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联军为何不跟志愿军拼刺刀
时间:2021-03-24 10:24:36 阅读:(119)
二战结束之后,英国的27旅原本是英国本土的战略预备队。不过在紫石英号被炮轰后,清楚了中国的态度,担心解放军会收复香港,于是便将该旅调至在香港驻守。该旅下辖皇家勒斯特郡团第1营,阿盖尔和苏德兰高地人团第1营(后文简称阿盖尔营),米德赛克斯团第1营(后文简称米德赛克斯营)。每个营编制营部60人;营部连1个,150人,主要是通信和后勤人员;步兵连3-4个,140人;火器连1个,160人左右;其中米德赛克斯营为4个步兵连。
1950年8月28日,英军总部命令第27旅部率阿盖尔营和米德赛克斯营参加朝鲜战争,并补入皇家澳大利亚团第3营,以保持建制完整。
入朝后,英军第27旅缺编极为严重,2个营加直属分队仅1555人,加上后补入的澳大利亚营1010人,也仅2500余人。但兵员素质较高,新兵全部留在香港没有参加,由其他部队补入老兵。美军在朝鲜转入反攻后,英国从本土和德国占领军抽调的老兵也都到位,实力上升到5000人,不过没有坦克和重炮,由美军负责提供支援。
在经历了釜山防御战的残酷后,美军第8集团军转入反攻,英军第27旅跟在美军后面痛打落水狗,此时的朝鲜人民军毫无战斗力可言,被英军打得落花流水。
麦克阿瑟悍然越过三八线,一直是左路美军第一军前锋的英军第27旅怨声载道,终于由美军第24师21团接替。但是让英军没想到的是,没过几天韩军第2军团和云山美军骑兵第1师的大溃败,让他们变成了后卫。开路当先锋,撤退当后卫,极度不满的英军骂骂咧咧地进入了阵地,阿盖尔营(欠A连)、米德赛克斯营、澳大利亚营成品字形部署在清川江东岸,阿盖尔营A连部署在江桥的西侧,在英军第27旅以南4公里处的清川江西岸是美军第61野战炮兵营。英军眼睁睁地看着韩军第1师团、美军骑兵1师、步兵24师的部队从他们面前逃离。而英军第27旅却要坚守在清川江的博川、新安州渡口上。
此时志愿军39军117师正以350团、师指挥所、349团的队形兼程南下进行追击。1950年11月5日拂晓前,前卫350团进至博川东南的大扬洞、上扬五里地区,发现一个美军榴弹炮阵地。团长赵先顺、政委王千祥遂命尖刀连1连发起进攻。
这正是美军配属给英军第27旅的第61野战炮兵营。350团当时并不知道,自己的追击绕到了英军第27旅侧后,而美军第61野战炮兵营更没想到中国人居然绕过了英军攻击自己,却没人知道中国军队是从哪里来的。
战斗就在这种情况下打响了。
虽然遭到突然进攻,美军第61野战炮兵营反应还是相当迅速,除了炮手外,所有人都配发了自动武器,布置到环形阵地上。而阿盖尔营A连立即紧急出发前往救援。
听到美军炮兵遭到袭击的消息,英军第27旅旅长考德准将大惊失色,如果清川江东岸出现问题,那他的后路就被断了,于是立即命令阿盖尔营全营返回救援。
志愿军这边,在1连发起进攻后,2连3连也加入了战斗,但战斗并不顺利。美军炮兵手持步枪、机枪拼命反抗,C连连长穆尔上尉指挥两门榴弹炮进行抵近射击,一口气打掉1400发炮弹。350团没有任何重武器对美军火力进行压制,战士们只能依靠勇敢不断逼近美军。数个小时的激战后,美军只有一门榴弹炮及六辆汽车被摧毁,2人阵亡,35人受伤;而美军称志愿军有70牺牲,其中很多人距离美军榴弹炮护盾只有几米。在整个运动战期间,对付美军炮兵这种汽车防御圈,志愿军始终缺乏办法,这是缺乏重火力的原因。
激战中350团1营营长徐春波还发现英军炮阵地北方即为清川江桥,立即明白过来自己穿插到了敌军后方,只要炸掉江桥,在西岸的敌军就会被切断后路。可惜爆破行动功败垂成,出击的爆破组虽英勇奋进,但受美军火力所阻,全部牺牲。如果这一行动成功的话,英军第27旅就会失去退路,英国报纸在第二天会哀嚎遍野。非常可惜。
天亮后,英军阿盖尔营发起反攻,350团留1连坚守,其余部队转入隐蔽。此时1连经过晚上战斗已伤亡过半,但在连长张文年指挥下顽强反击,营长徐春波也坚持留在1连阵地上。
英军阿盖尔营集中优势兵力,在美军坦克、重炮掩护下,直扑1连阵地。天空中,美军飞机十余架对着1连狂轰乱炸。营长徐春波、连长张文年先后牺牲。但打了整整一个上午,英军阿盖尔营仅有一次冲上志愿军阵地,随即被打退,除此毫无作为,再也没有之前追击人民军时的滔滔杀气。
眼看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英军第27旅旅长考德心急如焚,不顾自己的防御任务,将澳大利亚营抽回,加入对志愿军的进攻中。
中午刚过,澳大利亚营越过阿盖尔营发起新一轮的冲锋。澳大利亚营是“联合国军”中最勇猛的部队,在10月与朝鲜人民军的战斗中,该营直接上刺刀冲锋,直接打垮了人民军239团,人民军在刺刀面前破荒而逃,270人被刺死,200余人被俘,而澳大利亚营仅负伤7人。
但是澳大利亚营的这次冲锋,上了刺刀的澳大利亚人遭遇了真正的白刃战。已伤亡大半,只剩30余人350团1连面对蜂拥而至的澳大利亚兵,没有半步退缩,挺起刺刀迎了上去。血腥而残酷的搏斗后,澳大利亚营突破了1连的阵地,所剩无几的1连指战员向后退去收拢队形。澳大利亚营在这次白刃战中获得了胜利,可是此战后,澳大利亚营再也不搞刺刀冲锋了,再也不愿和志愿军拼刺刀了。因为占据绝对人数优势的他们,在这场白刃战中被刺死12人,另有64人负伤。而澳大利亚营的经历在“联合国军”中成为传说,让其他军队明白了一件事:别和中国人拼刺刀。
见1连无力再战,350团团长赵先顺命2、3连,2营先后投入战斗。
看到中国人兵力不减反增,考德彻底不愿意继续在清川江西岸待下去了,命令米德赛克斯营也返回东岸,立即扫除公路附近所有的中国军队。狭小的战场上出现一片混乱的局面,英军三个营和志愿军两个营展开了生死搏杀。英军认为志愿军要切断自己后路,志愿军却发现自己已被英军反包围,认为英军想聚歼自己。双方都没有对战场局势做出一个清晰的判断,这也是遭遇战的一个常态。
但是战场态势却对350团极为不利,随着英军第27旅全旅返回清川江东岸,已形成了西南、东南、北三面夹击350团的态势。而且美军也认为英军第27旅遭遇危险,空军、炮兵和坦克拼命进行支援。在大白天进行这样的战斗,对350团极为不利。
在美军空地火力的猛轰下,为了掩护团主力,1连、3连、4连死战不退,因为对志愿军350团来说,情况危急到极点,在如此狭小的区域内,一旦前方部队被突破,整个团主力立即会被英军分割为孤立的小块,全团都会全军覆灭。
继1连之后,4连为确保团指挥所安全,不顾伤亡,与英军搏命,全连战至只剩十余人,而剩下这十多个人全部手握手榴弹,做好了与英军同归于尽的准备。
得知前方的情况,117师师长张竭诚也着急了。他命令349团立即跑步前进,向博川桥头堡奔袭,解救350团。但是英军第27旅旅长考德根本没有考虑围歼350团,他满脑子想的就是逃跑。当米德赛克斯营和澳大利亚营在美军火力支援下稍稍压制志愿军后,考德根本不管自己已经形成包围歼灭战的有利态势,直接命令澳大利亚营掩护全旅撤退。
11月5日傍晚,澳大利亚营也退出战斗,撤回英军第27旅新的防御圈,担任后卫。
但是让澳大利亚人没想到的是,349团跟随而至,立即发起进攻,仅4个小时激战,澳大利眼营两个连被打垮。英军第27旅一时间如惊弓之鸟、风声鹤唳:“明天我们就会全部完蛋了。”
让英军感到幸运的是,当澳大利亚营顶不住之际,志愿军突然撤出战斗。这是按照彭德怀的命令,结束第一次战役的战斗,转为诱敌深入。
博川桥头堡战斗,我军称为上扬五里战斗,是志愿军与英军的首次交锋。对志愿军和英军来说都是遭遇战后的仓促战斗。对于志愿军来说,这一仗吃了大亏,此类战斗在以后会成为常态,即追击部队在追击中突然遭遇敌军后卫,被迫在兵力、火力都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冒着敌军空地火力与敌进行白天的战斗。这种战斗,志愿军显然是会吃大亏的,此战350团伤亡700余人,1营营长徐春波、2营教导员薛志友都力战牺牲,伤亡之大,触目惊心。
志愿军在运动战阶段始终未能解决这一问题。这也是没有办法的,这超过了志愿军当时的能力。并且要知道如果在追击中,前卫部队不敢大胆投入战斗,那么以志愿军贫弱的火力,两条腿行进的机动速度,根本无法兜住逃跑中的敌军。因此追击部队的前卫,必须不怕牺牲,勇猛出击。这种牺牲,是必须的,这一点,志愿军一直执行得很坚决。
英军并不是不敢拼命,在朝鲜战争中,英军没有建制部队主动投降,就算被志愿军俘虏,也在力战到最后,失去了抵抗能力。但是英军的问题和志愿军不一样,志愿军是客观上能力不足,这是国力所限;英军还是出在人的因素上,在战斗脱离危险后,英军就不愿意继续拼命了。他们根本不管战场态势对他们发生了极有利的变化,宁可错失战机,也要坚决撤退。这和志愿军完全相反。其实美军也是这样子。志愿军能和技术优势之强敌抗衡,并战胜之,这其实是个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