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万军:崇祯自杀前期盼的最后一棵救命草
时间:2017-03-27 10:49:13 阅读:(471)
张居正去世四十年被平反,去世后六十年后,在大明全国的各个阶层,再次成为了热门话题人物。朱由校死后,弟弟朱由检继位,是为崇祯皇帝。他干净利索地干掉了魏忠贤及其阉党群。崇祯帝在其执政初期,号召众臣效仿张居正,励精图治,为国操心。崇祯十三年,皇帝还下旨让张居正的已故长子张敬修世袭父亲生前的所有荣誉,并启用张敬修的长孙、即张居正的长重孙张同敞,任职中书舍人,希望他能够继承祖先的光荣传统。人们以为中兴在即。但是,大明其实已进入死亡倒计时。
网络配图
号召学习张居正的崇祯皇帝,很快暴露了比万历皇帝还差的致命缺陷:志大才疏,反复无常。
他一边号召大臣学习张居正,一边把大臣视为“贼寇”与“鞑子”之外的“第三股势力敌人”,边用边毁,股肱之臣在他手下无一善终。崇祯在位17年,前前后后换过50位内阁,14位兵部尚书。杀死或逼得自杀的督师或总督多达11人,杀死巡抚11人、逼死1人。被他抓进监狱关押、殴打、间接逼死、战死、自杀、判刑的高级官员多达几十人。仅崇祯十四年这一年,被关押在监狱里的具有大臣资格的官员就多达145人,这个数字几乎占当时具有大臣资格官员的一成比例。再加上政策朝令夕改,横征暴敛,重用太监,直至派太监做监军、指挥军队,很快,就导致政治经济国防全面崩溃:农民起义,外敌入侵。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起义军兵临北京城,关外清兵趁火打劫,挥师南下。无论是崇祯皇帝,还是朝堂群臣,都意识到内忧外患,大明王朝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家贫思贤妻,国难思良相”!
在这关乎国家存亡的关键时刻,上苍能否再降生一个张居正来为大明朝力挽狂澜呢?
遗憾的是,此时已经无人应声。在反复无常的主子手下,大臣们一边应付做“准备牺牲状”,一般寻找下家、为自己找条生路了。
但是,张居正的后人却没有让崇祯帝失望。
国破山河在之际,张居正的长重孙、一介书生张同敞,主动站了出来。此时崇祯帝已经无兵可用,张同敞请崇祯派自己南下调兵。崇祯帝也对张同敞借张居正的影响力调兵勤王抱有一丝希望,于是照准。张同敞日夜兼程,可惜他还未召来几个兵,崇祯帝就已经殉国于煤山了。此后清兵入关,绵延近三个世纪的大明朝就这么亡了。张同敞的亲友同学,都劝他远走避难,以保张家血脉,因为他到此时还没有孩子。但张同敞却说:“先祖为国,常思死而后已,我怎能做个不肖子孙呢?”意思就是说,我的曾祖张居正可以为了国家,不计个人的生死荣辱,我当然也要像他老人家一样,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怎么能只顾自己呢?我若
贪生怕死,死后还有何脸面去见我的曾祖父呢?
此时,他明知明朝已然大势已去,但却下定决心,决不坐以待毙,要像祖先张居正那样为国家做点什么,无论成败!
张同敞先是积极帮助南明政权筹划抗清大业,弘光政权灭亡后,他又赶赴云南保护永历帝,誓死抗清。永历帝封张同敞为总督,让他协调各路兵马。可实际兵权却掌握在各路将领手中,大家人心涣散,不听调遣。张同敞只有寄希望于一腔热血感动众人。因此作战时,他虽是一介书生,却总是冲在最先;士气动摇时,他则安然不动。多少次,他以个人的气概稳定了军心,渐渐地,终于赢得了广大官兵的信任与爱戴。
可惜,明朝气数已尽,张同敞再强也是孤掌难鸣。在坚持抗清了八年之后,也就是永历五年,清军攻入广西,桂林城破。守城的张同敞被俘。
清军攻入桂林城。叛国降清的定南王孔有德劝降张同敞,张同敞义正言辞,把孔有德卖祖求荣骂得狗血喷头。孔有德恼羞成怒,当即命人打断了张同敞的双臂,并挖掉了他的一只眼睛。可张同敞依然怒骂不止。当孔有德得知这位不怕死的明将是张居正的曾孙时,也不免被震慑住了,只好把他先关了起来。
狱中张同敞写了一首《自诀诗》:“弥月悲歌待此时,成仁取义有天知!衣冠不改生前制,名姓空留死后诗。破碎山河休葬骨,颠连君父未舒眉。魂兮懒指归乡路,直往诸陵拜旧碑。”这诗是说,自己要杀身成仁,舍身取义,自己生是大明的人,死是大明的鬼,如今山河破碎,国破家亡,也无所谓什么死后安葬,入土为安了,就算是我的魂魄,在我死后也不会只想着回到家乡去,而是要像我的祖先张居正一样,到我大明的历代皇陵那里去拜谒。以此来告诉世人,大明虽亡,但张居正的子孙自有代代忠骨,浩气长存!
网络配图
孔有德读了这诗,知道劝降无望了,决定杀。行刑那天,张同敞坚决不肯跪着受刑,他站着看着刽子手,面无惧色。他的头被砍掉之后,身子却屹立不倒,刽子手上前一推,却推不动。当时,孔有德和在场清兵都吓傻了,不由得纷纷给张同敞血淋淋的尸身下跪,还磕了几十个响头,那尸体才砰然倒地。
逃至南宁的永历帝听说此事后,悲愤至极,遂下令朝廷上下拜祭。对于张同敞,永历帝念其临终时还没有子嗣,特地赠封其为江陵伯。据说有一段时间,永历帝每天拿着张的绝命诗反复地读,边读边流着泪说:“国无江陵!国无江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