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美苏争夺德国科学家,为何没听说争夺日本科学家?
时间:2020-06-01 14:08:36 阅读:(140)
1945年5月,德国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欧洲西线的盟军与东线的苏军已经相继进入到了德国柏林市。拼接这最先进入柏林的优势,苏联夺取了德国大批大批先进的工业设备。而姗姗来迟的盟军方面便开始大量的吸收着纳粹科学人才。之后苏联人开始醒悟了,也开始拉拢纳粹德国的一些科学人才和工程师。刚刚平息战火的柏林又热闹了起来。那么,日本也是二战的战败国,其科技发展也非常不错。美苏有没有争夺日本科学家呢?
我们知道,二战期间的德国科技是相当发达的。德军不仅在战场上使用了威力极大的V-1、V-2火箭,更是研发了喷气战斗机动制导导弹等先进武器。早在二战结束之前,美国就制定了一个争夺技术人员的计划,被称为“云遮雾绕工程”。
然而,美国国内却有不少人极力反对使用纳粹人员。美国只得将计划重新改名为“回形针工程”,以其他名目暗中吸纳德国人才。
事实上,苏联也在后来建立起了类似的计划,但招揽效果却并不好。究其原因,苏联的意识形态始终和资本主义世界有所差距。就像东线德军更是宁愿赶到西线向美军投降一样,德国的科学家也对美国要更亲近一些。
通过“回形针工程”,美国将100多名德国科学人才带回了国内。这些人后来多数成为了美国技术领域的重要力量,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被称为“火箭之父”的纳粹党人冯·布劳恩。
冯·布劳恩是V-2导弹的总工程师,在战争期间为纳粹德国发明了多项先进武器,给盟国造成了巨大的打击。在去美国后,他成为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空间研究开发项目的主设计师,主持了运载火箭土星5号研发,帮助人类实现了登陆月球的壮举。
德国科学人才带来了如此巨大的影响,恐怕是当初斯大林没有想到的。否则他也不可能在一开始只下令掠夺先进的科学设备,干出这种丢了西瓜捡芝麻的事情。
那么,为什么苏联不去争抢日本科学家呢?
在二战期间,日本的科技虽然不能说是最发达,但也有可取之处。比如日本的伊400潜艇,不仅是当时全球吨位最大的潜艇,也是下潜深度最深的。另外日本还开发出了水下航母,甚至可以承载水上飞机向美国发起袭击。
不过,除了潜艇之外,日本的其他技术却并不见得比美国和苏联更好。在二战的科学技术方面,日本还曾经闹出过一个巨大的“国际笑话”。
在1931年占领东北后,日本建立了一个“伪满洲国”。当时日本想要掠夺战略资源,在东北挖石油。结果日本国内的专家团队认为,石油是海底腐泥经过岁月沉淀形成的,有石油的地区一定在海边。所以日本派出团队到东北沿海地带进行侦测,最终一无所获。
由于没能在东北开采到石油,日本后来不得不选择了出兵东南亚抢资源的南下政策,也就把美国拉入了二战。
不过,日本人也有一项研究对苏联和美国有强大的吸引力。那就是臭名昭著的731部队所掌握的活体实验数据。这批搞人体实验的“科学家”,后来被美国人带走,到美国享受了极高的待遇。而人体实验的研究成果,也被美国人加以研究,后来运用到了朝鲜战场之中。
那么,既然日本同样有领先世界的科技,为什么苏联不出手抢夺呢?
原来,苏联也曾努力过,只是最终日本的科学家全部被美国吸收了。
我们知道,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同日本缠斗了4年,一直到1945年的原子弹爆炸才彻底结束了战争。在太平洋战争中,美军遭到了日本人顽强抵抗。尤其是在硫磺、冲绳等岛战中,美国人可谓是损失惨重。
在日本宣布投降之后,美国军队便迅速占领了日本。而苏联只是在日本投降前一周才进入东北趁火打劫。在日本投降三天后,才火急火燎地抢夺了北方四岛。当斯大林想要更进一步,向北海道进发时,却遭到了驻日美军司令麦克阿瑟的严词拒绝。
从当时的国际形势来看,美苏争霸的苗头已经开始初现端倪。但由于苏联在苏德战争中遭到重创,全国损失了数千万人口,基础设施更是被毁坏殆尽。因此当时的苏联根本无力同美国争锋。明确认识这一点的斯大林,也不愿意在短时间内和美国翻脸。
如此一来,日本的全部资源几乎被美国尽收。就算苏联想要抢夺,也是有心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