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在古代为什么被称为狸奴?狸奴是什么意思?
时间:2019-09-27 17:24:00 阅读:(481)
最近这些年,“猫奴”这个词是非常火的,很多人对于猫这种动物完全没有任何抵抗力,愿意为了养一只猫做任何事情,但也有人发现,其实做猫奴并不是现代人的专属,古代很多人早就已经被猫这种生物给征服了。不过,古代也有奴,却不是人,而是猫,猫被人们称为狸奴,狸奴又是什么意思?这里的奴,指的其实应该是“主子”吧,养猫的人才是“奴”?
狸奴指猫,猫的别称。自古人们深爱猫咪,诗人更是亲昵地称猫为“小狸奴”。 狸:狸 lí 即山猫。金代刘仲尹《不出》诗曰:“天气稍寒吾不出,氍毹分坐与狸奴。”仅两句诗便勾勒出一幅惬意温馨的人猫相亲图。宋代陆游的《赠猫》诗云:“裹盐迎得小狸奴,尽护山房万卷书。惭愧家贫策勋薄,寒无毡坐食无鱼。”这虽是一首怀才不遇的自嘲诗,但诗中饱含对猫的深爱。
黄庭坚《乞猫》:“秋来鼠辈欺猫死,窥瓮翻盘搅夜眠。闻道狸奴将数子,买鱼穿柳聘衔蝉。”
陆游《赠猫》:“裹盐迎得小狸奴,尽护山房万卷书。惭愧家贫资俸薄,寒无毡坐食无鱼。”
诗中提到的“裹盐迎狸奴”,“穿鱼聘狸奴”,源于古代的习俗,宋朝人把接猫回家当做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像娶妾一样,要给出“聘礼”——当然,不必像娶妾一样给什么珍珠翡翠白玉锁,但是给一定数量的盐或者鱼却是必须的。我听过一个很有趣的说法,说如果是主人的猫所生的小猫,那么就要给主人盐。而如果是野猫的小猫或者猫贩子的猫,就要将小鱼穿成一串,给母猫送去,表示郑重。不知这说法是真是假,姑妄听之吧。由文徵明的诗可见,用盐或小鱼来“聘狸奴”的风俗,一直延续到明朝依然存在。
驯养历史
西方
家猫的驯养源于埃及。公元前1500年,处于原始农业社会的古埃及人,眼见收贮的粮食引来了老鼠,但同时发现野猫有捕鼠的本领,于是长期驯养野猫,将其驯化成了家猫。在古埃及的宗教崇拜中,主管司月、生育和果实丰收的神巴斯特的化身就是猫,这个神常被描绘成猫头人身形。埃及人把这些家神称做“喵呜”(MIW)。当“喵呜”死时,主人要举行哀悼,在猫身上涂上防腐香油,放在棺木里,送往巴斯提斯的巴斯特大庙。
当时打死一只猫,即使是无意打死的,也要处以绞刑。考古学家在尼罗河三角洲东部古老的布巴斯梯克城,发掘出经过香料防腐的猫尸体的墓葬,还出土许多神态各异的猫的雕像。古埃及人把大量死去的猫制成木乃伊,科学家研究这些猫木乃伊,因此证明家猫起源于非洲野猫。
家猫从埃及传到意大利,以后又逐渐传到整个欧洲,在许多国家赢得“崇拜者”。在意大利的帕多瓦博物馆里,至今保存着一具猫的木乃伊。原来,13世纪远征的十字军骑士们,把跟随他们的旅伴---老鼠带回了欧洲,使得鼠疫和霍乱在欧洲大陆传播开来。人们束手无策,忧心如焚。幸亏猫咪们奋起出击,制服了老鼠。一只名叫佩特拉基的领头猫功勋卓著,它的尸体在1370年被制成了木乃伊。
但是到中世纪,猫却惨遭厄运。基督教会不愿和异教徒的偶像有所关联,发动了一场迫害猫的运动。或许由于猫具有不可思议的敏捷度,迷信的人相信女巫可以变形为猫。这种看法造成了猫不幸的后果——常被基督徒活活烧死,因为他们相信,猫是魔鬼的化身。不过,当猫的用处重新被人认识时,不欢迎猫的现象逐渐消失。到了18世纪,猫又重新成为家庭中的常见动物。
在19世纪时,养猫已十分普及。到19世纪末,在首次猫展览会上,展出了早期的宠物猫。
东方
古代,猫在远东也被人驯养,但时间比在埃及晚。某些权威人士认为,中国在公元前2000年时就开始养猫,而另一些权威则认为,中国晚至公元400年才开始养猫。
我国历史上也有很多关于良猫的记载,其中一处写道:“大仓巨鼠为患”,后“从民家购得巨猫,大如狸,纵之入,遂闻咆哮声,三日夜始息。开视,则鼠猫俱亡,而鼠大于猫有半焉!”可见猫的捕鼠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