837)。洪天王在广西振臂一呼的时候,周馥只有15岁。太平军打到安徽的时候,未满20岁的周馥还没有完成私塾的学业,就跟着家人在建德和彭泽两地来回奔波,忙于逃命。
在流亡的岁月里,生存能力很强的周馥摆过卦摊、贩过茶叶、代人写信和讼状等。正是因为有流亡的社会体验和替人代笔的文字历练,才有了周馥那封见识与书法同样出彩的意见书,才使得他受到曾国藩和李鸿章的赏识。
李鸿章设法将周馥请到身边,分薪水资以给之,也就是从自己的薪水里分一部分给周馥。尚未自立门户的李鸿章看到周馥这种人才,不惜用自己的薪水来笼络,足见豪杰本色。
同治元年(1862),李鸿章受命组建淮军,周馥随李氏前往上海、苏南一带,开始了他的幕僚生涯。事实证明,曾国藩和李鸿章的眼光都没有错。
李鸿章入沪之后,很快被任命为江苏巡抚。李鸿章带领淮军征战苏南之际,周馥随军出征,担任文案工作。
网络配图
同治二年(1863),因淮军屡战屡捷,朝廷令李鸿章保奏各营将士。李鸿章乘便将周馥列入保奏名单,遂得以从九品留江苏补用,虽然只是候补,而且是九品,但这毕竟是白丁周馥第一次进入公务员序列。
同治三年(1864)六月,湘军攻克南京。李鸿章以江苏巡抚入场监临乡试,周馥随李鸿章赴南京应试,可惜未能考中。
虽然科场失利,但是毕竟有军功,又有李鸿章这棵大树,周馥 的仕途注定顺利。不久,周馥被保举为县丞,相当于常务副县长。
第二年,李鸿章署理两江总督后,又保荐周馥“以直隶州知州留于江苏补用”,这就是候补六品官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