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历史

贾探春的性格特点是什么?贾探春是个什么样的人

时间:2014-11-18 14:44:05   阅读:(161)

  贾探春的格特点是什么?贾探春是什么样的人?

  贾探春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她是贾府里的三小姐。贾探春是个“才自精明志自高”、有远见、有抱负、有作为的女子,她敢说敢为、办事练达,才干精明。可以说,在《红楼梦》众多贵族女中,论行止见识、治家理财,只有探春堪与凤姐相媲美,甚至比之更高一筹。她也是作家浓墨重彩,精心塑造的女形象之一。精明的才干、鲜明的个、起落沉浮和壮志未酬的身世命运,构成了这一人物形象的四大亮色,使她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人物画廊中典型的生于末世的女强人形象之一。小编将从以上四个方面去浅析探春这一人物形象。

  贾探春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是故事主人公贾宝玉的庶出妹妹,为赵姨娘所生,与贾环同母。在荣宁二府女形象中,她是一位秀外慧中、志趣高雅、有胆有才、大方开朗的女,其聪颖高雅可比黛玉,稳重端庄可比宝钗,精明能干可比凤姐。连王夫人与凤姐都让她几分,有“ 玫瑰花”之诨名。她的言行举止无不飞扬着一股英爽刚毅之气,体现出坚强能干的女强人气质。我们可以从小说的字里行间,感受到曹雪芹对这位“庶出”的女强人由衷的敬佩,以及对她“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的不幸命运的深切哀惋和痛惜!下面我们从四个方面来认识这个拥有补天之才,却不幸生于末世的女强人形象。

  一、精明的才干

  “才自精明志自高”,曹雪芹为我们点明了贾探春的本质特点:她具有精明的才干。

  《红楼梦》第五十六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集中描写了她这一特点,她的才情和干练在这里都显露无遗。这时的贾府正面临由盛而衰的严峻现实,关系非常复杂,正如探春自己所说的一样:“整个贾府个个都像乌鸡眼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三姑娘探春就是在这种矛盾重重的情况下受命上任的。她一登上“议事厅”,几件事一过手,贾府的管事娘子们便感到这三姑娘“精细处不让凤姐”。平儿向凤姐汇报探春理家的情形之后,凤姐儿也连连夸道:“好,好!好!好个三姑娘!我说不错。”能让精明能干的凤姐连说三个“好”字,这样的人物在小说中是少之又少,这也充分显示了探春理家的能力。

  下面就用几件具体事情说明一下:

  在理事之初,探春恰遇她的生母赵姨娘之弟赵国基死亡之事。这样一个有尴尬身份的人死了,府上该打理他多少银子呢?老管家媳妇吴新登家的故意刁难而不说明旧例,也不提供办法,可谓居心叵测。结果探春决定按旧例赏银二十两,并当面指斥了吴新登家的,“这是她第一次表示了大公无私和敢于战斗的精神”。第二件便是蠲免了贾环、贾兰、宝玉上学的点心、纸笔的月银。这两件事虽不重要,却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视与警惕。

  在凤姐对她不作抵触的情形之下,探春又提出了两件事:一件是把每个姑娘每月重支的头油脂粉费二两银子蠲免了,因为姑娘们每月已有了二两月银,丫鬟们又另有月银,这又和学里的八两一样重重叠叠;另一件事,便是探春看了她家的奴才赖大家的花园的管理方法,感到大观园所生产的稻米、竹笋、莲藕、花果、鱼虾完全糟塌,提出了一个新的管理方案:她委托几个园中服役的婆子媳妇分别承包,把大观园分包给她们,把一个消费的大观园改造成了生产的种植园,为贾府的经济找到了一个新的生长点。

  由这几件事情可以看出,探春确实“具有政治风度”,是位才干精明的女强人。

  二、鲜明的个

  再说说贾探春的格,分以下几点来说:

  1、男儿气概

  探春具有很强的男儿气概。《红楼梦》中的女人物不乏富有男子气的人,比如才干智谋胜于男子的脂粉英雄王熙凤,以及心胸开阔、名士风流、好男装的“假小子”史湘云等等。可是这些女不论在兴趣和形式上多么有男化倾向,在她们的心底终究还是把自己当作女对待的,她们的手段和理想终究还是不失于女化:凤姐的目标是巩固自己在贾家的地位,湘云只是一个还有“孩子气”的女,并没有一个长远的目标。只有探春满心想着离开这个日益腐朽没落的家庭,到外边去“立一番事业”,她并不寄希望于爱情和家庭给予自己幸福,而更渴望自己做自己的主人,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孰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直以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可见在探春的心中认为男可以做的事情,女也可以做到,甚至做得更好。她的想法与贾迎春“多少男人都不行,何况我哉?”的消极思想大相径庭,真正是“身不在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2、志向高远、有心计

  同样是“庶出”,探春不像迎春那样懦弱老实,毫无原则,任人欺负,更不像贾环一样不争上进,连丫鬟奴才都看不起他。她是个很有抱负的人,她说过“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了,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第五十五回)她与红楼众女子的区别也在于此。她还是一个独具胸襟的人,作者曾很细致的描写过她的闺房:“三间房子并不曾隔断。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书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的白菊花。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幅对联,乃是颜鲁公的墨迹。”(第四十回)这一种高雅疏朗的情调,一扫一般闺阁的庸俗与纤弱的气息,与她非凡的胸襟是吻合的。她还写诗道“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第三十八回),她正是以这种高雅的诗情来表达其与时俗之人不同的高尚情操。无论是她闺房的脱俗布置还是她高雅的诗情,都是与其心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宝玉和黛玉曾评说过探春:黛玉便说道:“你家三丫头倒是个乖人,虽然叫他管些事,倒也一步儿不肯多走,差不多的人就早作起威福来了。”宝玉道:“你不知道呢,你病着时,他干了好几件事,这园子也分了人管,如今多掐一草也不能了,又蠲了几件事,单拿我和凤姐姐作筏子禁别人,最是心里有算计的人,岂只乖而已。”(第六十二回)这评论在红楼众人对她的评论中是最为深刻的,一语道出了探春工于心计的格特点。

  3、自尊而自卑的格

  任何一个人都有两面,一个是自然的我,一个是社会的我。有些人的两面较弱,而有些人较强。笔者觉得,探春身上的这种两面是非常明显的,曹雪芹对此的塑造也是非常成功的,她是一个血肉丰满的人物典型,在她身上,自尊与自卑同时存在。

  在此,探讨一下她形成这种格特点的原因 。前面已经提过,“庶出”的身份在当时的社会,特别是在封建四大家族之一的贾府里,对她的婚姻、地位等都有着严重影响。她在贾府的境地非常尴尬:一方面,她是贾府的主子姑娘,享有封建贵族的一切特权;另一方面,她又是封建社会最让人看不起的姨娘所生的,为世俗所轻。特别是她的生母赵姨娘在贾府是一个罪恶而可怜,让人所不齿的卑琐人物。由奴才出身的赵姨娘做了贾府的侍妾,始终处在很卑贱的地位,而又不安心,经常搞一些闹剧,让探春脸上更加的无光,加上她还有一个让丫鬟奴才都看不起的儿子贾环,这一切都让探春感到非常的难堪。正因如此,探春一方面是非常自强的,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别人的尊重,维护自己的尊严;另一方面,由于身上这种抹不去的身世印记,内心深处也隐藏着强烈的自卑感。她的这种情绪,从表面看乃是源自她“庶出”这一身份,究其本质,这是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的,形成这种既自尊又自卑的格,其根本原因还是封建社会制度。

  封建贵族社会等级森严,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里,身为女已是很不幸了,更何况是“庶出”?例如,凤姐儿就曾叹道:“只可惜她命薄,没托生在太太肚里。……你那里知道,虽然正出庶出一样,女儿却比不得男人,将来攀亲时,如今有一种轻狂人,先要打听姑娘是正出庶出,多有为庶出不要的,殊不知别说庶出,便是我们的丫头,比人家的小姐还强呢。将来不知道那个没造化的挑庶正误了事呢,也不知道那个有造化的不挑庶正的得了去。”(第五十五回)再如那抄检大观园的王善宝家的,所以敢于“非礼”探春,也是“素日虽闻探春的名,那是为众人没眼力没胆量罢了,那里一个姑娘家就这样起来,况且又是庶出,她敢怎么……”(第七十四回)小厮兴儿则讲的更为直白:三姑娘“也是一位神道,可惜不是太太养的。”在荣国府上下人们的心目中,“庶出”是探春的薄命处、致命伤。所以,那抹不去的“庶出”就烙印在她的心上,跟着她一起长大,使得她时时刻刻维护自己的尊严。

  正因如此,一部《红楼梦》,凡有探春出现的地方,基本上她的刻意强调的尊严也随之出现。尽管探春自己说“不管什么偏的庶的”,然而恰恰是她,最在意这种“偏的庶的”的尊卑概念。书中有一次,芳官几个唱戏出身的丫头和赵姨娘打闹起来,探春对她母亲的不自重行为非常的反感,毫不客气的教训了她生母一番:“何苦自己不尊重?大吆小喝,也失了体统。”(第六十回)

  赵国基死了,探春理家而不肯多拨一分银子,赵姨娘这个蠢妇人不知女儿心思,不满意探春给的抚恤金而找她评理。我们通过她母女的对话来看看探春的心理:赵姨娘气的问道:“你不当家我也不来问你。你如今说一是一,说二是二。如今你舅舅死了,你多给了二三十两银子,难道太太就不依你?”……探春没听完,已气的脸白气噎,抽抽咽咽的一面哭,一面问道:“谁是我舅舅?我舅舅年下才升了九省检点,那里又跑出一个舅舅来?我倒素习按理尊敬,越发敬出这些亲戚来了。……何苦来,谁不知道我是姨娘养的,必要过两三个月寻出由头来,彻底来翻腾一阵,生怕人不知道,故意的表白表白。也不知道谁给谁没脸?” (第五十五回)

  这一段母女的对话中,我们看到了赵姨娘内心的忿恨。而在探春看来,她觉得自己绝不能容忍赵姨娘这种严重的侮辱,于是她立刻否认赵国基是母舅,更抗议赵姨娘当众强调她们的母女关系这一层,她对赵姨娘的行为气愤至极,她痛哭着喊道:“谁不知道我是姨娘养的!”此时她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可以说,探春时时刻刻都在维护她的不容人侵犯的自尊,与此同时,她内心的自卑感也恰好表露出来了。

  4、对家族的责任感

  作为一个闺阁小姐,更多的人在乎的是吟诗作画、刺绣女红,或者是才子佳人之类,更何况在贾府中连男子都很少关心家族的生计存亡,而探春则恰恰对家族有着这些膏粱纨绔所没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比如探春理家时的“兴利除弊”,这个法子不是一朝一夕想出来的,是她在此之前就一直在为贾府操心筹划了。一家子去赖大的花园玩,她不想着观赏园林玩耍嬉戏,却与人家聊起经营之道,探春与众不同的大气魄与抱负,从这一件小事中便可看出。另如抄检大观园时,她仗义执言,厉声痛斥抄检这一行为,为家族的败落感到寒心:“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也渐渐的来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从这些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探春的识见及对家族强烈的责任感。

  三、起落沉浮

  在协理大观园前,探春与迎春、惜春一样,在宝黛湘钗范围之外,也就是说老太太、王夫人都没有发现这块被埋没的金子。她最先引起老太太和王夫人的注意就是在《鸳鸯女誓决鸳鸯侣》那一回里为王夫人申辩:“这事与太太什么相干?老太太想一想,也有大伯子的事,小婶子如何知道?”(第四十六回),那以后不久,王夫人就让探春担当起了理家的任务。

  王夫人是不是真的慧眼识珠呢?笔者觉得并非如此。她并不放心让探春一人理家,还派个李纨、宝钗分享她的权力,李纨还可说得过去,毕竟是贾家的大奶奶,可派个宝钗又是什么原因呢?按王熙凤说的,宝钗是亲戚,不好管贾府的事。可宝钗的特殊在于,她是王夫人的亲戚,从这可以看出王夫人的用人原则,她并非真正地信任探春。王熙凤没病的时候是王熙凤,王熙凤病了时,李纨、薛宝钗和贾探春共同承担,她选择探春的原因是探春在老太太面前帮她说了句话。果然,当探春在抄检大观园问题上公然和她唱反调之后,再没看到王夫人对探春的信任和疼爱。

  王夫人对探春如此,那么贾母呢?贾母对探春的喜爱要比王夫人早一点。在陪刘姥姥逛大观园时,贾母就很欣赏探春房间的布置和情调。贾母也是很会布置房间的,在这方面可以说与探春有相同点,再加上探春礼貌有心计,于是博得贾母的好感:“我这三丫头却好”,在探春脱颖而出之后,贾母开始器重她了。可惜好景不长,贾母心中的天平刚刚向探春偏了一点,就引发了一系列潜在的家族矛盾。首先引起了邢夫人的不满,开始对王熙凤进行攻击,在贾母70大寿的那天,因为两个婆子的事当众阴阳怪气地发作了一番。从鸳鸯的话里我们知道:“如今老太太偏疼三姑娘,我听着她们背地里说的也是不好。”矛盾开始出现。面对矛盾,贾母是怎样表现的?她希望保持贾府的均势,尽管她喜欢的都是二房的人,可为了保持两房的均势,对大房的人是尽可能地迁就:贾琏拿着剑要杀凤姐让她迁就过去了;贾赦想打鸳鸯的主意她一通脾气只向王夫人发,直到邢夫人来之后她反而是推心置腹地劝,并且给她银子支持贾赦在外面买;贾赦崴了脚她也十分担心着急地叫医生。一切都可看出贾母在尽其所能地掩盖矛盾,维持均势,当她看出探春地位的上升会引起事端时,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以打压探春为代价来维持均势。在“懦小姐不问累金凤”中,她对探春进行了较为严厉的批评,一席话说得探春“默然归坐”,一个“默然”包含着多少辛酸与无奈。

  发起诗社时贾探春兴致勃勃、情意盎然;理家处事时雄心不已、踌躇满志;反抄捡时她看透了百年望族必然没落的趋势。从中不难看出,随着她的起落沉浮,她的心境在发生着怎样巨大的变化。

  四、壮志未酬的身世命运

  面对家族的日益衰败,探春有着沉重的忧虑,想竭尽所能为家族的复兴建立自己的一番事业,但不幸的是:壮志和运消的矛盾而引起的痛苦,才人生于末世而无法避免的悲哀,都在探春的身上体现出来。正如某位论者所指出的那样,“探春理家比凤姐当年协理宁国府的威严,探春更胜一筹,而且运筹如如,风度翩翩,想想历史上的名君贤相,也不过如此。”探春的抱负、志向都是很大的,但她兴利除弊的事业却是徒劳的。因为极其腐朽的贾府,已经耗尽了它的全部活力,失去了它的存在价值,即使探春志再高远,才再精明,也撑不住即将塌下来的天,有才未尝能补天。因此,探春的悲剧在于生于末世,怀才不遇,壮志未酬。

  探春的结局是远嫁。从小说第五回关于探春的判词中最后两句:“清晨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以及写她的《分骨曲》:“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第五回)我们可知探春的婚姻以抛闪骨肉家园为代价,远嫁海隅。作者安排这种结局,“不是为了探春的远嫁感到悲哀,而是为探春告别读者连同读者置身的历史而唏嘘而已。

       当那一叶风帆载着这样的一个人物驶向天际时,不是探春失去此岸的历史,而是此岸的历史失去了探春这样的人物。须知,尽管探春‘生于末世运偏消’,但末世的民众多么需要这样的人物啊!”探春远嫁,揭开了大观园诸钗悲惨命运的序幕。“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去寻各自门”,从此大观园的良辰美景被秋冬萧杀所替代。

  综上所述,贾探春是曹雪芹浓墨重彩塑造的一个个突出、形象丰满、格复杂的典型形象。曹雪芹用了一个“敏”字来概括探春:她灵敏锐,才思敏捷,心地敏慧,还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她言语恬淡而内里刚毅严正,敢作敢为而不专权胡为,以及她对自己“庶出”的敏感。作者在这位“女强人”身上,赋予了“才自精明志自高”的格,但是命运无常,不幸偏偏生于末世,不但无法施展她的才华,实现她的抱负,而且最终也只能像她的柔弱姐妹们一样,都是服从于封建贵族需要和利益的“牺牲品”,被动无奈地接受命运的安排,这也许是她被位列“薄命司”的真正原因。而贾探春这一人物形象的认知价值和审美意义也正在于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uPw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标签: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