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评价荆轲刺秦 在历史上荆轲最后是怎么死的
时间:2016-10-26 15:26:55 阅读:(244)
燕国太子丹费尽心思寻觅的勇敢刺客,田光称其为”神勇“之士,是可以托付大事的,陶渊明却说:”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一个早已逝去的 历史人物——荆轲,看似单薄的名字后面竟隐藏了如此大的力量和故事。
荆轲(?——公元前227年),姜姓,庆氏(古时”荆“音似”庆“)。战国末期卫国朝歌(今河南鹤壁淇县)人,战国时期著名刺客,也称庆卿、荆卿、庆轲,是 春秋时期齐国大夫庆封的后代。荆钶自幼刻苦好学,习文演武,智勇双全,对于武术尤其是剑术尤其喜爱,卫人谓之庆卿。后来游历燕国,燕人叫他 荆卿,亦称荆叔。据说,荆轲漫游路过榆次时,还与但是以武术出名的盖聂谈论过剑术,荆轲漫游邯郸时又与鲁句践=争执博局的路数。他的一生都 流浪在各国诸侯国,最后他来到了燕国。
荆轲在闹市结交了屠狗之士高渐离,此人是个情中人,二人经常在一起喝酒,情到深处高渐离还会击筑,二人和着筑声而歌,旁若无人,这种洒脱 率常人是不能够体会其妙的。机缘巧合之下,又认识了燕国的”节侠“田光,田光对其甚是欣赏,随之推荐给太子丹,被拜为上卿。太子丹将刺秦 之事,全权托付于荆轲。
刺秦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除了要给秦王一张诱人的地图,为了取得秦王的信任,太子丹还需要准备一份礼物,那便是樊於期的人头。秦国叛将樊 於期是秦国的缉拿之人,现在跑到了燕国避难,若是能够的此人头,定会能取悦秦王。荆轲上门试着说服樊於期成就刺秦大业。没想到,被秦国害得 妻离子散的樊於期听完荆轲的一番陈述,随即拔剑自刎,献出了宝贵的头颅。樊於期的人头到手,太子丹的匕首也已经淬炼成功,就等着出发那一日 的到来。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人们穿着白衣白帽到易水边给英雄践行,临走的时候,筑声响起,荆轲停顿了脚步却没有回头,他一面走 着一面唱着离别之歌,歌声太悲壮慷慨,在场的人都感动得流泪。此行的结果大家都已清楚:荆轲大义凛然,秦王惊慌失措,几次荆轲都有极好的机 会刺杀秦王,都白白错失,最终被秦王的武士拿下,并被当场杀死。
在历史上,荆轲刺秦似乎是缺乏动机的,根据史料的记载,荆轲”好读书击剑“,”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荆轲更像是一个有学问的 沉稳之士,决非一介山野莽夫。荆轲年轻时候喜欢四处游历,又喜好结交豪杰之士,因此在燕国结交了许多好友,其中一个叫田光的是太子丹身边的 人,燕太子丹找人行刺嬴政,首先找到田光,田光因年老力衰,故而推荐了他门下的荆轲。
仔细分析,荆轲刺杀秦王的动力明显不足,荆轲与燕国不沾亲带故,如果说燕太子丹要刺杀嬴政有其报私仇的成分,那么,荆轲的目的则更是出于为 救六国人民的侠义之心。他的这次刺杀,都是燕子丹设计的,他收买拉拢,苦求威逼,荆轲只好答应。既然答应,就全力以赴,这是一个”士“或者 ”客“的必备品质。所以从荆轲本人的所处具体环境出发,在一定意义上说,他既不是高尚的为国而死的民族大英雄,也不是阻碍历史发展的反动派 ,他只是一个普通的落魄士大夫,被卷入了一场风云诡谲的政治事件,恰好处于各种矛盾的漩涡中心。是历史选择了荆轲。
但是,也有不少史学家认为,不应该对荆轲过高的评价,荆轲身处的时代是个讲究义的时代,这个义不是国家的而是个人的,他的刺秦行为就是被当 时流行的”义“所驱使,而且根据《战国策·燕策》中的相关记载认为,荆轲根本就不是一个擅长打斗的武士。他在一定程度上更像是个纵横之士, 喜好读书、结交豪杰、能言善辩,这就能解释为何荆轲会在一开始会推辞太子丹的任务,荆轲不得不来扮演这个他并不愿意扮演的刺客角色,而他的 死也是不值得的。
那么荆轲刺秦为的是哪般?他刺秦是为了报答太子的知遇之恩?荆轲甘愿冒死刺杀秦王,其中报答太子丹知遇之恩的因素是肯定有的,直到临死他还 念念不忘:”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但是不能全盘认为就是单纯为报太子之恩,荆轲激励樊于期自刎献首时,可以看出他是站在国家的角度上的。荆 轲刺秦的行为又算不算阻碍了历史前进的脚步?每一个国家从建立到逐渐强盛,都是无数次的兼并战争换来的,要是仅凭荆轲一人之力,就能改变历 史,这样的说法显然是站不住脚的。也就是说,从社会层面或是历史的层面看,应该肯定秦国一统天下的功绩;而从对残暴统治者的反抗,代表被压 迫人民的阶层这个立场看,又应充分肯定荆轲的行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