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到底得罪了谁 商鞅为什么不得不死
时间:2021-12-29 17:32:14 阅读:(76)
大家好,这里是星空历史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商鞅变法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商鞅变法成功,是秦国走向强大,商鞅为什么不得不死?他到底得罪了谁?
创新自古以来就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多亏了人们的不断创新,生产力、生产制度才会逐渐得到提升。作为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变法存在于我们身边的许多地方,从器物到制度,再到精神层面,都可以看到创新带来的影响。创新有小有大,当创新被施加在治国理政这样的大事上时,我们往往会将其称之为"变法"。
从古到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各阶层的需要,变法常有发生,从春秋战国时宣扬法家学说的李悝、吴起,到热爱汉学,一心汉化的北魏孝文帝;从立志革除弊政的宋代名相王安石,到清代末年为了拯救时局挺身而出的"戊戌六君子",他们无不是杰出的改革者。
不过,要提到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变法者,恐怕非商鞅莫属了,正是在他的改革下,秦国才能最终统一天下。惋惜的是,商鞅虽然是秦国的大功臣,最终却落得被车裂,也就是五马分尸的下场,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周显王十年(前359),秦孝公不甘心处在西北边陲的秦国成为被中原诸侯们瞧不起的对象,于是不顾国内守旧派的压力宣布求取贤才进行变法。
当时,出身卫国公族的商鞅在魏国不被魏惠王重用,因此向东进入秦国,被秦孝公指派为变法大臣,主导秦国的一系列变法活动。在商鞅的努力下,秦国逐渐摆脱了落后、革除了弊政,不但国家越来越富有,百姓的生活也越来越安定,大军战斗力更是大大提升。
完成富国强兵的目标后,商鞅在秦孝公和秦国百姓的心目中俨然成为了值得信赖和尊敬的英雄,但是正所谓盛极必衰,在声望上升到巅峰后,商鞅迎来了自己悲惨的结局。
周显王三十一年(前338),秦孝公去世,继承其位的秦惠文王嬴驷以商鞅谋反为名发兵将其抓捕,在反抗逃亡无果后,商鞅被杀,其尸体更是被送回咸阳处以车裂之刑。
其实大体来说,商鞅对秦国有大功却难逃一死,原因主要有几点,其中最直接的原因是与秦惠文王本就有私人矛盾。
商鞅变法的第二年,秦惠文王嬴驷当时还是秦国太子,公子虔、公孙贾两位重臣则辅佐在其身边。
法令推行之初,触犯者数以千计,嬴驷就是其中一个,按照商鞅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他原本是该受罚的,但商鞅念及他身为储君,不便施刑,便将他的两个老师分别惩罚,其中公孙贾被在脸上刺字,公子虔则是先受罚,又因为另一件事被割去了鼻子。
商鞅的铁面无私赢得了百姓们的敬畏,但也深刻触怒了太子嬴驷及其身边的守旧派大臣。等到嬴驷继位,闭门在家八年不出的公子虔立刻禀报,说商鞅有谋反的行为,老师都这样说了,嬴驷当然是直接下令抓捕商鞅。商鞅与公子虔、公孙贾的私仇,与嬴驷的不愉快直接导致了悲剧的发生,这是原因之一。
原因之二,是商鞅身死的根本原因,那就是如同历史上很多名臣一样功高震主,因过高的名望引起君主的忌惮。上文我们已经提起,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百姓们切实感到了生活水平的上升和国家的繁荣,因此纷纷对商鞅十分感激,亲切地称其为"商君"。
商鞅变法前后近二十年,在秦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秦惠文王不过是刚刚即位,还没什么人了解他,因此当时一度出现了人们尊崇商鞅,对国君并不在乎的局面,这当然令嬴驷十分不满。
甚至,据说秦孝公在临终之时,曾经准备把国君之位传给商鞅,要真是这样,那秦惠文王的担忧就是很顺理成章的了,毕竟商鞅论才能、论名望都远胜自已,一旦他想要自立,自己对他没有任何办法。
想到这里,嬴驷对商鞅只能是又怨恨,又妒忌,被君主不喜欢,商鞅的身死也就成为了迟早会发生的事,这是根本上的原因。
第三个原因,对商鞅之死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那就是商鞅代表的改革势力与守旧派的斗争。尽管我们已经说了守旧派的公子虔、公孙贾与商鞅的矛盾,但那更多的只是私人恩怨,新旧势力的冲突在规模上远远不止是两三个人之间的不愉快。
我们了解,秦孝公决意变法是遭到了大量旧贵族的反对的,但他是一位很有雄心的君主,于是力排众议支持商鞅,但秦孝公一死,商鞅失去了保护伞,自然也就难以和势力根深蒂固的他们斗争。
也正是出于拉拢贵族、维护统治的目的,秦惠文王才会那么爽快地将商鞅杀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