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词压两宋,孤篇盖全唐是什么意思?指的是哪几篇文章?
时间:2021-09-30 13:14:36 阅读:(332)
之前在中学时就听说过一句话,叫“一词压两宋,孤篇盖全唐”了。大概就是说这一首词就可以压下宋朝所有词的锋芒,这一篇诗文就可以盖过唐朝所有诗文的光芒。这样一看,小编都在心里犯嘀咕了,这是多么大的夸赞啊。仅仅是一首词、一篇诗文,是怎么做到如此成就的?首先么这句话到底是谁说的?“一词压两宋,孤篇盖全唐”又具体是指的哪几篇诗词呢?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小伙伴一定别错过了,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一、一词压两宋
1.原文
满江红·写怀
【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2.翻译
我愤怒得头发都竖了起来,帽子都被顶飞了。我独自登高倚着栏杆向远处眺望,淋淋漓漓的风雨刚刚停歇。我一抬头,就看到天空,忍不住想仰天长啸,一片心怀充满了报国之心。这三十多年来虽然已经建立了一些功名,但是却如同尘土一般微不足道,我南北转战了八千余里地,经过了多少风云的人生。身为一个好男儿,我应该要抓紧时间为祖国建功立业,而不是将青春蹉跎消磨,等到年老时徒劳的独自伤悲。
靖康之变的耻辱,至今仍然没有被雪耻。我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什么时候才能泯灭啊!我要驾着战车向贺兰山发起进攻,将这贺兰山也要踏为平地。我满怀壮志,打仗饿了的时候就吃敌人的肉,谈笑渴了的时候就喝敌人的鲜血。等待我重新收复以前的土地,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
3.赏析
在公元1136年,岳飞第二次出师北伐时,发现自己孤军深入,既无援兵,又无粮草,不得不撤回了鄂州。这次北伐,岳飞壮志未酬,在镇守鄂州时写下了千古绝唱《满江红》。
这首词的上片,开篇就是“怒发冲冠”,表明了作者要为国家建立功业的急切心情。岳飞胸怀大志,面对朝堂上的投降派时,是气愤填膺。可惜岳飞身处的是宋词,宋朝崇尚文学,对于粗鄙的武很是看不起,而且君主懦弱,导致只能一直靠割地赔款来祈求平安。岳飞对此很是气愤,他已经三十岁了,古时都说“三十而立”,他现在只想着为国家多收复几个失地,不要蹉跎虚度了自己的青春。
下片开头就写靖康之战,这么多年的忍让没有用,只有拿起刀枪才能夺回京城汴京和中原地区,从而一雪前耻啊。他感慨着徽宗、钦宗两个皇帝当时被金人俘虏北去的奇耻大辱什么时候才能消除,他从心底里希望现在的圣上能勇敢一些,不要听信投降派的谗言。
整首词读来感情激荡,气势磅礴,岳飞的风格豪放,文章的结构严谨,真是一气呵成,有着及其强烈的感染力。只能说岳飞生不逢时,在宋朝的历史上,不只有岳飞一直想着收复失地,还有辛弃疾、陆游等词人,他们都曾怀才不遇过。
二、孤篇压全唐
1.原文
春江花月夜
【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2.赏析
这就是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的名篇——《春江花月夜》。几千年来,有无数读者学者为之倾倒。在这首诗中,作者完美的抓住扬子江一带月下夜景中最为动人的五种意象:春、江、花、月、夜,从而写下这样一篇被喻为“孤篇横绝全唐”的名作。在这篇作品中,作者不仅描写出了春江的波澜、江月的皎洁,还写出了作者内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人间思妇游子的思绪。
《春江花月夜》全诗紧扣住春、江、花、月、夜的五种意象来进行描绘和想象,其中又以月为主体。“月”在古人的世界里,就是家乡的代表,也是想念惆怅思绪的突破口。在这首诗中,“月”也是全诗的命脉,在字里行间都有它的身影,融会贯通,随着平仄音韵而起伏曲折。“月”在这扬子江边、在这春天的夜晚中升起、悬空又落下,映照着江水、楼阁、花丛、鸿雁和一叶扁舟。在这月光所能照耀到的地方,还有思念丈夫的妇人和思归的游子。这些唯美的意象,就像一副清丽典雅的中国水墨画,述说着春江花月夜的幽静和清冷。
整首诗的音律节奏也很有意思,它不是古筝那种气势宏伟的中国战风,而是箫、笛、古琴这种悠扬、隽永、深沉的感觉。一切都很平和,却又暗含规律、节奏,随着韵脚的变化,一唱三叹,循环往复,绕梁不止。这种语句和音韵的融合,里面又夹杂着作者深深的情感,婉转凄美。
这就是所谓的“一词压两宋,孤篇盖全唐”啦。不愧是名篇,真真是千古绝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