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谡失街亭真的是因为他自大吗?换了谁都守不住
时间:2020-02-28 10:50:54 阅读:(406)
马谡失街亭,一直都被认为是 因为马谡骄傲自大,完全没有把诸葛亮的话放在心上,导致街亭失守,诸葛亮的北伐最终也失败,千百年来马谡一个人将所有的骂声都担着了。但其实也有很多人认为,其实街亭失守并不能全部怪是马谡的罪,如果从当时的情况来看,不管换做是谁,最后都不能守住街亭,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呢?
1.马谡是如何失街亭的
街亭座落在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城东45公里的陇城镇,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具有得失陇右安危关中的战略地位。三国时期诸葛亮为了北定中原兴复汉室于蜀汉建兴 六年(公元228年)部署了北伐曹魏的街亭之战,因参军马谡违亮节度,依阻南山,被魏将张郃绝其汲道,大败马谡于街亭。街亭失守,蜀军主力溃败,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上疏请求自贬三级。从此街亭便名扬天下。
街亭山高谷深,地势险要,为历史上重要军事关隘、兵家必争之地,进可攻关中,退可守陇右。历史上群雄角逐,战事频繁,在这里曾多次进行过大规模战争。三国时期,“马谡失街亭”就发生在这里。据《三国志》记载:“蜀汉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蜀将马谡与魏将张郃战于街亭”。
当时诸葛亮为了实现“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亲率大军北伐魏国,攻打祁山。因蜀军一路军纪严整,士气高昂,接连得胜,曹魏南安(郡治在今甘肃省陇西县东北)、天水(郡治在今甘肃省甘谷县南)、安定(郡治在今甘肃省镇原县南)三郡叛魏降蜀,一时响震于关中。魏明帝曹叡急忙从都城洛阳赶到长安,命大将张郃领兵抵御。
诸葛亮派参军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郃战于街亭”。不料,马谡违背了诸葛亮的命令,又不听副将王平的劝阻,自作主张,“依阻南山,不下拒城”,不近水,把军队扎营在山上。张郃得知蜀军凭高扎营,驱大军一拥而进,四面围困,断绝了下山取水的道路,困蜀军于山。一场街亭争夺战与此展开。魏军乘势攻山,马谡料难固守,持续数日之后便带乏兵突围而逃。扎营山下的王平欲领兵相救,适逢张郃拦路厮杀,又因势孤兵寡,只好仓皇而逃,撤退于天水。
结果,蜀兵大败,失了街亭。诸葛亮不得不从天水退回汉中。赵云军队在箕谷也吃了败仗,好在赵云亲自断后,人物损失较轻。街亭一战,蜀军主力溃败,导致了诸葛亮初出祁山的全局失败。诸葛亮回到汉中,依照军法,斩了马谡,给赵云以降职处分,同时,上疏“请自贬三等”。他还在《劝将士勤攻已缺教》篇中说:“大军在祁山、箕谷,皆多于贼,而不能破贼为贼所破者,则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今欲减兵省将,明罚思过,较变通之道于将来。”足见街亭所丧,教训深刻。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失街亭”。
2.为什么说换了谁都守不住街亭
蜀汉倾巢而出,这是自夷陵兵败后,蜀汉最大规模的军事集结。228年春,诸葛亮誓师北伐。赵云带1万多人出斜谷,只是用作疑兵,将魏军主力吸引到西南方,好让诸葛亮在西北方做事。天水、南安、安定皆降,陇右五郡中只有广魏和陇西郡不肯降。诸葛亮迅速进兵,打了魏军的时间差,只要再有月余时间,陇右可期!
要诸葛亮在此站住脚跟,把长安变成前线,三国的格局就被打破,诸葛亮的策略是非常成功的。曹魏当然知道其中厉害,曹叡命张郃带5万军队火速前往增援陇西,并亲自来到长安督战。诸葛亮心思缜密,自然算到了曹魏的举动,双方都看上了一个地方,号称“进可攻关中,退可守陇右”的街亭!结果都知道,马谡败了,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也因此失利。
守街亭,很多人都觉得马谡是去捡功的,但是马谡偏偏还是败了,因此很多人都说马谡是个蠢材,但是看看街亭实际的地形地貌,你就知道没那么简单。街亭古战场,位于今天甘肃天水秦安县东北40公里的陇城镇,是宽约6公里、长达十几公里的开阔地带,自古以来,此地为“五路总口”,西北是山地、东南是秦岭,是关陇大地之咽喉,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街亭的基本地形是:南北两山夹着一河一路。河流靠近北山,因此北山不需防守,只要固守河流南岸到南山之间的平地,以及坡度平缓的南山即可。再看马谡以及张郃各自的任务:
马谡:其实马谡出兵之前,诸葛亮已经告诉他应该怎么做了,诸葛亮的意图非常明显:守住即可!诸葛亮其实根本没打算攻取长安,他想要的不过是收割陇右五郡,等他拿下陇右,谁来也不好使了。因此马谡的任务,是防守,是阻止张郃支援陇西。为诸葛亮争取时间,估计只需马谡守一个月,陇右就是蜀汉囊中之物,魏军再来一个城一个城池的打,难如登天。
张郃:张郃军的目的已有一个,速进入陇西,平定天水三郡的叛乱,稳定陇西人心。
王平曾提议用主力部队当道驻扎,阻断道路,被马谡拒绝。因为这方案确实可以免受张郃断绝水源的困难,但就放弃了南山这个制高点。南山虽然算是山,但并不高,坡度也很平缓。张郃军完全有可能占据南山,居高临下攻击当道固守的马谡军。或者分兵绕路,前后夹击马谡军;或者干脆不理会马谡军,直奔天水三郡,这是马谡不得不防的。
因此,马谡命主力部队驻扎南山,自然也有他的想法:一控制制高点,不给张郃夹击的机会;二用王平当道留守的1000多人马作为诱饵,伺机从山上借势而下,攻击张郃军。张郃有5万兵马,先遣军约有2万,而诸葛亮挺进陇右的部队总共只有2万来人,还分成了四个部分:一部继续打陇西,两部分驻清水和街亭,自己率主力守上邽。
如果按照王平的提议,当道驻扎阻断道路,以马谡那点兵力,同样会败得更快。马谡能做的,只是在张郃大部队还未抵达的这段时间内加固防守。如挖护城河,将水源引入护城河,设置内墙,挖横沟防止骑兵突进等等,一个字,拖。这样一来,街亭在短时间内绝对是可以守住的,但是时间长了绝对守不住,不过只要拖够了诸葛亮需要的时间,就已经是成功了。
而马谡却忘了他是来防守、拖延时间的,摆出的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战阵势。以攻为守,非名将不能为。马谡初临战场,如此弄险,岂能不败?总而言之,马谡采取山上、山下同时据守的方案,有一定道理,只是他忘记了自己的根本任务,诸葛亮的布局被打乱,陇右局势也急转直下,无险可依、粮草也接济不上的蜀军就只有撤兵这一条路了。
3.挥泪斩马谡
挥泪斩马谡,一说是《三国演义》中,因为马谡的骄傲自大导致街亭被破,街亭对于蜀魏都至关重要,而且领军的人偏偏又是诸葛丞相十分赏识的人,因为,当时街亭失守,整个蜀国就处在危险中,为了安抚朝野上下,不得不用马谡的人头来换取民心。诸葛亮此举意在说明马谡虽然重要,但却不是唯一,蜀国虽然失了街亭,但是还能争霸天下。马谡被斩是必然的原因,因为,蜀国的势弱和他自身的重要,这两点注定了他失了街亭被斩的必然。
也有说诸葛亮斩马谡在历史上是不存在的,这只是《三国演义》虚构的。历史上在街亭失守后,马谡根本没见到诸葛亮,就直接被王平送到牢狱里了。
马谡在失街亭后并没有像广为流传的那样去诸葛亮那里自缚请罪,恰恰相反,他选择了逃跑。后来,马谡被子均辑捕归案,诸葛亮判处死刑。但还没有来得及执行,马谡就在狱中病故,所以,根本不存在挥泪斩马谡的事。
与马谡关系很好的向朗(向宠的叔父),在马谡潜逃后,因知情不报而被革职,无所事事达二十年之久。
(按)此论所据,见《三国志·蜀书·向朗传》:“朗素与谡善(街亭之败)谡逃亡,朗知情不举……免官还成都……”。又同书《马谡传》:“(街亭之役)谡为郃所破,士卒离散,……谡下狱物故。”
但是, 同书《诸葛亮传》有“戮谡以谢众”的说法。《三国演义》就是抓住了这句话,编成了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