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兴起的?明朝皇帝是如何过元宵节的?
时间:2019-02-19 17:35:14 阅读:(224)
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又到了,每年的元宵节家家户户都会在自己的家中与自己的家人一起吃着汤圆过节。元宵节是我们中国自己的传统节日,从古至今一直都有着这个习俗,蕴含着我国丰厚的文化底蕴。那么小伙伴们知道元宵节最开始是什么时候兴起的吗?那么现在小编就来给大家讲解下吧。
“元宵”与“汤圆”
元宵节是民间俗称,正式名称是“上元节”、“上元嘉节”,与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十月十五的“下元节”并称“三元”。因正月十五当晚的活动是观灯赏月,品尝“元宵”、“汤圆”,故民间也称为“元宵节”。
这一天,北方的习俗是吃元宵,打上午元宵铺开门到下晚打烊,门口排期的长龙绝不会散去。所以很多机关、团体为了方便职工,都提前买回单位发放。
元宵、汤圆都由糯米制成,内有各种馅料。和中秋节的月饼一样,过去只有山楂、五仁这些传统馅料,后来陆续增加了奶油、巧克力等等。汤圆又被统称为“浮圆子”、“乳糖圆子”,与“团圆”字音相近,以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
荡平“诸吕之乱”与元宵节的起源
那么,元宵节是从何时开始兴起的呢?一般认为,这与汉朝初年平定吕后亲族有关,即“诸吕之乱”。吕后薨逝之后,她的侄子吕禄、吕产等人担心刘姓诸侯王和群臣报复,密谋起兵叛乱,彻底推翻刘氏,取而代之。齐王刘襄为保刘氏江山,先下手为强,在陈平、周勃的协助下,铲除了诸吕。
平定诸吕的那一日刚好是的正月十五,汉文帝登基之后决定在此日为与民同乐,家家张灯结彩,庆祝一天。唐宋以来,元宵节与春节、端午、中秋一道并称为一年当中的四大传统节日。到了唐代,元宵庆典已变成三日,宋代则长达五日,待到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成为史上最长的灯节。
明代皇帝们过元宵的开销
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明代皇帝们每年元宵节的花费也是水涨船高,高达数万两白银,其中搭建鳌山灯棚就是最费银子的一项。
鳌山灯棚是古时元宵灯会的大型的灯彩,其规模与气势不亚于恢弘的楼宇殿堂,可谓灯族之王,也是古近代盛行的大型灯组。
鳌山之名出《列子 · 汤问》。相传上古时代,在渤海以东亿万里处有一深不可测的沟壑,名曰“归墟”。其上漂浮着五座仙山,分别名为“岱舆”、“员峤”、“方壶”、“瀛洲”和“蓬莱”。山中有金玉殿宇,有通体洁白的珍禽异兽和珠宝满挂的植物,花朵与果实均香美可口,食之可长生不老。
然而,五座神山并未与海底相连,而是漂浮海上,随波漂移。神仙们向玉皇大帝陈述了隐忧。玉皇大帝命大禹率十五只巨鳌把它们固定住。巨鳌分三班,每班五只,把五座山分别负在背上,六万年更换一班,方将神山固定。
因此,搭建鳌山灯棚是力图再现表达了人们希望向往那奇妙能带给人幸福的神山的心愿,具有浓厚的宗教情怀与指向。民间和皇室往往都将鳌山灯棚作为灯会的重头戏加以展示。而皇帝搭建鳌山灯棚,则比民间奢华很多,通常要耗费三万两白银左右。
三万两是什么概念呢?折算成今天的购买力:两千两银子可以在北、上、广、深买一栋别墅,足见三万两即使对皇家而言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因此,举凡皇帝想要搭建鳌山灯棚之时,每每会遭到群臣的反对。
当年万历皇帝想在宫中搭建鳌山,想要感受一下明成祖、明宪宗时期在上元佳节搭建鳌山的盛景,被首辅张居正劝止,告诫他要体恤民力,不可铺张奢靡。
民间故事中的闹花灯
除了鳌山的故事之外,民间关于正月十五赏花灯的故事层出不穷,几乎每一部流传至今的小说中,都不乏“闹花灯”、“闹元宵”的片段。
翻开我们常见的话本小说,便知一二。《薛刚反唐》当中,主人公薛刚就是在花灯会上误伤太子,惊扰圣驾,这才引出逃离家门,卧虎山招亲等一系列故事。
《水浒传》中,宋江带着李逵、燕青等人也来到东京汴梁,只为目睹君王、官员与百姓同赏元宵的盛景;当然,重点是看李师师......
《隋唐演义》里,秦琼、柴绍等五人也凑热闹在长安观灯,打死了强抢美女的宇文成惠(宇文化及之子),上演了“五雄闹花灯”的大戏。
《红楼梦》开篇甄英莲在逛灯会时被人贩子拐走。足见千百年来,正月十五“闹元宵”、“赏花灯”已经成为我们重要的民俗文化,流淌在我们的血液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