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为什么不救援列国?齐国不在战争中救援列国的原因
时间:2021-12-23 13:51:40 阅读:(500)
秦朝统一天下之战,通常又称作秦灭六国之战,很多朋友都想知道齐国为何不在秦灭六国战争中救援列国?今天星空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快来看看吧。
秦灭六国之战是指战国末期秦国对其他六个诸侯国进行兼并、完成天下统一的一系列战争。秦王嬴政在铲除丞相吕不韦和长信侯嫪毐集团之后,开始亲政,并在李斯、尉缭等人的协助下,详细制定规划了“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的策略。
从公元前230年进攻韩国到公元前221年灭掉齐国,前后共计10年时间,秦王嬴政即完成了兼并天下的雄伟帝业。秦朝奋六世之余烈,开空前之壮举。嬴政自认为“德比三皇,功盖五帝”,因而以“皇帝”称号冠之,后世称之为秦始皇。在秦灭六国的进程中,齐国是最后一个遭到灭亡的诸侯国。颇为诡异的是,在此前秦灭其余五国之时,齐国始终袖手旁观,每当秦军出征得胜,齐王甚至还派遣使节前往秦廷庆贺。那么面对如此唇亡齿寒的局面,齐国为何会有如此表现呢?
战国风云,诡谲多变
春秋战国,礼崩乐坏之际,天下诸侯打仗、外交等,皆不再尊享古礼。诸侯争霸,诡谲多变,权术谋略层出不穷。进入战国中后期,诸侯之间为了谋取各自利益,更是将尔虞我诈之态运用到登峰造极的境地。自商鞅变法以来,秦国实力迅速增长,大有东出函谷、力压群雄之势。因而从秦孝公、秦惠文王时期开始,山东六国曾数次串联,结成合纵阵线以抗秦。然而由于列国各怀私心,齐、楚两大国处于自身地位的考量又屡屡对外扩张,侵害了身为合纵盟友的韩、魏、燕等国领土和利益。合纵之策,最后大多不了了之,列国为秦各个击破。
合纵的屡屡挫败,给了秦国横强政策更多的外交空间。面对秦国强大的军事压力和抛出的诱惑,实力相对弱小的魏、韩等国改变策略,常常追随秦国讨伐他国。正所谓“事一强以攻众弱”。“合纵”与“横强”政策曾出现过数次拉锯交锋,最终秦国得以压制弱小邻国魏韩、结好远方的燕齐。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当秦国兼并三晋之时,齐国作壁上观,拒绝了赵国借粮的请求。
齐国遭难,心生怨恨
当然,纵观整个战国时代,齐国并非一开始就采取如此消极态度的。在战国中前期,尤其是齐威王任命邹忌实行变革之后,齐国国力开始强盛,曾是一个对外十分积极的国家。当时魏国经历了李悝变法和吴起兵制改革后,魏武之卒曾雄贯东西,所向披靡。然而正是由齐国在桂陵之战、马陵之战中重挫魏军,才终结了魏国在战国前期的霸主地位。从齐威王到齐宣王时期,齐国始终是东方当之无愧的霸主,形成战国中期齐、楚、秦三强并立的局面。
进入齐湣王时期,齐国的国力达到巅峰,先后兼并宋国、退却强秦、西击三晋、南战巨楚,一时间淮泗地区的诸侯皆入齐廷俯首陈臣。然而正因如此,齐湣王也表现出了骄横跋扈、穷兵黩武的迹象,他闭耳塞听、独断专行,致使君臣失和、百姓离心。更为重要的是齐湣王曾借燕国内乱出兵辅政,却意欲鸠占鹊巢,致使原本欢迎齐军入燕的燕国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最终为了复仇,燕将乐毅合燕、秦、赵、韩、魏五国之兵攻打齐国,史称“五国伐齐”。最终齐湣王逃遁至莒,却被名为盟友的楚国将领淖齿诛杀。田单复齐之后,齐国朝野上下从此怨恨上了周边列国,故秦国与其他诸侯相互征伐之时,齐国人从感情上和心理上对列国并无同情之意。
元气大伤,无力回天
五国伐齐之后,田单以火牛冲阵保全即墨,后以即墨和莒两座城池为根基而收复齐国全境。然而经此大乱之后的齐国早已元气大伤,退出了诸侯争霸的舞台。随着赵国胡服骑射改革的奏效,战国格局逐渐从秦、齐东西并立(张仪欺楚和秦昭襄王一系列伐楚战争,将楚国逼出地理第二阶梯,失去了争霸天下的资格)过渡为秦、赵争锋的局面。作为五国伐齐的主力之一,赵国在秦赵长平相持之时,曾向齐国乞援求粮。然而此时的齐国还未从危机中恢复过来,并无冗余粮草供给赵国。再加上国仇家恨等感情因素,齐国人也不可能勒紧裤腰带支援赵国。
此时的齐国已经从战国中前期的大国角色沦为偏安一隅的弱小国家,五国“合纵”伐齐的阴影使得齐国人愈加轻信“连横”策略。此时的秦国丞相范雎提出“远交近攻”的战略,齐国因此成为该政策的受益者。到了齐王建时期,齐国愈加独力难支,更不可能贸然率军支援列国以抗击强秦了。
佞臣当政,朝局昏暗
从齐湣王开始,齐国朝廷就已经言路闭塞。后来田单复齐,功高震主之下,竟然不得不远遁赵国,齐国的朝局就更加糜烂了。及至齐王建上台,昏庸无能的他任命舅舅后胜出任相国一职,辅持朝政。然而后胜暗地里却接受了秦国大量的金银财宝,并派遣众多宾客出使秦国。这些宾客来到秦国之后,收受秦国贿赂,转而为秦国充当间谍。这些人充斥齐国朝廷,为了秦国的利益诉说一些变诈之辞,混淆齐王的视听。
在秦国先后攻灭其余五国的过程中,后胜始终劝说齐王建放弃合纵列国,转而朝奉秦国。在山东列国之中,齐国最为富强,未能得到齐国支援的列国在秦军强大的攻势下相继灰飞烟灭。在此期间,不是没有齐国臣子劝谏齐王,齐国谋臣周子就曾指出齐国救援列国,不论是从地缘政治还是弘扬道义层面,均是必然之举。奈何周子孤掌难鸣,在佞臣当政的昏暗朝局之中无法左右齐王建的决定。后来秦国使诈,重演“张仪欺楚”之故事,许诺封齐王建为五百里封君,最终齐国不站而降。后来秦王将齐王置到偏远的共地,方圆仅五十里,以士兵相围起来,不许外人出入。最终齐王建被活活饿死,沦为天下笑柄。
综上所述,在战国时期诡谲多变的时局中,昏庸的齐王建采取了一种鸵鸟心态。同时由于五国伐齐的旧怨和羸弱不堪的国力,齐国在面临强秦之时,国策日渐趋于保守。朝局的昏暗和佞臣当政,更使得齐王偏听投降派的一面之词,最终不战而降,被天下人耻笑。
正是因为战国末年齐国的不堪表现,齐地百姓对齐国宗室十分不信任,所以秦末起义之时齐国无法形成诸如楚国那般核心集团。相较而言,文化更为统一的齐地竟形成了多股势力争抢地盘的局面。不过也是因为宗室自身颇感窝囊,在楚汉争霸期间,田荣、田横在面对项羽和刘邦之时,均表现出了十分令人敬佩的气节。田荣率先叛楚兼并三齐和田横三百壮士殉难的故事,一时间使得天下为之骇,也算弥补了先祖缺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