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一些人称吃饭为“打尖”?
时间:2018-12-15 11:41:50 阅读:(116)
说到古代人吃饭其实还是挺有讲究的,毕竟这是人的基本生存,话说我们现在人吃饭就叫吃饭了,但是在古代其实有的时候吃饭不叫吃饭而是叫打尖,那么有的网友要问了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古代吃饭为什么要叫打尖呢?下面就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
在古代,日常起居中衍生出不少俚语,如“打尖住店”,这个词在古装剧中是高频词,十分常见,有许多人也搞不清楚,为什么要把吃饭叫做“打尖”呢?
这还真不是空穴来风,一般都认为路途中吃点东西休息一下再赶路叫“打尖”,在曹雪芹的《红楼梦》中写过“忽然宝玉的小厮跑来请他去打尖,秦钟远看着宝玉所骑的马,搭着鞍笼,随着凤姐的车往北而去……”;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也有过“这回出京,在张家湾打尖,看见一首题壁诗,内中有两句好的”,这个词在历史名著中出现过很多次,尤其是明清时,可见已经是约定俗成。
按说起来,打尖和吃饭确是风马牛不相及,无论如何也扯不到一起,怎么就成了一个意思呢?我查了不少资料,发现大家的看法出奇一致。即打尖是“打火”的讹误。
宋元时,社会经济发达,衍生了许多民间生活用语,其中就有“打火”。在当时,人一天需三餐,每餐都要引火做饭,做饭只能靠打火石,所以做饭必点火,点火必打火,久而久之,就把做饭叫做“打火”。这种说法有考古学依据,在元代流行的诸多话本中,一律将吃饭叫做“打火”,这就是证据。可能是年代久远,也可能是路边的旅店写招牌的时候文化水平低,没弄清楚,写来写去就改为了打尖,以讹传讹,原来的说法反而没人提,旅途中吃饭就自此彻底改为了“打尖”,时间大约是明中期到清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