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定二州先后背叛朱温,背后原因有哪些?
时间:2021-12-14 15:56:39 阅读:(238)
镇定二州先后背叛朱温,背后原因有哪些?下面星空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刘知俊叛乱之后,镇定二州也背叛了朱温。
镇定二州的背叛,是因为随着朱温势力越来越大,对大家的威胁也越来越大了。
在这种背景下,镇定二州作为资深的老牌军阀,自然不会坐等朱温削藩的。
镇、定二州的悠久历史,可以追溯到安史之乱时,从那时起,镇定军阀就一直是大唐中央政府挥之不去的阴影,不论大唐中央政府怎么努力,也无法改变它们作为最强藩镇之一存在的事实。
现在朱温想削夺他们的权力,他们马上就与李存勖开始了各种往来。
因为类似的原因,镇州王镕母亲死的时候,朱温派使者吊唁,竟然在那里看到李存勖派去的使者。
朱温的使者,竟然在镇州看到了晋国的使者,这其实就是王镕故意让朱温看到的。
镇州王镕这样做的意思非常简单,那就是,我现在只是和李存勖眉来眼去、不清不白;你朱温敢把我们逼急了,休怪我们直接倒向李存勖一边。
此时,朱温有两种选择。第一是怀柔,第二是加强对镇州的控制。
在朱温已开始衰落时,这两种选择,似乎都也会出现弊端的。
朱温一味怀柔,等于承认了镇州在梁、晋之间骑墙观望的事实。因为李存勖的使者公然出现在镇州,朱温只能假装不知道,这叫什么事呢?
但是,朱温一味加强控制,显然有可能引起镇州更激烈的反抗,到时镇州有可能彻底倒向李存勖一边的。
当然了,朱温的使者在王镕母亲的丧礼上,竟然看到了李存勖的使者,也有可能是李存勖的使者故意让他看到的。
李存勖的使者是通过一种比较委婉的方式,强迫镇州王镕站队。
换而言之,你和李存勖不清不白的往来,已被朱温的使者看到了,朱温知道这件事,肯定会更加猜忌你的,现在你继续骑墙下去,是非常危险的。
类似的例子,历史上有很多。
最经典的例子,就是班超看到匈奴的使者出现在西域,当夜就率人把匈奴使者全杀掉了。这一折腾,那个西域的国王,只能被迫站队了。现在,那个西域国王,可以选择杀掉班超一行人,向匈奴人请罪。问题是,这样一来,那个西域国王,会把汉、匈奴两个大国都得罪了。因为不管什么原因,这等于匈奴、汉国的两个使节团全死在你那里了。所以,这个西域国王就只能倒同汉帝国一边。
再经典的一些例子,曹操的使者,公然在鲜卑大佬那里训斥公孙康的使者,甚至一副要杀掉公孙康使者的样子。这一折腾,那个鲜卑大佬只能被迫站队了,因为他现在再站在公孙康一边,公孙康与他也有了隔阂。
当然了,李存勖与朱温相比,处于明显的弱势,而且面对镇州那种资深军阀,所以李存勖的使者,显然不敢这样强迫镇州站队,因为在这种背景下强迫镇州站队,有可能势得其反的。
但是这样简单的一玩,也会让镇州王镕面临一个站队的问题。
此时的朱温,依然是有怀柔、打压两种选择。但是怎么选择,似乎也是个错。
朱温打压镇州,镇州有可能会进一步远离他;朱温怀柔镇州,镇州有可能会得寸进尺的。
在这个关键的档口。发生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魏博节度使罗绍威(罗弘信子)死了,在这种背景下,朱温对魏博的控制进一步加深了。
第二件事,幽州节度使刘守光(刘仁恭子)向镇、定方向调动军队。
在朱温看来,这是进一步加强对镇定控制的好机会。于是,朱温就调动魏博军队向镇定一线推进。总而言之,听到幽州威胁镇定,我派人过去帮你们。
镇州王镕马上派人告诉朱温,幽州方面的压力,我们自己能应付,希望您把军队赶紧撤回去。您这样大举向镇州方向调动军队,镇州军民感觉有一种说不出的压力。
但是,朱温并没有撤军的意思,相反,兼并镇州的意图,尽乎图穷匕现了。
于是,镇州王镕就向李存勖求援。与此同时,定州王处直也向李存勖求援。
面对镇定二州的求援,李存勖集团内部发生了分歧。
有一部分人认为,镇定二州那种老牌军阀,有什么可信的?他们不过是忽悠我们替他们当炮灰罢了。
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如果我们不帮助镇定二州,镇定二州肯定会落入朱温手里的。现在梁晋之间的实力对比,已非常悬殊,如果镇定二州落入朱温之手,晋国更没有机会战胜朱温了,所以我们必须得救援镇定二州。
最后,李存勖决定亲率大军救援镇、定二州。
镇定二州在向李存勖求援的时候,同时也向幽州刘守光求援。
幽州刘守光似乎并没有马上救援镇定的意思。总而言之,让他们先与朱温打一会儿再说。反正镇定这种打不死的小强,绝不是朱温可以轻易吞下去的。等他们打得两败俱伤时,我们再去捡便宜。
幽州刘守光的这个选择,让李存勖得到了便宜。
当然了,这种便宜并不是容易捡的。因为总的来说,现在朱温拥有绝对的优势。晋军救援镇定的结果是什么,实在谁也不敢保证。甚至是在战争取得胜利的最后时刻,面对装备精良的梁军,晋军也有一种说不出的害怕。
所以在与梁军开战初期,晋军有两种意见。
一种意见就是诱敌深入。总的来说,晋军得到镇定二州的支持,所以相当于主场作战,而梁军远征镇定,相当于客场作战。只要诱敌深入,就容易寻找到梁军的破绽。
另一种意见就是速战速决,因为晋、镇、定三方联军,时间久了,团结就容易出现问题。而且镇、定这种老牌军阀,本身就是纵横开合、骑墙观望、左右逢源的老手,深入他们的地盘,和他们联手对付朱温,他们在关键时候,一旦突然变卦,这是非常危险的。
因为李存勖在救援潞州时,就是一鼓作气打得梁军大败,所以这次依然想重复潞州大捷的辉煌,于是李存勖认为应该速战速决。但是这个选择显然是错误的,因为梁强晋弱,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上次救援潞州存在偷袭的成份,此次显然没有这种机会了。
后来,在周德威、张承业的劝说下,李存勖终于改变了战略。于是晋军退守柏乡。梁军追到柏乡,后勤补给出现了问题;面对晋军的骚扰,这种后勤问题越来越严重。最后,晋军抓住机会一举大败梁军,这就是柏乡之战。
总的来说,柏乡之战的胜利,只是晋、镇、定三方联军,打退了梁军兼并镇定二州的进攻。胜利的意义有多大?实在不能太高估。
因为镇定、梁丧失了话语权,所以我们看到的柏乡之战,就有了一个比较统一的版本。总而言之,在李存勖的英明领导下,打得梁军损失惨重。
而大名鼎鼎的赤壁之战,因为曹、孙、刘都拥有话语权,所以赤壁之战就留下了魏、蜀、吴三个不同的版本。
魏方说了,赤壁之战并无大战,只是因为瘟疫我们撤军了。
吴方说了,在我们吴军的强大、巧妙的进攻下,曹军被我们杀得七零八落。
蜀方说了,在我们与吴军的联手打击下,曹军被我们打得大败而逃。
从这层意义上,如果柏乡之战的资料足够丰富,我们看到的柏乡之战,肯定也会是三四个版本。
我们通常看到的柏乡之战,大约是李存勖方面的记述。
在这种记述中,镇定二州的军队,自然如同打酱油的;在这种记述中,晋军取得的胜利,自然是极其辉煌的。就如在三国历史上,看孙权一方记述的赤壁之战,刘备一伙就是打酱油的;吴军的胜利,那是空前巨大的。
如果能看到镇定方面的记述,自然是在镇定军民的英勇的抵抗下,在晋军的协助下,大败了梁军的侵略。就如在三国历史上,看刘备一方记录的赤壁之战,刘备一方的价值也是非常大的。
如果能看到朱温一方的记述,自然是在进攻镇定时,遇到小的挫折,于是就撤军了。就如在三国历史上,看曹操一方记录的赤壁之战,那就是轻描淡写到了极点。
不管怎么说,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朱温进攻镇定二州,以失败告终了。
当然了,不管怎么说,有一点也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柏乡之战后,晋军只是打退了梁军的进攻。因为在此后若干年里,梁晋争霸战一直在河北地区角逐,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依然是梁军拥有着进攻的主动权。
总的来说,镇定背叛朱温,梁晋争霸战正式上演。
此后五六年时间里,梁晋之间就在河北地区大打出手。
公元910年九月,梁军攻打镇州,第二年正月,在柏乡被晋军打得大败而回。
公元912年二月,梁军再度攻打镇州,结果再次大败而回。
这两场失败,意味着朱温争夺镇定控制权,彻底失败了。
公元915年,魏博叛乱,于是晋军轻易进入魏博地区。
随后梁晋在魏博地区角逐一年有余,梁军终于无力夺回魏博,于是退守黄河。从此梁晋以黄河一线对恃。
到此为止,梁晋争霸战的攻守之势开始逆转了。
当然了,这些大都是后话。我这里说到这些,只是希望大家知道,梁晋围绕河北的战争,是一场时间跨度很大的战争。
而晋军可以取得最后的胜利,是因为在此期间,晋军得到一个可遇不可求的机会。那就是梁帝国内部处理不当,造成魏博兵变,于是魏博牙兵牙将倒向了李存勖一边。如果没有这个原因,李存勖是不是能把梁军赶出河北,这个实在难说得很。
只要我们知道这些基本事实,就不会过分夸大其间的某场战争。
因为总的来说,梁军丧失河北,是长达五六时间的战争结果,而且期间还有梁国内部的矛盾推动。我们很难说,这是李存勖神功无敌的结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