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怎么取字?现代人可以给自己取表字吗?
时间:2019-11-17 10:41:29 阅读:(361)
在看到很多古装剧,或者是对一些古人进行了解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很多古人基本上都有一个“字”,也叫做“表字”,在一些同龄人之间相互称呼的时候,都会叫对方的字,没有字也就算了,如果有字还要叫大名的话,其实是一种很不礼貌的行为。不过,不知道现如今现代人是不是还可以取字呢?现代人又应该怎么取字呢?
现代人为何不再取“字”了
赵云,字子龙;关羽,字云长;张飞,字翼德。没错,我们今天说的就是这个“字”,也就是表字。表字是男子在行冠礼时,族中长辈或者请的大儒给自己取的表字,记住是“取的表字”,不是“娶的婊子”。表字是为了让别人称呼的,以示礼貌,大名是自称的,当然我们一般称呼历史人物都是大名。
表字最初是从商周开始的,到了东周时期在上层阶级已经很普遍了,当然后世的历朝历代,能够享有表字的也大多是上层和士人,贫民百姓有的连名都没有,更别说这个了。表字文化已经存在了几千年,但是在近现代它慢慢地退出了历史舞台,看电视剧的朋友们肯定会注意到,民国时期的电视剧,表字还经常出现,比如蒋中正,“介石”就是表字,人家的大名叫“中正”,也不知为何大家都叫他的“字”。我们还常听到“德邻”、“百川”之类的称呼,他们分别是李宗仁和阎锡山,都是各自的表字,所以说直到那个时候,“字”还是存在的。
表字是何时彻底消失的呢?主要是建国之后,其实早在五四运动引进新文化的时候,传统文化就开始受到冲击,后来的“除四旧”基本让表字消失了,当然随之失去的还有冠礼。究其原因,主要是认为表字是封建的糟粕,那个时代的口号是很响亮的,既然有了封建名号,想要保存下来,那基本是不可能的。
除了这个原因以外,还有三点原因,1.户籍制度,建国以来,国家的户籍制度得到全面完善,为了方便登记,大家都是同一个名,称呼也是一个名,哪会给他登记一个名,再登记一个字,这样太繁琐了。2.双名的普遍,古时候,汉朝以后尤其是三国时期,人们基本都是单名,当时以双名为贱,单名为尊,不信你数数三国人物的名字。单名有个缺点就是容易重名而且寓意不完善,不过当时人都有表字,对名字加以解释,这就让名字的内涵丰富了不少,相比较关羽来说关云长肯定更好点。不过随着单名制度的打破,越来越多的人用开了双名,尤其是现在人口众多,更容易重名,四个字的都出现了,更别说两个字的名字,上户口都不提倡用单名,所以表字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它的意义。3.科技社会的影响,现代社会科技发达,生活节奏明显加快,传统国学正在逐渐遗失,表字文化也随之废弃。
其实原因还是很多的,不过最主要的还是两点,一个是传统文化的远去,一个就是当年除旧活动的影响。编者不是说旧的事物一定要留下来,咱们未必非要守旧,只不过有的时候,与时俱进的进度是否太过迅速?很多东西都没来得及体味就已经被淘汰了,这样真的没有问题吗?当然这里不是特指表字,毕竟它存在了千年时间了,重要的是这个道理。
怎么给自己取古人的字。
古人命字方法的主要依据有以下几种:
①同义反复。如屈原名平,字原,广平为原。孔子学生宰予,字子我,季路字子由,颜回字子渊,诸葛亮字孔明,陶渊明字元亮、周瑜字公瑾,诸葛瑾字子瑜,文天祥字景瑞,都属此类。
②反义相对。晋大夫赵衰(减少意)字子馀(增多)。曾点(小黑也)字子晳,色白也。唐王绩字无功,朱熹(火亮)字元晦,元赵孟頫(俯)字子昂,晏殊字同叔。
③连义推想。赵云字子龙(云从龙);晁补之,字无咎;苏轼,字子瞻(《左传僖28年》:“君冯轼而观之”);岳飞字鹏举。
古人重视名字的内涵,通常的惯例是先起名,待成年之后根据名的含义起个字号。并且有四种起字号的惯例:
1,意义相同的即表字和名意义相同,相通,是并列关系,所以又叫“并列式”。如屈平,字原。广平曰原,意思相同。颜回,字子渊。渊,回水也,意思相同。 宰予,字子俺。予,俺也,意思相同。
2 意义相近的即表字和名意思相近,但不完全相同,可以互为辅助,称做“辅助式”。如:梁鸿,字伯鸾。鸾和鸿都是飞禽,但不是一种,鸿雁和鸾凤可以互为辅助。 陆机,字士衡。机、衡都是北斗中的星名,互为辅助。郑樵,字渔仲,樵是打柴的,渔是钓鱼的,常为侣伴,互相辅助。
3 意义相反的即表字和名意思正相反,这种情况可称为“矛盾式”。如: 曾点,字皙。点为黑污,皙为白色。朱熹,宇元晦。熹是天亮,晦是黑夜。刘过,字改之。改了就不为过错。
4 意义相顺的即表字与名往往出自一句话中,意思相顺,而且字为名的意思作补充解释或修饰,这种情况,可称做“扩充式”。如:徐干,字伟长。《孔丛子》曰:“非不伟其体干也。”名和字在一句话中意思相顺,而且字对名作了补充解释。曹操,字孟德。
因为古人取号有较大的随意,并且不必加以避讳,因此,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饱受文字狱和避讳之苦的明清人,促使他们在名字之外更取别号来表现自己。当时的大多数人都取一个别号,但有些人的别号也有好几个。如清初画家石涛法名弘济,别号清湘道人、苦瓜和尚、大涤子、瞎尊者,达4个之多。
综上可知,我国古人的称谓远比现代人复杂,他们有姓名又有字、号。这种姓名字号的并存,既适应了当事人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情况下的需要,也为中国的姓名文化增添了新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